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霉素

磷霉素

磷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2891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等;磷霉素的相关文献由115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睿、包宇、徐慧等。

磷霉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4 占比:3.03%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2891 占比:96.76%

总计:13322篇

磷霉素—发文趋势图

磷霉素

-研究学者

  • 王睿
  • 包宇
  • 徐慧
  • 范燕
  • 曾媛媛
  • 曾萍
  • 裴斐
  • 司红彬
  • 夏娟
  • 宋永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鹏; 徐晓勇; 马芬芬; 张玉; 黄怡菲
    • 摘要: 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菌(MDRO)引起的感染正在增加,成为全球重大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不同地理区域内,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导致的尿路感染患病率为5%~90%[2]。而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因独特的生理状况、缺乏安全抗菌药物及完善的儿科数据等,使得治疗具有挑战性。
    • 李泰阶; 蒋诚传; 林青
    • 摘要: 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作为传统药物之一,具有能与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并呈现协同杀菌作用的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以及联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磷霉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耐药率逐年增加,限制了磷霉素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目前,磷霉素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磷霉素靶酶突变及过表达、磷霉素摄取减少、磷霉素修饰酶表达、外排泵机制和磷霉素异质性耐药等。未来对其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保护磷霉素的敏感性、减缓其耐药性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张贵军; 黄宏; 沈陈林; 刘艳艳; 谢娜; 江丽芳; 李家斌; 黄晓晖
    • 摘要: 目的体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研究利奈唑胺联合磷霉素在不同暴露顺序、间隔下对抗菌后效应(PAE)和24 h杀菌的影响。方法测定利奈唑胺和磷霉素单独或同时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 h的PAE。分别在利奈唑胺诱导PAE的起始期(Tb)、中间期(Tm)和结束期(Te)给予磷霉素暴露1 h测定PAE;调整给药顺序,即先暴露磷霉素后利奈唑胺,重复上述操作测定PAE。24 h杀菌实验分3种暴露方式,即同时暴露、先暴露利奈唑胺1 h后联合磷霉素以及先暴露磷霉素1 h后联合利奈唑胺绘制杀菌曲线。结果相较于单药PAE[利奈唑胺(1.2±0.1)h,磷霉素(1.6±0.1)h],两药同时暴露PAE为(2.9±0.1)h,二者联合为相加效应。利奈唑胺PAE相下,磷霉素的PAE明显减小甚至消失(Tb时-0.3 h、Tm时0 h、Te时0.9 h),提示产生了拮抗作用,并且越是在利奈唑胺PAE早期拮抗作用越明显;磷霉素PAE相下,利奈唑胺的PAE均无明显变化(Tb时1.2 h、Tm时1.4 h、Te时1.3 h),二者仍然表现为非时间依赖型的相加效应。24 h杀菌实验中,给药4 h出现抗菌效应的分化,持续到24 h,先暴露磷霉素的抗菌效应明显强于(相差1 log10)先暴露利奈唑胺和同时暴露方式,而后二者的抗菌效应相似。结论利奈唑胺联合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效学行为受到药物暴露方式的影响,先暴露磷霉素的方式而不是同时暴露可能是更优的给药方案。因此,暴露方式可能是该抗菌联合在临床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 靳迺诗; 何菊英; 冯伟; 张欣
    • 摘要: 随着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的升高,临床控制该类耐药菌的难度增加;加之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结合现有条件探索对该类耐药菌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磷霉素是一种独特抗菌机制的小分子抗菌药物,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磷霉素对多种细菌及耐药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抗菌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干预手段。本文综述了磷霉素的抗菌特性及其在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王立新; 苏云福; 王毅
    • 摘要: 近年来,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产生,新的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磷霉素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被重新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磷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如murA发生突变引起的磷霉素耐药、膜转运体的结构基因突变、质粒介导的磷霉素修饰酶,以及异质性耐药等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刘云宁; 汤建华; 刘金禄; 张伟; 李小凤
    • 摘要: 目的:分析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8年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724株,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科细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磷霉素药敏活性,以CLSI 2018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78株(52.2%),其次肠球菌126株(17.4%);肺炎克雷伯菌46株(6.4%);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7%、94.8%、73.5%、8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0%和56.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3%和84.6%.结论:泌尿系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经验用药.
    • 于培; 田丹丽; 张蓓; 朱立勤; 苏培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癫痫患者关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例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癫痫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分析研究患者关于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方案.结果:患者治疗初期选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因与既往服用抗癫痫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致患者癫痫复发,后抗菌药物治疗换用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经治疗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好转,予以出院.结论:癫痫患者合并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含磷霉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作为一种选择.
    • 王小营; 林朝晖; 李忠东
    • 摘要: 临床药师参与1例既往患有脑梗死、帕金森病的86岁患者反复发作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抗感染治疗.该患者长期住院,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医院获得性肺炎反复发作.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流行病学监测结果,结合自身的临床药学知识与经验,提出多次建议,患者先后使用了美罗培南(2g,ivd,q8h)+左氧氟沙星(0.6g,ivd,qd)、美罗培南(2g,ivd,q8h)+磷霉素(4g,ivd,q8h)+阿米卡星(0.6g,ivd,qd)的抗感染给药方案,治疗2周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且未发生肾脏不良反应.本案例说明,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综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药物的药理特点来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是开展临床药学实践的重点.
    • 麦荣嘉; 马丹娟; 邓文喻; 刘倩; 郑华仪; 林鑫源; 林雨诗
    • 摘要: 目的 评价磷霉素、多粘菌素B、美罗培南和氨曲南四种抗菌药物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的儿科PICU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使用mCIM和eCIM初步筛查CRKP的类型,并PCR鉴定NDM基因序列.同时PCR检测NDM-KP携带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法法测定磷霉素、多粘菌素B、美罗培南和氨曲南抗菌药物以及联合对NDM-K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 根据mCIM和eCIM初步筛查以及PCR结果 ,获得8株携带NDM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以上8株NDM-KP对磷霉素或多粘菌素B均敏感,而氨曲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存在协同作用,以及磷霉素联合多粘菌素B表现出部分协同作用,而其他联合方案对NDM-KP显示无相关作用.8株NDM-KP均未检测出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结论 磷霉素或多粘菌素B,对NDM-KP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以及磷霉素联合多粘菌素B对NDM-KP具有协同作用.
    • 丁丽; 曾萍; 成璐瑶; 宋永会; 胡丽娜
    • 摘要: 针对磷霉素制药废水处理难的问题,采用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在前期获得两株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降解菌P1和P2的基础上,优选出一株α-苯乙胺优势降解菌,并对其最佳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两株菌P1和P2中优势降解菌为P2;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接种量20%,温度35°C,pH7;P2的降解效率受传代次数的影响,传代17代以后P2开始出现缓慢的退化现象;将α-苯乙胺优势降解菌投至实际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降解效率为7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