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Z91D镁合金

AZ91D镁合金

AZ91D镁合金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34039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轻合金加工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1中国西南四省市表面工程技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等;AZ91D镁合金的相关文献由1029位作者贡献,包括郝远、马颖、陈体军等。

AZ91D镁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4039 占比:99.81%

总计:234478篇

AZ91D镁合金—发文趋势图

AZ91D镁合金

-研究学者

  • 郝远
  • 马颖
  • 陈体军
  • 李元东
  • 罗守靖
  • 张忠明
  • 李强
  • 姜巨福
  • 郭学锋
  • 郭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永生; 孙晓梅; 吉泽升; 安洪亮
    •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挤压铸造态AZ91D镁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研究在温度250~400°C、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挤压铸造态AZ91D镁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同时利用金相分析(OM)、透射分析(TEM)和电子背散射分析(EBSD)对其变形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建立其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温度对挤压铸造态AZ91D镁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挤压铸造态AZ91D镁合金最合适的加工范围是360~400°C、0.001~1 s^(−1)与270~360°C、0.001~0.01 s^(−1);在应变速率0.1 s^(−1)的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动态再结晶起始的临界应变由0.11降至0.02,形变孪晶与位错逐渐被动态再结晶取代,挤压铸造态AZ91D镁合金的变形机制由滑移和孪生转向滑移与动态再结晶相协调。
    • 王占业
    • 摘要: 主要研究了外加应力下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结果表明:只有当AZ91D镁合金试样的外加应力值超过屈服强度和发生塑性应变时,才能激发AZ91D镁合金的电化学活性,从而加速腐蚀。
    • 李智; 胡德枫; 苑阳; 葛毓立; 陈伟荣
    • 摘要: 为提高AZ91D镁合金的硬度和耐蚀性,采用无氢氟酸的化学镀工艺在其表面制备双层Ni⁃P镀层,并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进行表征分析,确定最适宜的双层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先碱性后酸性双层化学镀工艺,所得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厚度为26.28μm,表面均匀致密,线粗糙度Ra为0.623μm;该工艺下镀层硬度为550.54 HV,较基体提升7.9倍;内层P含量为3.209%,具有晶体结构,存在裂纹孔洞,外层P含量为9.713%,具有非晶结构缺陷少的特点,可以覆盖内层缺陷处,提高耐蚀性;该工艺制备的镀层的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719 mV,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基体降低2个数量级。
    • 周虎亮; 杜晓宇
    • 摘要: 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磷化膜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改善AZ91D镁合金的表面状态,使膜层结晶更加细密、均匀、平整,可有效提高镁合金基体的防护性能,其中添加0.25 g/L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化膜防腐蚀性能最佳。
    • 张栩东; 付广艳; 周尧; 陈兆苏; 郁万民; 王思彬; 陆浩
    • 摘要: 为改善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在镁合金AZ91D表面磁控溅射Ti涂层,通过点滴试验对比分析了其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涂层的形貌以及相组成。结果表明:真空退火处理可以降低涂层的孔隙率,提高涂层的致密度和结晶度,降低涂层的内部残余应力,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随着真空退火温度的升高,涂层中晶粒尺寸增大,涂层变得粗糙,涂层中粒子出现团聚现象,300°C真空退火时,涂层出现裂纹。
    • 黄晶晶
    •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经过激光冲击强化(LSP)引起的AZ91D镁合金表面纳米晶层的热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装置(XRD)进行LSP后以表征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差热显示仪(DSC)和热重分析法(TGA)检测了非晶态镁合金在LSP后的结晶温度和焓.结果表明,经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镁合金AZ91D表面上产生的纳米晶尺寸平均为40~50nm.纳米晶可以在200°C之前保持稳定,并在200°C至300°C之间缓慢生长.当退火温度超过300°C时,处于亚稳态的纳米晶粒开始急剧生长,这主要是由于输入能量足以使晶界发生迁移.
    • 孙乐; 马颖; 安凌云; 王兴平; 高唯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具有不同厚度的微弧氧化膜的抗蚀电化学响应。方法通过调整电压,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于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微弧氧化膜层。利用SEM、EPMA和XRD研究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及物相组成,进而采用循环伏安(CV)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比研究该膜层的抗蚀电化学响应。结果 AZ91D镁合金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其抗蚀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不同厚度的膜层的抗蚀电化学响应不同。相比低电压下制备的薄膜,高电压下制备的厚膜的抗蚀物相含量高,CV曲线环面积和腐蚀电流密度均降低了约1个数量级,线性极化电阻增大了约3.7倍,且其阻抗模值更高,膜层抗蚀性更优。两膜层的腐蚀失效过程不同。厚膜的腐蚀过程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腐蚀介质逐渐渗入膜层和腐蚀介质渗透至膜基界面侵蚀基体。薄膜的腐蚀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腐蚀介质逐渐渗入膜层、腐蚀介质渗透至膜基界面侵蚀基体和膜层完全失效。结论厚膜呈现出较弱的腐蚀倾向和优异的抗蚀性能,三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都能较好地相互印证,但在揭示膜层的腐蚀过程和腐蚀机制时各自的深入程度不同。
    • 左洋; 魏晗; 左禹; 张寒露; 唐聿明; 赵旭辉
    • 摘要: 目的在保证环氧富镁涂层阴极保护作用的同时,降低涂层中的镁粉含量,进一步提高环氧富镁涂层对镁合金基体的保护效果。方法将不同含量的石墨烯(1%、2%、4%)加入环氧富镁涂层中替代等质量的镁粉来制备改性富镁涂层,利用Machu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改性富镁涂层的防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石墨烯添加量过多(4%)时,涂层的耐蚀性降低;添加量较少(1%和2%)时,涂层的孔隙率降低,附着力升高,涂层的屏蔽效果得到提高,开路电位测得的阴极保护作用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其中石墨烯添加量为2%、镁粉含量为48%时,涂层的阴极保护时间为145h,改善作用最明显。结论适量石墨烯加入环氧富镁涂层中增强了镁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电连接,有效提高了涂层中镁粉的利用率,降低了镁合金的腐蚀速度,并且没有改变富镁涂层中镁粉的作用机制。同时,由于石墨烯片层状结构和较小的粒径,填充了涂层中的孔隙,并且在涂层中形成迷宫结构,有效延长了电解质的扩散通道,使涂层屏蔽性能得到提高。
    • 李欣; 苗景国; 翟大军
    • 摘要: 采用不同的电解液配方对AZ91D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原位生长一层陶瓷膜层,并利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陶瓷膜层的极化曲线,用扫描电镜(SEM)分析陶瓷膜层的形貌结构,通过XRD分析了膜层相组成.结果 表明:在恒流条件下,AZ91D镁合金表面获得致密光滑的陶瓷膜层,陶瓷膜层中的微孔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得以封闭,膜层耐蚀性提高;K2TiF6的添加量不同,膜层的耐蚀性不同;当添加ρ(K2TiF6)=10 g/L时,获得膜层的耐蚀性最佳.
    • 王金业; 王帅鹏; 岳彦芳; 杨光
    • 摘要: 利用选区激光熔融技术制备了AZ91D镁合金试样,分析了烟尘和激光能量密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加工参数为激光功率90 W,激光扫描速度0.4 m/s.最优成型工艺制备的AZ91D镁合金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度为317.6 N/mm2,伸长率为7.16%,平均致密度为99.580%.通过对沉积态和铸态AZ91D镁合金制件的显微组织分析,指出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是沉积态镁合金比铸态镁合金力学性能高的主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