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三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术会议
第十三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术会议

第十三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4-22

主办单位: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会议文集:第十三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心肌梗塞是目前工业化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心梗面积相关,而心梗面积是由缺血/再灌注的严重程度所决定的。因此,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改善心肌梗塞的预后非常重要。缺血预处理(IPC)是已被证实的一种有利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方法。Murry和他的同事们首次发现IPC,他们发现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对随后的长时间缺血发挥保护作用。由于IPC的心肌保护作用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都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IPC的心肌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将IPC应用于临床,但目前仍无以IPC为基础的治疗方法,这可能与尚未充分了解IPC的机制有关。在此主要从心肌细胞水平就IPC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IPC的理解。
  • 摘要: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种具有可塑性和多功能性的细胞群体,其功能就如同开关一样控制着机体免疫应答,保持促炎和抑炎反应平衡。目前根据活化状态、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差异,将巨噬细胞分为M1型即传统型巨噬细胞(classical activatedmacrophage),和M2型即选择性活化的巨噬细胞(altemativdy activated macrophage)。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1/M2型巨噬细胞参与机体炎症、肿瘤、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病理进程,本文就不同亚型的的巨噬细胞在来源、表型、功能及在相关疾病中可能的参与机制进行综述,为寻求新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探索。
  • 摘要:实时超声引导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操作者能够直接看到神经及与之相邻的解剖结构,穿刺针的行进过程和局麻药围绕目标神经扩散,使得神经阻滞麻醉变得“可视化一。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等优势。
  • 摘要:老年人的新陈代谢率减慢,活动量和能量的需求都减少,如果不改变进食的习惯和热量的摄入,易发生代谢综合征。特点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最终引发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应该重视对老年人围术期的评估,特别是老年人冠心病(CHD)要作为重点对象。
  • 摘要: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初次感染往往表现为水痘,如果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主要为脊髓后神经节),受某些因素影响(如某些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下行到分布的皮肤,形成沿神经分布的疱疹即表现为带状疱疹。当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时,疱疹可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分布区出现。
  • 摘要:女,68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1年余,伴饱胀,纳差、消瘦一月余,门诊行胃镜检查诊断“胃窦癌”入院。术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大致正常,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入手术室常规行心电图、心率、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开放一条静脉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诱导丙泊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3ug/kg,气管插管后连接迈瑞EX-50麻醉机,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测血压。全麻药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60-80ug/kg/min,间断静注芬太尼0.05-0.1mg,维库溴铵2—4mg,生命体征平稳,输入“A”型1u悬浮红细胞,手术4小时30分钟。术毕意识复苏满意,指令动作佳,清吸口腔,气管导管准备拔管时,再次输入红细胞悬浮溶液1u约10分钟,患者意识消失,自主呼吸停止,血压132/88mmHg降至70/38mmHg,心率130次/分,立即连接麻醉机,胸部听心音弱,双肺呼吸音清晰,观察尿量出现血红蛋白尿,考虑溶血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异丙嗪25mg、速尿20mg、5%碳酸氢钠100ml、多巴胺10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再次确认血型无误,并急诊查尿常规示:血红蛋白尿、白细胞+++、尿胆原+++、胆红素+++、蛋自质+++、隐血+++。
  • 摘要:近年来,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很快,同时人们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氢气是近年来发现的在体内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既往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潜水医学领域。近年来关于氢气在医学其他领域特别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多,氢气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以及抗凋亡等途径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对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氢气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 摘要:全麻药作用机制一元论和多元论近期都不断有新的进展和实验依据,但挥发性全麻药对蛋白质深入探讨。我们初步的估计是,氢气选择性抗氧化是有条件的,或者是相对的。
  • 摘要: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初次感染往往表现为水痘,如果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主要为脊髓后神经节),受某些因素影响(如某些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下行到分布的皮肤,形成沿神经分布的疱疹即表现为带状疱疹。当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时,疱疹可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分布区出现。
  • 摘要:伴随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如何安全使用医疗设备非常重要。麻醉科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是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求麻醉科医疗设备生产商必须建立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出安全可靠符合规定的合格产品;生产商对用户的售后技术培训也是安全使用的至关紧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求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及生产商提供的使用培训中所要求的步骤及程序,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使用中的操作工作、使用后的检查工作。建立完善的麻醉科医疗设备的运转日志制度,增强使用者的责任心。要使麻醉科医疗设备正常安全、高效的为临床麻醉服务,麻醉科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日常维护工作势必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建全一套完整的维修制度。这包括建立麻醉科医疗设备的技术资料、档案,麻醉科医疗设备的分管负责人制度。rn 其次所有的麻醉科医疗设备均应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建立预防性维修制度,防患于未燃。
  • 摘要: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是在工业生产、商业管理中形成的。全球的医疗质量管理正是从学习和应用工商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必然途径之一。麻醉质量管理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麻醉质量管理的基石。关于最初提出的麻醉质量管理是指质量控制(quali锣control,QC),以及随后发展为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两者的工作着重点放在麻醉的结构和结果,而现在的麻醉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麻醉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improvement,CQI),将其工作着重点转移至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病人及其家属对麻醉的满意度。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麻醉医师风险责任的不断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麻醉质量管理越来越受麻醉界、医疗行业、乃至社会关注的同时,麻醉质量管理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就麻醉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基本内容、规范操作/用药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摘要:“No paresthesia-n0 ane8thesial”-没有异感就没有麻醉!传统方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主要依靠体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属于“盲探性”穿刺,寻找到异感对于确保麻醉成功是非常关键的。盲探穿刺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即便找到了异感,仍然存在阻滞效果不完善的问题,使得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日渐减少。近年来,随着实时超声引导技术的介入,神经阻滞麻醉得以东山再起,并彻底颠覆了“异感”金标准这一传统观念。
  • 摘要:近年来对NMDA(NMDA-R)受体的作用机制及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就NMDA受体在脑缺血中的主要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突触内外NMDA受体激活后的差异以及影响NMDAR激活后差异的因素作一介绍。
  • 摘要:慢性术后疼痛综合症(Chronic post-Burgical pain,CPSP)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国际疼痛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of pain,IASP)关于CPSP的定义为:术后持续或者间断发作3个月或者3个月以上,不同于术前疼痛的疼痛。其他原因造成的术后疼痛应排除在外,例如,恶性肿瘤的扩散(在癌症手术后)或慢性感染。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难以确认的疼痛:如因胆囊结石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术后出现的慢性疼痛是术前疼痛的延续还是一个新出现的现象。近年来该现象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重视,各种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现对CPSP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做一简要综述,为更好的防治CPSP提供一定的借鉴。
  • 摘要: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常常与患者住院和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密切相关。对于脓毒症,尽管已知感染的器官及已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但是其死亡率仍然很高。《2008年成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指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早期(6h内)复苏是指南中的重中之重。其中早期复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液体复苏。体内液体平衡是预测脓毒症病人死亡率非常重要的指标。
  • 摘要:术中唤醒麻醉指在手术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要求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某些神经测试及指令动作的麻醉技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或真正的术中唤醒全麻(asleep-awake-asleep)技术。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外科医生认识的提高,手术模式逐渐从单纯的解剖学模式向解剖-功能模式转变,手术后大脑功能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减少脑功能区手术的医源性损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要精确定位语言、运动中枢,除了上述技术,让患者在病灶定位及切除时保持清醒、合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必需的。
  • 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与生活方式干预、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但效果不理想,易致生活质量下降。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的方法因移植排异、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及效果。外科治疗是病态肥胖最有效作用且疗效持久的方式。其中R-Y胃转流术(Roux-en-Ygastric by-pass)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 摘要:单核细胞(monocytes)是组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血循环中共同的前体细胞,其在人和小鼠体内外周血白细胞中所占比例为5-10%,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构成了机体抵御外来抗原侵袭的第一道屏障。随着绿色荧光蛋白等新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对体内单核细胞分化亚型细胞表型、功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仍有大量疑问有待后续研究。rn 本文就目前在肿瘤、感染、创伤修复、脓毒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模型中血单核细胞分化亚型细胞表型、分化、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单核细胞分化机制,为脓毒症等难治性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