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期间
住院期间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048篇;相关期刊550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住院期间的相关文献由194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奇志、李丽、王丽英等。
住院期间
-研究学者
- 吕奇志
- 李丽
- 王丽英
- 等
- 陈洁
- A.
- D.
- M.
- 于巍红
- 于谨
- 何芳梅
- 俞凤彬
- 刘娟
- 刘宗军
- 刘敏
- 刘翠萍
- 刘萍
- 刘霞
- 包广亮
- 古春伟
- 叶秀青
- 吕丽
- 吕杰
- 吕金菊
- 周伟光
- 周华
- 周红英
- 周雯
- 唐丽玫
- 喻光辉
- 姜莉
- 孙夫平
- 孙延东
- 孙芙英
- 季娣
- 应琛
- 延英芹
- 张丽
- 张华伟
- 张敏
- 张海霞
- 张素华
- 张艳
- 张风英
- 徐栋华
- 徐桂香
- 思齐
- 曹丽萍
- 曹玉洁
- 曾乐
-
-
郑丹丹;
吴荷玉;
李莎;
吴海超
-
-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导致老年骨科发病率增加。髋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2],已经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髋部骨折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3],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工作。经调查研究显示,所有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DVT的风险极高,但目前趋势来看,仍有50%的血栓高风险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积极有效预防,导致血栓发生。
-
-
念金霞;
官玉梅;
陈喜萍
-
-
摘要:
随着医院学科的不断发展,手术患者呈增长趋势.而手术室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医院手术患者的周转量,其中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在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在实施多部门协作模式前对首台手术开台时间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由于首台手术不能准时开台,导致接台手术积压,造成医务人员延长工作时间,使手术室整体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资源浪费,给医护人员增加工作量和安全隐患.也因手术延迟影响医院流程的整体运行效果,导致手术患者延长无效住院时间,增加平均住院日及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的满意度[1].因此,有效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是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关键.
-
-
王亚芳;
李志芳
-
-
摘要:
手术是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昏迷,极大增加了护理难度。家属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任务重大,不仅身体劳累,心理压力也很大,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更多关注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择我院53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研究,调查其照顾负担、社会支持现状,分析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探讨照顾负担与社会支持的关联性,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证据,改善护理服务水平。现报道如下。
-
-
张冬华;
雷美英;
赵倩玲;
黄柳青
-
-
摘要: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或不希望发生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根据《中国医院评审实务》[2]将不良事件分为Ⅰ(警训事件)、Ⅱ(不良后果事件)、Ⅲ(幸免事件)、Ⅳ(隐患事件)共4个等级.虽然护理管理者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调并提出众多举措预防,但各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仍不可避免.WHO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4.21亿人住院,发生约4270万例不良事件,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14%[3].现就我院近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探索预防对策,以期达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
刘政枝;
王少华;
苏立贤;
郑雪媚;
方小龙;
薛临先
-
-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1]。研究显示,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高达13.6%,长时间住院早产儿发病率高达26.4%,致死率26.8%[2]。目前诊断早产儿败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血培养,该方法诊断结果准确,但是所需时间长,往往使新生儿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3]。本研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感染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日龄4-28天。以中华医学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4]作为金标准确诊败血症患儿72例,其中单纯败血症59例,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13例。
-
-
任晓民(译);
Kitzman D;
无;
岳寿伟(译编)
-
-
摘要: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功能明显受损。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变为需要住院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其身体功能在住院和卧床期间将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再也无法恢复其基本身体功能。本研究,即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REHAB-HF)评估了早期渐进性康复干预对其身体功能恢复和再入院的影响。研究对象为 349 名年龄在 60 岁及以上,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步行距离不足 4 米,但在入院前可自理,并预计会出院回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给予早期、过渡性、个体化的渐进式康复计划,训练重点是力量、平衡、灵活性和耐力。康复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即开始进行,患者出院后转到门诊机构继续。每次治疗 60 分钟,每周治疗 3 天,持续 12 周。没有治疗计划时可以在家锻炼。身体和认知功能指标采用盲法评估。主要结局指标是康复干预三个月时的短期体能储备(SPPB)。三个月时,实验组 SPPB 改善 8.3,对照组改善 6.9( P < 0.001 )。
-
-
梁娜
-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系统化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肿瘤患者,依据住院期间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术后感染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腺肿瘤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围术期护理、化疗注意事项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外观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系统化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干预好。
-
-
智霞萍
-
-
摘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亦称为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最后阶段。截至2019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约为3800万例,其中成人3620万例,儿童180万例,占4.7%[1]。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成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报告艾滋病死亡26.2万例[2]。HIV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易于并发各种炎症感染和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了患者的死亡[3]。本次研究收集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的分类及耐药情况,为艾滋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提供依据,降低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
-
-
-
摘要:
除了公众接触风险通知系统(ENS)和安全复工解决方案之外,蓝牙技术联盟正不断在增强患者护理和优化医疗设施的技术上发力。这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新技术通过改善住院前、住院期间和住院后的护理体验,能够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此外,优化医疗设施运营的智能医院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帮助,并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
-
洪顺福;
许志连;
杨惠卿
-
-
摘要:
自备药品通常指住院患者自行带入、无需医院药房调剂且在住院期间需要服用的药品[1]。临床常见患有慢病的住院患者入院时已在服用药物,常有使用自备药品的需求。为加强对我院住院患者自备药品的管理,现分析神经内科2020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的情况,以便为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
-
郭翠英
- 《2018年安徽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安徽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安徽省保健医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15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致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梳理,提出相关预防对策.结果: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加强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有预见性护理安全计划,加强护患沟通,是减少护理安全意外事件的有效措施.
-
-
侯壮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治疗的依从性与其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0名进行调查.排除明显智力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有效人数为479人.详细了解患者受教育情况及其住院期间对治疗的依从性.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自身素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要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增加对于患者的素质教育,同时对家属也应进行相关的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的讲解。提高认识,增加对疾病的了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属对于病人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好转。
-
-
-
孙飞;
张家珂;
朱慧;
牛爱锦;
武忠英
-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住院治疗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他(她)们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更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如,跌倒、坠床、烫伤、误吸等都是老年人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提醒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护士要给予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为更好地做好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意外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老年人由于自身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肌肉等疾病使机体衰弱、身心功能退化、平衡失调以及不适宜的生活环境容易出现意外伤害。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对老年人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很有意义。
-
-
-
-
-
郑文娟
- 《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文章拟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诊断为的老年痴呆的病人,探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本次研究中,认真分析了精神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在研究结束时发现研究组在护理活动中病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活动中,患者发生1例跌倒、1例坠床、1例走失;对照组在护理活动中,患者发生3例跌倒、2例坠床、4例漏服药物、1例压疮、3例走失。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活动中病人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4%, 13%,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此外患者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3±6.4分、75.6±7.5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护理工作是一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平常心,在工作繁忙时尤其要避免焦躁的情绪。在工作之余还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注重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护士应急抢救能力。此外最重要的是护士要有重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针对以往出现的安全事故,认真分析总结,提出干预方法,做到预防为主。并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护理工作。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从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
-
马慧珍;
李倩;
高梦婷;
魏丽丽;
王宗烨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处方模式对空巢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将76例空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只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行健康教育处方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后应用简易疲乏量表(BF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rn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空巢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梁爱红
- 《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在位院期间发生意外的原因,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规避医疗风险及纠纷.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本科住院病人回顾研究.结果:患者意识、感知障碍、心理、药物、外部环境等因素容易造成意外.结论:提高认识,加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甚至杜绝住院患者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