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30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5篇、会议论文253篇、专利文献133906篇;相关期刊612种,包括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等; 相关会议162种,包括第17届全国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技术推广交流会、2014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2013年“木(竹)材低碳加工与绿色保障”研讨会等;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关文献由6782位作者贡献,包括申开智、徐振明、王华等。

高密度聚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5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25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33906 占比:97.87%

总计:136824篇

高密度聚乙烯—发文趋势图

高密度聚乙烯

-研究学者

  • 申开智
  • 徐振明
  • 王华
  • 王辉
  • 张勇
  • 傅勇
  • 张居山
  • 徐僖
  • 徐闻
  • 王经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杰杰; 殷俊飞扬; 钟静; 宫海环; 王艺霖; 赵艳艳; 李严兵; 黄文华
    • 摘要: 背景:高密度聚乙烯常用作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然其制备方式及表面活性仍需进一步改进。目的:优化高密度聚乙烯制备方法,改善高密度聚乙烯表面活性。方法:基于挤出式3D打印技术制备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将支架依次浸入多巴胺溶液、模拟体液中进行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表征涂层前后支架的微观形貌、亲水性和压缩模量。在支架表面分别接种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评估涂层前后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早期成骨活性和促血管活性。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的高密度聚乙烯支架纤维排列规则,孔隙均匀;表征结果显示,支架表面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改性成功;与未改性支架相比,聚多巴胺涂层与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改性后的支架表面水接触角明显减小(P<0.05),压缩模量未发生明显变化;②与未改性支架相比,聚多巴胺涂层与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改性后的支架可促进MC3T3-E1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P<0.05),且双涂层改性组促细胞黏附优于单涂层改性组(P<0.05);与未改性支架相比,聚多巴胺涂层与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改性后的支架可促进MC3T3-E1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且双涂层改性组促细胞增殖优于单涂层改性组(P<0.05);与未改性支架相比,聚多巴胺涂层与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改性后的支架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P<0.05),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因子CD31的表达,其中以双涂层改性组效果更明显;③结果表明,经聚多巴胺、羟基磷灰石涂层后,3D打印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早期促成骨活性和促血管活性。
    • 谢世杰; 许卫荣; 王强; 廖晓玲; 柳青; 谷小红
    • 摘要: 基于全矩阵数据捕获(FMC),利用全聚焦(TFM)成像技术,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试块中不同深度(10~50 mm)的预制横通孔缺陷进行了全聚焦成像实验分析.在MATLAB软件中编写了全聚焦成像算法,并将全聚焦成像效果与超声相控阵扇形扫描成像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聚焦超声成像方法对于HDPE试块内部的横通孔缺陷,能够较好地实现缺陷位置的定位.在5 MHz频率探头的条件下,检测深度达到50 mm以上,深度定位误差在2 mm以内.相比于超声相控阵扇扫方法,本文方法的 ?1 mm缺陷最大幅值标准差从16.8 dB降低到了7.5 dB,?2 mm缺陷的最大幅值标准差从21.0 dB降低到了6.2 dB,有2~3倍的提升.
    • 孙婷; 韩颖; 拖晓航; 张森; 管福成
    • 摘要: 采用熔融纺丝成型方法制备了绢云母/聚乙烯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纤维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引入的绢云母粉能够有效提高复合纤维的导热系数,随着绢云母粉质量分数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也随着增大。在绢云母粉质量分数为0.150%时,导热系数达到了0.49 W/(m·K),较高密度聚乙烯提高了近23.67%。水浴牵伸倍数达到15倍、绢云母粉添加量为0.150%时,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较纯高密度聚乙烯纤维提高了15.24%,复合纤维的截面扫描电镜图中显示较多的微纤凸起,证明了随着绢云母粉质量分数的增大,复合纤维的断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与力学强度检验结果一致。
    • 梁尔珊; 郭双薇; 赖文苑; 陈旖萱; 李鉴鹏; 吕兴聪; 孙理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木薯秸秆粉的粒径和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及界面结合的影响,以期提高废弃木薯秸秆的利用率。方法 以木薯秸秆粉为增强体,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为偶联剂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对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缺口冲击强度以及吸水性测试,并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断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随着秸秆粉含量的增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可以达到32.5 MPa和49.6MPa,而缺口冲击强度不断下降;当粒径减小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先下降而后升高的趋势,弯曲强度区别不大,而缺口冲击强度则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当秸秆粉的含量降低、粒径减小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耐水性能。结论 秸秆粉质量分数为60%,粒径为40~60目时复合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性能,相关性能超过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的使用标准。
    • 谭川江; 燕自峰; 吕戈; 丁晗; 许新武; 王鹏; 孔鲁诗; 张兆; 李厚补
    • 摘要: 为明确高密度聚乙烯(PE-HD)在高压H;S输气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增强热塑性塑料(RTP)管PE-HD内衬层为样品,利用高温高压釜腐蚀测试系统,模拟现场工况,开展PE-HD在高压H;S输气环境下的模拟试验,对模拟试验样品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质量、密度与体积变化率,拉伸屈服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维卡软化温度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HD在高压H;S输气环境下模拟试验后外观保持完好,质量、密度与体积变化较小,化学结构和拉伸屈服强度保持良好,但刚性和韧性明显下降、热稳定性稍有提高。在不考虑PE-HD气体渗透因素前提下,可作为RTP管内衬层用于油气田集输气环境。
    • 郭林奕; 王祎楠; 赵钺; 文豪
    • 摘要: 根据泡沫浮选结合前置表面改性可实现不同废塑料的高效分离的特点,针对传统前置改性方式存在吸附脱稳、催化时间长及温度高等限制,提出了一种相对绿色环保、高效的前置电晕放电改性技术,结合泡沫浮选优化分离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聚氯乙烯(PVC)混合塑料。通过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分析并相互印证,结合表征结果进一步对电晕放电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可以增大PE-HD/PVC的可浮性差异,使得自由基在两者分子链中选择性引入。其最优电晕改性工艺参数为电晕功率300 W,接触曝光时间8000 ms。当PVC∶PE-HD进料质量比为3∶7时,PE-HD和PVC的回收率分别为96.36%,93.06%,纯度分别为97.01%,91.63%。
    • 李永青; 杨小龙; 陈文静; 闫晓堃; 马秀清
    • 摘要: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有机改性蒙脱石(PE-HD/OMMT)复合材料中改性剂及PE-HD对蒙脱石(MMT)插层和剥离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OMMT中不同负载量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OTAC^(+))在MMT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对MMT插层的影响。此外,搭建了PE-HD/OMMT复合材料模型,编写MS Perl脚本提取了OTAC^(+)与MMT和PE-HD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来研究双螺杆挤出机机筒温度在463 K下对MMT剥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OTAC^(+)负载量的提高,其在MMT片层中依次呈现为单层分布、双层分布和假三层分布;同时,OTAC^(+)负载量的增加致使MMT的层间距有所增加,但MMT并未发生剥离;模拟时间在90~95 ps内时,PE-HD/OMMT复合材料模型中顶层和底层MMT间的相互作用能由-24.53 kcal/mol转变为3.54 kcal/mol,说明MMT发生了剥离,此时MMT的层间距为91Å。
    • 陶岳杰; 张作源; 朱东杰; 李俊光
    • 摘要: 聚乙烯管材的三大重要性能指标:MRS值、耐快速裂纹扩展、耐慢速裂纹增长。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是聚乙烯管材是否能够长期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利用耐慢速裂纹增长椎体实验法探究不同聚合工艺的聚乙烯原料的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的优劣。研究表明,PE100-RC原料相比PE100原料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更优,不同聚合工艺的PE100原料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大不相同。
    • 摘要: 一种微孔聚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孔聚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材料由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剂、交联助剂和发泡剂经过充分混合和交联、发泡反应制备而成。首先,将聚乙烯磨成粉末,随后将聚乙烯粉末、交联剂、交联助剂、发泡剂和润滑剂加入搅拌机混合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片,取出片材,再将其置于尺寸稍大的模具中高温加热发泡,制备成具有交联结构、微孔结构、质量轻和力学性能好的交联聚乙烯微孔材料。
    • 林勇强; 王新雷
    • 摘要: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空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配套使用的装饰材料对实际检测距离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人体辐射特征红外波(9.5μm)的透过率对材料红外透过性能进行表征,并与传感器实际的红外检测距离进行对照研究。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主要材料制备传感器遮盖膜片,材料9.5μm波长的透过率越低,传感器的实际检测距离也越短。红外透过率可以有效的对材料的红外穿透性能进行评价,对红外穿透材料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