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规聚丙烯
等规聚丙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73305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天津工业大学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一届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九届中国塑料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2014中国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年会(7届2次)·技术交流会等;等规聚丙烯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国强、辛忠、刘春太等。
等规聚丙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305篇
占比:99.58%
总计:73611篇
等规聚丙烯
-研究学者
- 郑国强
- 辛忠
- 刘春太
- 章云
- 孙益民
- 王黎明
- 申长雨
- 赵世成
- 张杰
- 李凭力
- 杨振生
- 牛慧
- 石尧麒
- 刘忠柱
- 申开智
- 陈静波
- 上官勇刚
- 姚志国
- 常贺英
- 张和平
- 李忠明
- 林海
- 王世昌
- 范志强
- 董金勇
- 郑颖
- 鲍启兵
- 傅智盛
- 张晓黎
- 李悦生
- 蒋世春
- 陈鸣才
- 万美云
- 傅强
- 刘晶如
- 叶亚楠
- 崔东胜
- 常宝宝
- 张正驰
- 张跃飞
- 曹堃
- 李倩
- 杨万泰
- 杨军忠
- 江豪
- 汤广顺
- 王利霞
- 王志英
- 王笃金
- 王齐
-
-
杨国梁;
罗发亮;
张宇;
王林;
王齐;
路宝翠
-
-
摘要:
通过设计不同助剂配方对煤基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探讨了三种不同助剂的用量对聚丙烯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剂用量对聚丙烯的改性作用明显,适宜的助剂用量能加快晶体的结晶速度,提高试样的透明度,改善其力学性能,但助剂的添加量过大则会不利于聚丙烯的耐热性能提高。
-
-
罗奕;
赵锦灿;
吕亚栋;
黄亚江
-
-
摘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重复挤出对等规聚丙烯(iPP)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iPP在不同温度和单轴拉伸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响应。结果表明:iPP的蠕变响应与其重复挤出导致的结晶度、球晶尺寸及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的竞争作用有关。随着挤出次数增加,iPP的结晶度提高,球晶尺寸先显著减小后缓慢增大,而相对分子质量则单调减小;抗蠕变性能先升高后下降,主要受结晶行为控制。不同温度、应力及挤出次数下的蠕变行为基本符合时温叠加原理,Burgers四元件模型对iPP不同挤出次数的蠕变数据均能进行较好拟合,其主要模型参数变化规律与iPP结晶性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
徐明锟;
林嘉翔;
张效琳;
李贞印;
邵春光
-
-
摘要:
在聚合物的高压成型过程中,压力、增压速率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都会影响制品的最终结晶结构,研究不同高压处理方法与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iPP)结晶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入认识高压成型工艺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iPP在不同增压速率、不同压力下的结晶行为及制品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压力是决定中间相iPP形成的关键因素,只要压力足够高,就能够制备出完全的中间相iPP;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增压速率越高,越有利于中间相iPP的形成,相反更容易形成γ相iPP;分子量越高,制备中间相iPP需要的压力越高,需要的临界增压速率越大。制品的热性能分析表明,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中间相制品在热性能上基本没有区别,但γ相iPP的晶体完善性与增压条件有关。
-
-
徐寅翰;
李建军;
王军;
罗筑
-
-
摘要:
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等规聚丙烯(iPP)为不相容的非极性聚烯烃,在分离和回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得日益严峻。采用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MC)建立反应体系,通过熔融共混,原位生成iPP和HDPE的长链支化(LCB)共聚物,使共混物相容性大幅提高。结果表明,原位增容显著提高了iPP/HDPE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同时将其应用于废旧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混杂物,其力学性能也得到大幅提高。改性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表明反应共混中形成了支化结构,长支链的成核作用使PP结晶温度升高。
-
-
沈俊芳;
陈静波
-
-
摘要:
以预先形成的单独等规聚丙烯球晶为研究对象,通过偏光显微镜原位研究球晶部分熔融后在静态和流场下的结晶形态。静态结晶实验结果表明,熔体记忆效应明显存在,且随着熔融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弱;流场下的结晶实验结果表明,球晶部分熔融后保留下来的有序结构(自晶种)在流场作用下能够沿着预定路线改变其原有的空间位置分布,并显著加速其结晶进程。这种自晶种在流场中沿已知路线的播撒行为可为调控结晶性高分子材料的熔体结构和结晶形态提供新的思路。
-
-
张泽文;
朱恩赐;
张熙祥;
魏丽娟;
赵世成
-
-
摘要:
合成了两种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聚丙烯(iPP)α晶型成核剂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钠(NA1)和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钠(NA2),研究了其在iPP中的成核效果。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分别考察了两种成核剂对iPP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1和NA2的含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iPP的结晶峰值温度分别提升了14.5°C和16.0°C。同时,两种成核剂都能够明显细化iPP球晶尺寸。其次,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XAD)对成核iPP进行了表征,两种成核剂都诱导iPP产生了α晶型,说明均为α晶型成核剂。然后,对成核iPP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两种成核剂用量的增加,i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当NA1和NA2含量为0.05%时,成核iPP的拉伸强度较纯iPP分别提升了4.6%和8.6%,弯曲模量分别提升了8.2%和21.7%;冲击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
-
王孟轲;
罗发亮;
尹佳杰;
李磊;
金政伟
-
-
摘要:
针对等规聚丙烯(iPP)韧性差,弹性体改性后降低了其结晶温度与结晶能力的问题,采用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成核剂山梨醇二缩芳香醛(NX8000K)联合改性iPP;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对iPP/EPDM/NX8000K三元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X8000K的引入可以解决EPDM增韧iPP过程中降低其结晶能力的问题;当NX8000K质量分数为0.6%,EPDM质量分数较高(40%)时,结晶温度仍可达132.0°C,结晶度为53.5%.另外,NX8000K的引入可以高温诱导成核,促使iPP胶凝结晶,使iPP/EPDM/NX8000K三元材料的冲击强度在EPDM质量分数为30% 时达到了52.4 kJ/m2,分别是纯iPP的11.4倍和相应iPP/EPDM二元材料的2.6倍.
-
-
刘晶如;
郭颖;
王凯
-
-
摘要:
采用动态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支化结构对聚苯乙烯(PS)诱导等规聚丙烯(iPP)β成核效率及增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化结构的引入对PS在iPP中的分散性及其β成核效率有很大影响.线形聚苯乙烯(lPS)与iPP基体之间较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使得lP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较高的β成核效率以及优异的增韧效果.与具有相同主链长度的lPS相比,三臂星形聚苯乙烯(sPS)和梳形支化聚苯乙烯(cPS)中支化结构的引入不利于iPP与PS分子链之间的相互扩散,因而分散性和增韧效果相对较差.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lPS时,iPP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
-
谢诗琪;
牛慧
-
-
摘要:
以等规聚丙烯(iPP)为原料,呋喃取代苯乙烯为单体,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侧基含有呋喃取代基的聚丙烯(fPP),再通过加入交联剂,利用Diels-Alder反应直接从螺杆挤出机中制备交联聚丙烯(cPP).采用1H NMR,FTIR,DSC等方法研究了fPP和cPP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呋喃取代苯乙烯加入量能实现fPP侧基呋喃含量的调控;通过改变马来酰亚胺与呋喃的比例可对cPP的交联程度进行调节.cPP在加工温度下可实现解交联,且不影响自身的加工性能.cPP保持了高熔点和高结晶度,较线型iPP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和更好的抗蠕变性,同时Diels-Alder反应的热可逆性赋予cPP良好的熔融加工性.
-
-
伍昌维;
梁兆华;
李娟;
胡智
-
-
摘要:
用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了纤维素纳米晶(CNC),热失重和红外分析证实了KH560接枝在CNC表面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偏光显微镜研究了CNC和硅烷化纤维素纳米晶(KCNC)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晶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iPP/CNC和iPP/KCNC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化的KCNC在iPP基体中分散更为均匀,相比于iPP/CNC复合材料,iPP/KCNC复合材料的球晶尺寸更细,iPP/KCNC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结晶度和结晶温度增加更为明显,表现出更优异的透明性能.硅烷化改性的KCNC还进一步提高了iPP的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力学性能.
-
-
郑鹏程;
张春辉;
丁帅
- 《“齐鲁腈纶杯”全国纺织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了β成核剂(CHB-5)的含量、冷却速率及结晶温度对等规聚丙烯(iPP)晶体结构的影响.经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表明:CHB-5的加入能有效诱导iPP生成β晶,且当CHB-5的质量分数为0.6%左右时,生成β晶的相对含量最高;此外,测试结果表明低的冷却速率和适宜的结晶温度(120°C~125°C)有利于提高β晶的相对含量.
-
-
-
ZHANG Jie;
张杰;
SHEN Kaizhi;
申开智
- 《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使用自行研制的振动注射成型装置成型等规聚丙烯,制备了普通注射成型试样和振动注射成型试样,使用POM,SEM,WARD等手段对试样的凝聚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1)振动场的施加可以有效地调控聚丙烯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在芯层和过渡层之间获得大量的、性能优异的柱晶结构,包括多核柱晶和单核柱晶两种。(2)与静态试样相比,无论是在流动方向还是垂直于流动方向上,振动试样的拉伸强度都随振动压力和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振动场的施加可以同时提高制品的强度和韧性。
-
-
Luo Yiwei;
罗祎玮;
XIN Chun-ling;
信春玲;
YAN Bao-rui;
闫宝瑞;
HE Ya-dong;
何亚东
- 《第九届中国塑料工业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2014中国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年会(7届2次)·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对于半结晶聚合物而言,晶体不仅影响发泡剂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也影响泡孔的成核和生长.本文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探究了温度和压力对等规聚丙烯(iPP)及其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纤维的复合材料的发泡性能的影响,从聚丙烯晶体形态和动态流变特性差异解释了其发泡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球晶结构对于泡孔形态具有重要影响.较低温度下,PP球晶中心开始熔融并出现微孔.随着温度的升高,PP发泡制品中出现明显的"双峰泡孔"现象;而添加球状或纳米纤维状PBT后,PP球晶被细化,制品中"双峰泡孔"现象被弱化了.就可发泡行而言,升高压力和升高温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等价性,其泡孔演化过程类似.此外,球状或纳米纤维状PBT的异相成核作用在减小泡孔尺寸、增加泡孔密度、提高泡孔均匀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
-
-
郑玉婴;
曾安然
- 《2014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含量的等规聚丙烯(iPP)/ABS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WAXD结果表明,ABS诱导iPP在β(300)面结晶,在ABS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β晶的相对含量为0.45.DSC结果表明,ABS的加入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偏光显微镜扫描结果表明,在iPP中加入ABS后,iPP在ABS表面附着生成β球晶.ABS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PP的力学性能,在ABS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6%,热变形温度提高了5°C,同时改善加工流变性能.总之,ABS可以作为iPP的大分子β成核剂,诱导生成β-iPP,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同时可用于制备高分子合金来改善iPP的力学性能.
-
-
杨振生;
崔东胜;
李春利
-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应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不同SiO2含量的等规聚丙烯(iPP)/SiO2杂化多孔膜,并通过SEM、DSC、XRD、纯水通量测试、水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得出了SiO2的最佳添加量,初步探讨了SiO2在杂化膜成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机理。
-
-
-
-
-
-
-
-
-
-
-
-
-
- 天津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1-0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采用链穿梭聚合方法制备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立构嵌段聚合物,首先,筛选出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对丙烯具有不同立构选择性、活性相近的两种茂锆金属配合物,研究其在不同链转移剂条件下的配位链转移情况。其次,对于催化体系的可逆配位链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后,研究双催化剂体系/三异丁基铝条件下的链穿梭聚合,制备出含有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立构嵌段的聚合物。催化剂为二苯基亚甲基(1‑环戊二烯基)(9‑芴基)二氯化锆和二甲基硅基桥连双(2,5‑二甲基‑3‑(2‑甲基苯)‑环戊[2,3‑b]噻吩‑6‑基)二氯化锆混合催化剂,选用三异丁基铝为链穿梭剂,合成无规聚丙烯‑等规聚丙烯立构嵌段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