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9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5篇、会议论文306篇、专利文献311130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宽厚板等; 相关会议167种,包括2017全国电磁冶金技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等;电磁搅拌的相关文献由3751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卫民、徐骏、张志峰等。

电磁搅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5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30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11130 占比:99.60%

总计:312391篇

电磁搅拌—发文趋势图

电磁搅拌

-研究学者

  • 毛卫民
  • 徐骏
  • 张志峰
  • 赵爱民
  • 钟雪友
  • 刘政军
  • 肖红
  • 雷作胜
  • 任忠鸣
  • 周月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立华; 苑一波; 邢立东; 包燕平
    • 摘要: 以某厂断面为410 mm×530 mm的特大方坯结晶器为原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电磁搅拌对结晶器流场及温度场的影响.施加电磁搅拌后,钢液受到径向电磁力,液面呈现旋转流动趋势.结晶器内钢液最大切向速度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电磁搅拌的电流大小由0增加到500 A时,液面波动由1.21 mm增加到4.35 mm.电磁搅拌能够使钢水的高温区局限于连铸结晶器上部,钢水温度更加均匀.同时钢液的水平旋流能够抑制初生坯壳的生长,降低坯壳的生长速度,使结晶器出口处坯壳厚度变薄.综合分析,该厂在实际生产时合理的电磁搅拌的电流大小应为400 A,频率为1.5 Hz,此时钢渣液面波动约为2.73 mm,温度场较为均匀.
    • 李琪蓝; 张立峰; 陈威; 王亚栋; 赵震; 张静
    • 摘要: 针对大方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流动和卷渣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仿真,应用大涡模拟模型模拟湍流、应用VOF模型模拟渣相‒钢液和空气‒渣相‒钢液的多相流.研究对比了钢液单相流动、渣相‒钢液两相流动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流动3种模型下结晶器内的流动、钢‒渣界面液位形状和波动及卷渣行为,并通过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工业CT)检测了连铸坯中大颗粒卷渣类夹杂物数量随着电磁搅拌电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A、2 Hz结晶器电磁搅拌下,3种模型得到的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差别较小,但在钢‒渣界面处差别较大.钢液单相模型下钢液表面流动速度比其他两种模型钢‒渣界面处的速度更大.渣相‒钢液两相模型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分别为0.00118和0.00040 kg∙s^(−1).渣相‒钢液两相模型条件下,由于上表面即渣的顶面不能弯曲,所以钢‒渣界面处的湍动能没有得到耗散,所以比三相模型的湍动能更大,因此其预测的卷渣速率偏大.当搅拌电流强度增大到300 A,渣相‒钢液两相模型和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分别为150 A条件下的5倍和15倍;当电流频率增大到4 Hz,渣相‒钢液两相模型的卷渣速率变化很小,空气‒渣相‒钢液三相模型的卷渣速率降低为2 Hz条件下的1/3.因此,为了正确的模拟和预测结晶器钢‒渣界面处的卷渣行为,必须使用空气‒渣相‒钢液三相瞬态模型进行模拟仿真.
    • 赵显久; 张捷宇; 许晋
    • 摘要: 针对超低碳铝镇静钢的不同处理阶段,即从精炼、中间包、结晶器到铸坯不同位置进行在线取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试样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尺寸,结合钢包顶渣变化及连铸生产情况分析夹杂物的来源。对比分析了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电流(400和500 A)对铝镇静钢中夹杂物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精炼处理后夹杂物以脱氧产物Al_(2)O_(3)为主,并伴有CaO夹杂,CaO来源于钢包顶渣与钢液中[Al]_(sol)的反应。中间包内夹杂物仍以Al_(2)O_(3)为主,复合少量MgO,后者源自中间包衬的侵蚀。与400 A搅拌电流相比,500 A搅拌电流下弯月面卷渣较多,但大尺寸的Al_(2)O_(3)夹杂物减少。
    • 逄启寿; 忻治霖; 林小程; 龚姚腾; 王郅阳
    • 摘要: 稀土电解槽内流场速度不稳定,阳极外侧流动过于缓慢,不利于电解反应的充分进行和电解效率的提高。现有研究表明可通过外加磁场对电解质进行搅拌以控制稀土电解槽内的流动情况。对8 kA稀土电解槽进行电磁搅拌模拟,设计在电解质外侧和底部安装不同安匝数铜线圈,然后利用Ansoft Maxwell以及Ansys Fluent软件对电解质部分生成的磁场以及电磁搅拌下的流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侧面下方增设线圈在一定安匝数下无法产生电磁搅拌力;侧面上方增设线圈为正弦波,所需线圈安匝数小于底部,而且流场稳定性也更好;底部增设线圈所需安匝数远大于侧面上方,且相比侧面上方位置电磁搅拌的槽内流动情况更为复杂混乱。
    • 胡自明; 吴月龙; 吕清山; 张海敬
    • 摘要: 针对30Cr13边裂缺陷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开裂的根本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碳化物偏析。对热轧板碳化物偏析、铸坯低倍检测和金相检测结果、电磁搅拌电流等进行分析,发现造成碳化物偏析的主要原因是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不当,电磁搅拌电流降低至250 A后碳化物偏析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 高海岩
    • 摘要: 为了减少铸流电磁搅拌非周期下线或故障停机等问题,对搅拌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断螺栓、绝缘电阻低、漏水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跟进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维修,搅拌辊的非周期下线率由原来的90%降低到12%,减少了因为搅拌辊故障引起的停机问题,降低了搅拌辊的更换频率。
    • 汪亮; 邹志强; 刘勇; 袁鹏; 陈浪; 胡璐; 王发平; 徐冬; 付昊东
    • 摘要: 电磁搅拌变频电源中大容量IGBT在二类短路故障情况下能够可靠有效地检测和保护是电磁搅拌电源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首先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应用环境状况分析电磁搅拌电源容易频繁发生二类短路故障的原因,阐述了一类短路与二类短路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了设计二类短路故障检测和保护电路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已有的分析结果对二类短路故障检测电路进行了理论方案设计和详细电路设计,最后搭建试验平台验证了所设计的二类短路检测电路准确性,并将该二类短路检测电路集成在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五代电磁搅拌专用变频电源装置系统中。试验和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二类短路故障检测电路能够对频繁发生二类短路故障的电磁搅拌电源起到保护作用,具有非常巨大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 韦如军
    • 摘要: 建立了描述板坯连铸结晶器分区电磁搅拌过程电磁场和流场三维数学计算模型,通过物理试验对分区电磁搅拌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数值模拟对分区电磁搅拌下板坯结晶器内的流场进行了计算,考察了不同电磁搅拌模式和搅拌电流作用下的流场结构和分布特征,并通过自由液面的卷渣指数和结晶器内流场均匀性指数对分区电磁搅拌不同模式以及电流强度对铸坯质量的影响作出了定量化评估,综合卷渣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分区电磁搅拌600A600A600A模式下能得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 张恭
    • 摘要: SWRH82B是预应力钢绞线盘条用钢,因其高碳钢的特性,铸坯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凝固偏析,导致其热轧盘条拉拔时经常会出现脆断,因此降低SWRH82B铸坯偏析是稳定盘条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射钉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原末端电磁搅拌作用位置处的铸坯液芯宽度不足,末端电磁搅拌未起到降低铸坯偏析的作用。本文依据射钉实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重新调整了SWRH82B钢生产中间包钢水过热度、目标拉速、结晶器水流量、二冷比水量、末端电磁搅拌等工艺参数。实践表明,采用新工艺参数生产的SWRH82B铸坯,末端电磁搅拌作用位置的液芯宽度增加、偏析指数显著降低,SWRH82B盘条拉拔时断裂率明显下降。
    • 张洪才; 林鹏; 翟万里; 许正周; 牟泽锋; 许光乐
    • 摘要: 钢厂90 t LD-LF-VD-CC流程生产的Φ600 mm钢50CrMo连铸圆坯中心裂纹比率达到30%,分析得出:连铸圆坯中心裂纹全部出现在内弧一侧。主要原因是该钢种柱状晶发达,内弧柱状晶基本延伸到圆坯中心,在矫直时圆坯中心产生开裂并向内弧侧扩展。通过采取将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由260 A提高到400 A,中间包钢水过热度由30~50°C降到15~30°C,拉速由0.34 m/min降到0.28 m/min,进拉矫机前支撑辊及拉矫机辊道对弧精度由0.40~1.00 mm降到0.20 mm以下等措施,50CrMo钢Φ600 mm连铸圆坯中心裂纹全部消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