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6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1580篇;相关期刊430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母婴世界、临床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文献由205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铭玉、余加林、王三南等。

新生儿败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4 占比:8.1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1580 占比:91.56%

总计:12647篇

新生儿败血症—发文趋势图

新生儿败血症

-研究学者

  • 郭铭玉
  • 余加林
  • 王三南
  • 上官玉梅
  • 周启立
  • 唐莲
  • 尚尔宁
  • 翁小红
  • SHANG Er-ni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伟; 叶永康; 肖并
    • 摘要: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hs-CRP、CD64、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罹患败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研究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血清血清白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降钙素原(PCT)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hs-CRP、CD64、sTREM-1水平以及血清PCT、GM-CSF、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拒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其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hs-CRP、CD64、sTREM-1水平以及血清PCT、GM-CSF、IL-6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 吕磊阳; 王鑫; 彭鑫森; 殷新; 杜永刚
    •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而临床又缺乏特异性,导致治疗延迟,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缺乏理想的诊断标志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仍在不断探索。本文将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志物进展进行综述。
    • 池秀芳; 陈佳
    • 摘要: 目的对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科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同时经血培养确诊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败血症的病原学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培养出56株病原菌,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院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均为主,占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行耐药性分析提示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性分别为57.14%、42.86%、28.57%,但对头孢他啶、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耐药性均为14.29%,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它培南则为100%敏感。非院感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前2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为1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较高,耐药性分别为100%、66.6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耐药性均为33.33%,但尚未表现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均为100%敏感。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中,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常见,而革兰阴性菌又以大肠埃希菌常见,无药敏情况下可推荐经验性使用头孢他啶(复达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非院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常见,而革兰阳性菌又以无乳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如有证据提示可能存在无乳链球菌感染时,则可经验性选择青霉素,如高度怀疑非无乳链球菌感染时,则需慎重考虑使用万古霉素等限制级抗生素。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亦需考虑真菌败血症或其他不常见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有药敏的情况下,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 祁宏亮; 李莎莎; 武彦秋; 赵宏伟; 李俊乔; 周启立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miR-16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0例同期住院的普通感染新生儿(对照组)作为对照,评估2组患儿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miR-16表达水平。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败血症组患儿分为心功能障碍组及无心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miR-16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分子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01)。心功能障碍组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QT离散度、Tie指数均显著高于无心功能障碍组患儿,而LVEF则显著低于无心功能障碍组患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6表达水平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采用血清miR-16表达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46~0.9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0.7%和85.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水平与IL-6、CRP、cTnⅠ、LDH、CK-MB、H-FA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439、0.341、0.325、0.842、0.683、0.705,P<0.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miR-16升高与炎症反应有关,检测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有一定诊断价值。
    • 刘政枝; 王少华; 苏立贤; 郑雪媚; 方小龙; 薛临先
    •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1]。研究显示,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高达13.6%,长时间住院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6.4%,致死率26.8%[2]。目前诊断早产儿败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血培养,该方法诊断结果准确,但是所需时间长,往往使新生儿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感染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日龄4-28天。以中华医学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4]作为金标准确诊败血症患儿72例,其中单纯败血症59例,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13例。
    • 童平; 黄芙蓉; 徐俊; 伍紫琦; 胡杏; 凌鸣; 王蝶; 吴不非; 杨独娇; 张爱民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以探索该病在不同阶段的代谢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n=20),采集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静脉血标本;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n=1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对血清标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不同时间败血症患儿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败血症组入院第1天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败血症组入院第4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酮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4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败血症组入院第7天时与入院第1天时相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抗坏血酸代谢。结论不同阶段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代谢物的代谢机制不同,主要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
    • 杨帆; 程玲; 张敏; 王琍琍; 闻慧琴
    • 摘要: 目的探讨败血症风险计算器(SRC)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EOS新生儿64例,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对接受SRC评分辅助临床抗菌药物管理(观察组)和抗菌药物治疗参考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对照组)新生儿进行1∶1匹配,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2例。比较两组入院时SRC评分、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例数和使用时间)、临床转归、并发症发生率、血培养检验、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RC评分对EOS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入院时SRC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和血培养检验例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计数、CRP、SRC评分预测EO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578、0.928,SRC评分预测EOS的AUC高于WBC计数和CRP。结论疑诊EOS新生儿通过SRC指导抗菌药物管理能够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血培养检验率,但对临床转归无明显影响。
    • 毛冰昆; 吴雪; 姜亚倩; 卢克新
    • 摘要: 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李斯特菌属7个亚型中唯一可以感染人类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生命力强,耐低温,易污染冰箱中的食物、牛奶、乳制品。健康人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多为发热、肌肉酸痛及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而孕产妇、新生儿、年老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后症状较重,可出现脑膜炎、败血症。妊娠晚期孕妇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可伴胃肠道症状,感染早期极易漏诊误诊,易导致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LM感染并不常见,我国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妊娠晚期LM感染病例,分析其妊娠结局,以加强产科医师对LM感染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治,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 陶明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改善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拒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美罗培南治疗。
    • 梁颖娜; 张慧珊; 李志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美罗培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疗效、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皮肤颜色正常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予以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病情好转,提高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