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9篇、会议论文113篇、专利文献21627篇;相关期刊1256种,包括法制与社会、民主与法制、中国民政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5年全国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精神病人的相关文献由546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蔡伟雄、刘燕敏等。

精神病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9 占比:14.34%

会议论文>

论文:113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21627 占比:85.22%

总计:25379篇

精神病人—发文趋势图

精神病人

-研究学者

  • 蔡伟雄
  • 刘燕敏
  • 杨司佼
  • 王辉
  • 王小平
  • 董黛
  • 卢世臣
  • 孙平
  • 张成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永
    • 摘要: “被监护人”指未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来“被监护人”只规定了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现在除了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识认知能力的成年人,都在“被监护”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这是为应对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等“紧急情况”出现时的补充说明。当然,该款规定是抽象的,对疫情之外的其他情形也适用。
    • 谷利斌; 夏浩志; 于明明
    •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为精神疾病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意愿的评估问题、与精神疾病病人接触程度的评估方法、精神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和歧视精神疾病病人评估量表对南京市某校83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服务意愿的得分为(5.26±1.9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病人接触程度高、对病人歧视态度弱的学生更愿意为精神疾病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可解释总变异的15.9%)。结论护理本科生为精神疾病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意愿并不强烈。护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综合干预措施,增加学生与病人的接触程度、减少歧视态度,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护理意愿。
    • 郭康林; 霍小宁; 杨小龙
    • 摘要: 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通过积极住院治疗可达到“临床痊愈”,但在回归社会后病情复发率高,病情的反复迁延严重影响这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病人未达到全面系统的综合康复,尤其是心理康复不全。本研究从精神病人后期综合康复不全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复发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尽可能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治疗方式,在传统的精神病人住院治疗模式上将系统的综合精神康复融入到精神病人住院当中,通过系统的综合精神康复提高患者综合的精神康复程度,能够使患者身心机能尽快达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平衡,形成让患者使用积极的认知来指导行为生活的良性循环,有效降低了精神病人病情的复发。
    • 崔桃桃; 施征宇; 汪作为; 徐韦云
    • 摘要: 生物医学中,精神病人作为干预帮扶的对象和被动的客体,其话语表达与主体行动常常被忽视。通过对35名精神病人的深度访谈和观察发现,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适应角色和重构角色两种生存策略。适应角色表现为接纳医学治疗及康复、认识并享受疾病带来的额外获益。重构角色表现为语言上利己的病因解释、行动上顺应社会期待的多种努力,以期解构社会污名及结构性压力。精神病人通过外化归因、文化归因、隐蔽化的表述形式对疾病进行建构和解释,采用规避、过渡、互惠策略展开日常行动。
    • 王寅
    • 摘要: 吕楠,1962年生于北京,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吕楠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三部曲。评论家栗宪庭评论说:这三部作品“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状况,象征了吕楠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
    • 周旭; 余珍
    • 摘要: 精神病院侵权是一种复杂的责任关系,其包括机构自身侵权的责任与住院患者侵权的责任.然而,现行法律规范与《民法典》却未能给出合理规定.针对侵权责任立法空白、主体责任分配有失公平、承担标准模糊等问题,立法部门应通过区别情形来增补责任规范、适当增加机构的责任比重,同时明确其责任承担的衡量标准,从而修正法律规范,塑造民法典体系,实现公平合理.
    • 周旭; 余珍
    • 摘要: 精神病院侵权是一种复杂的责任关系,其包括机构自身侵权的责任与住院患者侵权的责任。然而,现行法律规范与《民法典》却未能给出合理规定。针对侵权责任立法空白、主体责任分配有失公平、承担标准模糊等问题,立法部门应通过区别情形来增补责任规范、适当增加机构的责任比重,同时明确其责任承担的衡量标准,从而修正法律规范,塑造民法典体系,实现公平合理。
    • 韩梓昂
    • 摘要: 作为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的一种,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根据该程序所适用对象的特点以维护社会安定为出发点,对于依照法律规定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实施强制医疗措施.根据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具体特点在适用的过程中,存在法院启动有违司法公正、正当性不足无法查明事实以及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缺乏制约力等问题,针对这些相关问题,从完善启动主体,要求多方实质性参与以及完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来保障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更好发挥价值作用.
    • 杜宇; 贾琼; 姚雷; 庞俐; 邱阳; 张金建; 张振宇; 王伟东
    •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为医疗卫生服务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2004—2019年受理并结案的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105例,分为疾病死亡、自杀死亡、意外死亡及他杀死亡4组,统计各组的常见死亡原因,分析各组之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的差异.结果 105例中,男性60例、女性45例,精神病病程(12.9±10.4)年,死亡时年龄(51.3±11.4)岁,61.0%为精神分裂症.疾病死亡50例(47.6%),该组死者年龄最大、精神病病程最长、BMI最低,肺动脉血栓栓塞、呼吸系统感染、心脏性疾病是常见死亡原因.意外死亡26例(24.8%),交通事故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他杀死亡15例(14.3%),全部为男性,颅脑损伤是最常见死亡原因.自杀死亡14例(13.3%),该组死者年龄最小,病程最短,高坠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结论 了解精神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措施以降低该群体的死亡率.分析死亡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死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因素.
    • 李熠杨
    • 摘要: 【裁判要旨】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受审时对诉讼活动缺乏辨认和判断能力,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参照刑事诉讼法对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有关规定,通知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发挥亲情陪伴效用,代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否则程序不正当,可能影响公正审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