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温度
结晶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60392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岩石学报、炼油技术与工程、特殊钢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辽宁省地质勘探院青年科技论文交流会、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等;结晶温度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承军、姜茂发、唐萍等。
结晶温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392篇
占比:99.85%
总计:160625篇
结晶温度
-研究学者
- 刘承军
- 姜茂发
- 唐萍
- 苏庆泉
- 文光华
- 王德永
- 罗春欢
- 刘丽娜
- 刘磊
- 史培阳
- 周硕凡
- 孙伟
- 孙鹏
- 张丽
- 张跃飞
- 景财良
- 曹建秋
- 李娜
- 李忠磊
- 杜伯学
- 杨军忠
- 杨桂生
- 杨长江
- 汪昌州
- 王万军
- 王宝峰
- 王新华
- 王辉
- 翟继卫
- 胡平
- 舒俊
- 范铭升
- 董方
- 谢续明
- 金山同
- 韩秀丽
- C·马蒂厄
- D·J·布拉纳甘
- G·菲尤
- H·桑夫
- 丁帅
- 亓捷
- 付华栋
- 任日菊
- 任晨星
- 何启川
- 何良荣
- 关绍康
- 冯素辉
- 刘义
-
-
钟华锋;
吴军;
董肖昱
-
-
摘要:
某石化厂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加工一批高氯原料油导致装置因反应系统压差过大被迫停工处理。在检修后采用常规低氯柴油重新开工的过程中,当反应温度达到180°C时,催化剂持续释放氯离子,导致高压换热器等设备的压差再次上升。通过增加临时注水对高压换热器进行冲洗等措施,降低反应系统压差,维持了装置的正常生产。数据表明加工超高氯原料油时,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催化剂会吸收吸附部分高氯组分,每吨催化剂吸收约4.7 kg氯。建议再开工时首先脱氯,反应温度达到180°C左右时即开始发生脱氯反应。
-
-
张鹏;
孟祥东;
于长旺
-
-
摘要:
结合渣油加氢装置硫化氢汽提塔顶部塔壁腐蚀泄漏的案例,对渣油加氢装置汽提塔腐蚀情况和缺陷处理进行了介绍。以装置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汽提塔塔顶露点温度,排除了单独水相的露点腐蚀。通过跟踪分析发现,2020年8月—2021年3月装置原料氯质量分数较高,平均值大于4μg/g;汽提塔塔顶酸性水的氯含量也较高。通过计算得出塔顶氯化铵结晶温度在160~190°C,而装置汽提塔塔顶第1~6层塔盘的实际操作温度在158~210°C,认为氯化铵腐蚀是造成设备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工艺防腐和汽提塔塔顶设备材质升级等改进措施。
-
-
张泽凤;
胡昱杰
-
-
摘要:
前人研究表明,黑云母可具体划分为原生、次生、热液黑云母三类。而且原生黑云母呈自形—半自形,片状构造,表面干净,富含Ti、Mg;次生黑云母部分发生蚀变,局部发生挠曲,富含Fe、Ti;热液黑云母普遍呈细小鳞片形状聚集体、弥散状生产,富含Mg。可通过黑云母的MF指[MF=Mg/(Fe^(3+)+Fe^(2+)+Mg+Mn]来分辨花岗岩种类,当MF>0.38,为Ⅰ型花岗岩(同熔型);当MF<0.38,为S型花岗岩(改造型);根据MgO含量与FeO^(T)/(FeO^(T)+MgO)比值,以及Fe^(3+)、Fe^(2+)、Mg^(2+)的相对含量可判别花岗岩源区物质(壳源,幔源,壳幔混合);且可利用MgO与Al_(2)O_(3)和MgO、FeO^(T)、Al_(2)O_(3)的相对占比将花岗岩的构造起源划分为:过铝质岩石(多数归类于S型),造山带钙碱性岩石(多数归类于Ⅰ型),非造山带碱性岩石(多数归类于A型)。此外,可通过黑云母中的Ti含量来估算岩浆结晶温度,TAl含量来估算花岗岩类的固结压力,而Fe^(2+)、Mg^(2+)与Fe^(3+)离子相对含量来估算结晶时岩浆体系的氧逸度;最后,黑云母中F、Cl含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母岩浆的F、Cl含量,并将对岩浆热液体系成矿系统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
-
-
晁明坤;
马贵军
-
-
摘要:
以TiO2、TiS2及Sm2O3为前驱体,分别加入LiCl-KCl与LiCl-CsCl的最低共熔混合物作为熔盐,在较低温度下成功合成了Sm2Ti2S2O5(STSO)颗粒.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所制备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首次表明STSO的热力学结晶温度在520°C左右,远低于之前报道的650°C的最低合成温度.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采用2种混合熔盐制备的STSO都呈片状形貌;同一合成温度下,采用LiCl-CsCl熔盐制备的STSO的厚度小于LiCl-KCl所得产物.采用出射光波长大于420 nm的氙灯作为光源,在含有Na2S-Na2SO3空穴牺牲剂的溶液中,所制备的STSO颗粒表现出最高35 μmol.h-1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活性以及20 h以上的产氢稳定性.
-
-
赵改菊;
梁玺;
员冬玲;
耿文广;
王鲁元;
孙荣峰
-
-
摘要:
以葡萄糖酸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真空降温结晶实验,考察了温度、搅拌速率以及真空度等因素对葡萄糖酸钙真空冷却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葡萄糖酸钙结晶率的因素先后顺序是真空度、结晶温度、转速,并且真空度的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葡萄糖酸钙真空冷却结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50°C、真空度0.095 MPa、转速100 r/min,该研究为葡萄糖酸钙真空闪发连续蒸发结晶技术与装置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
陈炜;
余进;
任日菊;
刘骁飞
-
-
摘要:
随着原油的劣质化,二次加工原料油中Cl,N,S的控制不稳定,国内越来越多的加氢装置高压空冷系统发生铵盐堵塞与腐蚀,严重制约了加氢装置的安全长周期运行.通过对某典型加氢装置热高分系统开展工艺计算、腐蚀分析与风险分析,确定影响铵盐形成与腐蚀的关键参量,并建立有针对性的完整性操作方法,减缓了该系统的腐蚀.
-
-
任日菊;
周斌;
程伟;
乔光谱;
王明
-
-
摘要:
通过分析某煤柴油加氢装置高压换热器(E-104)管束失效案例,初步判断系统存在铵盐垢下腐蚀风险.建立了反应流出物系统的仿真模型,由此分别计算失效换热器管程、壳程发生铵盐结晶的风险,结果表明:所研究系统中不存在NH4 HS结晶风险;系统铵盐结晶温度随腐蚀性元素含量的提高稍有提高;在原工况、新工况下,热高压分离气系统的NH4Cl结晶温度分别为177°C和181°C,冷低压分离油系统的NH4Cl结晶温度分别为178°C和182°C;在原工况操作条件下,E-104的管、壳程均存在NH4Cl结晶的风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NH4 Cl结晶温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l元素含量>N元素含量>系统气相流量>系统操作压力,并进一步得到NH4 Cl结晶温度随Cl、N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此规律进行预测将大大提高对NH4 Cl结晶温度的预测效率.
-
-
黄晶晶
-
-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经过激光冲击强化(LSP)引起的AZ91D镁合金表面纳米晶层的热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装置(XRD)进行LSP后以表征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差热显示仪(DSC)和热重分析法(TGA)检测了非晶态镁合金在LSP后的结晶温度和焓.结果表明,经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镁合金AZ91D表面上产生的纳米晶尺寸平均为40~50nm.纳米晶可以在200°C之前保持稳定,并在200°C至300°C之间缓慢生长.当退火温度超过300°C时,处于亚稳态的纳米晶粒开始急剧生长,这主要是由于输入能量足以使晶界发生迁移.
-
-
程晓莹;
武成利;
吴祥;
李寒旭
-
-
摘要:
以气化灰渣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13X分子筛,研究n(SiO2):n(Al2 O3),n(Na2O):n(SiO2)和结晶温度对气化灰渣合成13X分子筛的影响,并利用XRD,SEM,FTIR,TG-DTG和BET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表面基团、热稳定性、吸附性能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气化灰渣最优合成工艺条件是n(SiO2):n(Al2 O3)=3.0,n(Na2O):n(SiO2)=1.9,n(H2O):n(Na2O)=60,形成的混合溶液于室温老化24 h,添加10%非晶态导向剂,以80 r/min的搅拌速度在结晶温度90°C下晶化9 h,合成得到的13X分子筛纯度高,表观呈米白色粉末,微观呈四面体结构,表面基团与天然八面沸石的表面基团类似,热稳定性较优,比表面积为505 m2/g,微粒堆积孔孔径为3.79 nm.
-
-
-
-
丁茜;
张帆;
许保卫
- 《2017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硅灰石填充聚丙烯(PP)可以提高其刚性,并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文综述了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硅灰石对PP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能够提高PP的结晶温度,但主要形成α-PP.同时硅灰石对PP具有一定的增强和增韧作用,改善PP的模量和冲击强度.凭借独特的纤维结构,优异的增强效果和低廉的价格,硅灰石在PP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王素平;
肖殷;
王世荣;
李祥高
- 《2017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年会暨镁化合物行业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三水碳酸镁晶须是二种重要的新型功能镁化合物材料,由于近乎完美的纤维状单晶结构,在高分子材料的增强、绝热、防火、颜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碳酸镁晶须还可以用于制备氧化镁晶须、高纯氧化镁和碱式碳酸镁等重要的电子和光学材料.以工业氢氧化镁为原料,以柠檬酸钠为添加剂,采用常压碳化法,高镁转化效率制备了三水碳酸镁晶须.详细研究了结晶温度、柠檬酸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及搅拌速率对镁离子的转化率和三水碳酸镁晶须形貌的影响,并对柠檬酸钠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2%(质量分数)柠檬酸钠的存在下,三水碳酸镁晶须的形成温度可以提高到90°C,镁离子转化率大幅提高到约80%.在优化的结晶时间为30min,搅拌速率为200r/min的条件下,可制备长径比达到28、尺寸均一、结晶度达99.19%、不含氯和钠离子的三水碳酸镁晶须.
-
-
朱天一;
程亮;
朱江;
刘晓磊
- 《2017中国润滑技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实验室自动冰点仪器利用手动方式测试冷却液超低冰点,按照冷却液开始出现结晶温度可以判断其超低冰点值,但是无论是实验室自有还是外部厂家的自动冰点仪器,都无法准确的判断冷却液的超低冰点值.未来可以利用光电结合技术,研究一种自动测试冷却液超低冰点的方法.
-
-
-
郑鹏程;
张春辉;
丁帅
- 《“齐鲁腈纶杯”全国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了β成核剂(CHB-5)的含量、冷却速率及结晶温度对等规聚丙烯(iPP)晶体结构的影响.经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表明:CHB-5的加入能有效诱导iPP生成β晶,且当CHB-5的质量分数为0.6%左右时,生成β晶的相对含量最高;此外,测试结果表明低的冷却速率和适宜的结晶温度(120°C~125°C)有利于提高β晶的相对含量.
-
-
汪双双;
柳益群;
李艳广
- 《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能以电子探针片为对象,直接对微米量级矿物颗粒进行微区成分的定量分析,对从显微尺度探讨岩石成因有着不可阻挡的优势.本文所选样品为采自新疆东部三塘湖地区二叠系条湖组地层中的苦橄质岩,因基性程度高,其成分更靠近初始岩浆,其成因探讨对分析该地区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动力学背景非常有利.结果表明,从橄榄石到辉石的结晶温度有所降低,但差别不大,表明橄榄石稍早于单斜辉石结晶,基本同期。与橄榄石平衡熔体的MgO含量较低(7.86%),橄榄石、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也较低(1100-1200°C),与地幔柱形成的高镁岩浆(>12%)和高的核部温度(>1450°C)不吻合,表明苦橄质岩浆并非直接由地幔柱部分熔融形成的,但苦橄质岩中高的橄榄石含量表明较高程度部分熔融,不排除是地幔柱活动提供了巨大的热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