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
半固态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354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6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82072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材料导报、轻合金加工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第12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会会议、第十三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半固态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高层论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第17届学术年会等;半固态的相关文献由4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杜云慧、刘汉武等。
半固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072篇
占比:98.77%
总计:83093篇
半固态
-研究学者
- 张鹏
- 杜云慧
- 刘汉武
- 毛卫民
- 闫洪
- 周荣锋
- 康永林
- 赵升吨
- 徐骏
- 蒋业华
- 管仁国
- 王永飞
- 张晨阳
- 张莹
- 张帆
- 姜巨福
- 刘政
- 杨泓斌
- 张志峰
- 周荣
- 杨湘杰
- 王继成
- 石力开
- 韩晓兰
- 谢水生
- 赵爱民
- 李谷南
- 任怀德
- 孙军
- 陈亮
- 崔建忠
- 李大全
- 董秀奇
- 卢德宏
- 郭洪民
- 陈体军
- 王迎
- 肖寒
- 李元东
- 路贵民
- 钟雪友
- 田战峰
- 邢书明
- 陈正周
- 杨必成
- 马颖
- 王平
- 许惠斌
- 陈宇杰
- 李永坤
-
-
-
王连登;
耿斌;
林益雄;
江志伟
-
-
摘要:
通过OM、SEM、EDS测试手段,探究内冷法工艺参数对Al20Si3Cu1.6Mg1.4N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10°C-1400 r/min-10%工艺参数下制备的半固态Al20Si3Cu1.6Mg1.4Ni合金,初生Si平均晶粒尺寸最小,力学性能最好。与液态浇注的合金相比,初生Si平均晶粒尺寸从62.8μm减小到24μm,布氏硬度从HB 106提升到HB131,抗拉强度从243 MPa提升到278 MPa,伸长率由1.93%提升到3.03%。
-
-
柴兴强;
阎峰云
-
-
摘要:
研究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工艺对Al-Cu-Mn合金组织的影响规律。对Al-Cu-Mn合金进行了不同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探究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Cu-Mn合金半固态坏料的平均等圆直径、固相率和形状因子的影响规律。Al-Cu-Mn合金在保温温度630°C、保温时间50min时,其半固态坏料组织最适合后续触变成形。还料的固相率为55.9%,平均等圆直径为146μm,形状因子为1.4。当保温时间相同时,随着保温温度的增加,晶粒尺寸和晶粒的球化程度都会增加。当保温温度相同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晶粒圆整度增加。
-
-
肖寒;
陈昊;
熊迟;
陈磊;
张雄超;
周瑀杭;
崔鋆昕
-
-
摘要:
对铜合金进行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其性能,但铜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过程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也不容忽略。本工作将轧制铜合金在890°C、910°C、930°C、950°C四个重熔温度下保温15 min,然后挤压成形。研究不同重熔温度对半固态挤压铜合金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拉伸性能、断口分析、布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熔温度的升高,半固态挤压铜合金的平均晶粒直径先逐渐增大随后减小;液相率一直增加,由12.7%增加到了19.2%;形状因子先减小后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减小;延伸率逐渐增加;断裂方式逐渐由脆性断裂变为解理断裂和韧性断裂的混合型断裂方式,断口由平整光滑逐渐转变为河流花样、解理平台和少量韧窝交错;布氏硬度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当重熔温度为910°C时,布氏硬度达到最大值126HBW。
-
-
饶丽;
金一豪;
刘飞;
赵龙志;
胡勇
-
-
摘要:
采用等温热处理法制备AlMgLi_(0.5)Zn_(0.5)Cu_(0.2)轻质高熵合金半固态坯料,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MgLi_(0.5)Zn_(0.5)Cu_(0.2)轻质高熵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增加,AlMgLi_(0.5)Zn_(0.5)Cu_(0.2)轻质高熵合金的晶粒平均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而圆整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AlMgLi_(0.5)Zn_(0.5)Cu_(0.2)轻质高熵合金的晶粒平均尺寸和圆整度均增加。在460°C保温60 min时,AlMgLi_(0.5)Zn_(0.5)Cu_(0.2)轻质高熵合金的的半固态组织最佳,晶粒平均尺寸为41μm,圆整度为0.82,粗化系数K=20.95μm3/s。
-
-
王永金;
张应超;
宋仁伯
-
-
摘要: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设计了半固态触变锻造成形装置,通过触变锻造工艺制备了9Cr18不锈钢制件,研究其显微组织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固态触变成形装置能够实现9Cr18半固态坯料成形.在触变锻造成形过程中,固相骨架破碎后,半固态坯料表现出触变特性,载荷随着变形的进行而下降.9Cr18触变制件变形区呈现梯度结构的显微组织特征.触变制件边部存在明显的液/固分界层.分界层外侧为液相凝固形成的共晶组织;分界层内侧主要为固相颗粒.9Cr18触变制件具有独特的组织演变规律,其内部主要为具有良好塑性变形能力的奥氏体组织,表层存在大量的M7 C3共晶碳化物,二者共同保证了9Cr18不锈钢触变制件具有"外硬内韧"的特征.
-
-
吁安山;
谢世坤;
尹健;
易荣喜;
郑小秋;
杨湘杰
-
-
摘要:
提升镁及其合金强度和室温韧性是扩展镁及其合金应用的关键技术,对镁合金凝固过程半固态处理是改善微观组织、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工艺途径。因此,本文提出内冷搅拌法制备非枝晶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采用快速淬火研究内冷搅拌过程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相演变规律。通过观察金相微观组织发现,在金属熔体与平衡体质量比为3:1、平衡体温度为室温、熔体温度高于液相线20oC时,随着平衡体旋转速度增加,熔体整体温度梯度减小,凝固组织从粗大枝晶逐渐变为细小近球晶;随着旋转平衡体搅拌时间延长,浆料组织分散变得均匀,后续由于晶粒生长,晶粒出现团聚;Al元素含量增加能够细化自然凝固初生相α-Mg,而内冷搅拌法对AZ系镁合金半固态处理发现,Al元素含量虽然一定程度上细化初生相α-Mg,随着内冷搅拌条件引入,Al元素含量增加细化程度较小,而内冷搅拌条件是细化初生相α-Mg的主要因素。
-
-
吁安山;
谢世坤;
尹健;
易荣喜;
郑小秋;
杨湘杰
-
-
摘要:
提升镁及其合金强度和室温韧性是扩展镁及其合金应用的关键技术,对镁合金凝固过程半固态处理是改善微观组织、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工艺途径.因此,本文提出内冷搅拌法制备非枝晶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采用快速淬火研究内冷搅拌过程AZ系镁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相演变规律.通过观察金相微观组织发现,在金属熔体与平衡体质量比为3:1、平衡体温度为室温、熔体温度高于液相线20oC时,随着平衡体旋转速度增加,熔体整体温度梯度减小,凝固组织从粗大枝晶逐渐变为细小近球晶;随着旋转平衡体搅拌时间延长,浆料组织分散变得均匀,后续由于晶粒生长,晶粒出现团聚;Al元素含量增加能够细化自然凝固初生相α-Mg,而内冷搅拌法对AZ系镁合金半固态处理发现,Al元素含量虽然一定程度上细化初生相α-Mg,随着内冷搅拌条件引入,Al元素含量增加细化程度较小,而内冷搅拌条件是细化初生相α-Mg的主要因素.
-
-
陈晶晶;
陈田力;
赵梦慧;
牛海侠
-
-
摘要:
半固态成形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金属材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独特的成形性能和球状组织成形复杂零件,因此,在金属加工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半固态成形技术有降低凝固潜热、减少模具的热腐蚀、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以及材料变形抗力小等优点,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主要介绍了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以铝合金半固态成形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
-
-
-
摘要:
力拓和Comptech合作,将新一代铝合金推向市场,用于电动汽车和5G天线等技术。该合金用于Comptech的半固态流变铸造工艺,以满足生产大型化的单件设计(称为大型铸件)的要求。该合金具有高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而流变铸造工艺可快速、低成本地生产轻质产品。目前,这些产品正在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处获得配送资格。
-
-
Niu Libin;
牛立斌
- 《第三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钨丝和灰口铸铁为原位反应的合成源,研究了半固态的Fe-W-C三元体系中,电磁场对原位合成WC颗粒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施加电磁场后,不但形成的WC颗粒数量增多,且颗粒的分散性增强,均呈现出反应、过渡、未反应的残余钨丝及基体四个区.电磁场的搅拌在半固态中的作用:①利于形成一个区域更大的、富钨富碳的Fe-W-C的三元体系微区;②确保了扩散通道的通畅,使扩散可持续进行;③增强了微区的浓度起伏,这些因素均促进了WC颗粒的合成.
-
-
XIAO Han;
肖寒;
LU Dehong;
卢德宏;
ZHOU Rongfeng;
周荣锋;
ZHOU Rong;
周荣
- 《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Gleeble-1500材料热/力模拟机,对采用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法制备的ZCuSn10铜合金半固态及铸态坯料进行单向压缩实验.分析不同压缩变形条件对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坯料微观组织的影响,并结合压缩后的显微组织对固液两相的流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铸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的变形抗力比SIMA法制备的半固态压缩试样要大一倍.半固态试样压缩变形前液相率为19.4%,压缩变形后液相率为8.1%.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在不同应变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下进行的压缩实验,试样在过渡区域开始产生液固分离现象,并在中心区域出现液固完全分离现象.变形量越大,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中心部位的液相越少.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固态ZCuSn10 铜合金压缩试样的端部,过渡区域,心部的液相均减少.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的过渡区域液相增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