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2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36907篇;相关期刊96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二十七届全国信息保密学术会议(IS2017) 、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等;攻击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1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平、范渊、等等。

攻击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2 占比:5.16%

会议论文>

论文:83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6907 占比:94.63%

总计:39002篇

攻击行为—发文趋势图

攻击行为

-研究学者

  • 王小平
  • 范渊
  • 余毅震
  • 谢斌
  • 张文新
  • 胡鹏
  • 余海鹰
  • 刘秀霞
  • 刘衍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勇; 张永东
    • 摘要: 目的:探究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与主要照顾者共情能力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Barratt冲动量表筛选结果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伴冲动患者(>31分)为观察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不伴冲动患者(≤31分)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患者攻击行为与主要照顾者共情能力及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攻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照顾者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SES、IRI-C、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身心忧患,与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主要照顾者共情能力及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 曹杨柳; 张燕; 王媚雪; 常虹
    • 摘要: 目的为减少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对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能够改善该行为的产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评价矩阵,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通过评分的方式建立评价矩阵,根据得出的权重值,计算出正负理想解和各方案的相对贴度,从而选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果个人认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移情能力是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设计的3款产品中,智能交互音乐鼓的设计为最优解决方案。结论通过层次分析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自闭症儿童玩具产品的设计要素进行优化,填补了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干预产品的市场空白,能够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
    • 王淇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方法:通过对545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以检验社会比较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比较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1) 放入中介变量后,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 = −0.43, p 0.001);2) 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社会比较的预测作用显著(β = −0.17, p 0.001),社会比较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 = 0.15, p 0.001);3) 将公正世界信念放入模型后,社会比较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乘积对攻击行为的预测显著(β = −0.06, p 0.05)。结论:社会比较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比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王丽萍; 张雨欣
    • 摘要: 探讨大学生童年期在家庭中感受的情感忽视对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共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顾海蓉; 卢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方便采样,对669名深圳某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施测攻击量表(AQ)、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结果:1) 男生的AQ身体攻击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 0.01),非独生子女AQ中攻击总分以及愤怒因子得分、敌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 0.05)。2) 四、五、六三个年级在FAD情感介入因子得分、SCSQ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以及AQ口头攻击因子得分、AQ敌对因子得分、AQ愤怒因子得分和攻击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3)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攻击行为与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 0.01)。4)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各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对攻击行为及各因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攻击行为及各因子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身体攻击”、“口头攻击”、“愤怒”、“敌对”和“攻击总分”的总解释率分别为54.5%、32.2%、31.2%、27.8%与51.3%。结论:家庭功能、应对方式对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有影响效应,通过对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干预,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
    • 潘轶竹; 王刚; 朱辉; 及晓; 李京渊; 李小强; 尹利; 陈媛
    • 摘要: 目的:对精神科急诊患者攻击行为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筛选精神科急诊患者12345例纳入分析,使用攻击风险评估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Ⅰ级)与高风险组(>Ⅰ级),对两组患者进行人口学及疾病学资料的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模型构建。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中低风险组6771例,高风险组5574例;两组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就业情况、家庭月收入、与父母同胞的关系等人口学变量及就诊时间、发病诱因、病前性格、起病形式、精神病家族史、首发年龄、精神科总住院次数等疾病学变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模型进行评价,区分度、灵敏度均较好,但校准度一般。结论:攻击风险预测模型对精神科急诊患者攻击风险的预测能力一般,提示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人口疾病学危险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也相关。
    • 刘衍燠
    • 摘要: 幼儿早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幼儿的攻击性明显高于非留守幼儿。探讨攻击性行为对于幼儿的危害,分析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自控力、教养方式、同伴交往以及大众传媒。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可以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关注、培养幼儿移情能力以及家园共育、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 薛见新; 王星凯; 张润滋; 顾杜娟; 刘文懋
    • 摘要: 当前安全运营人员面对的是海量的设备日志,需要根据其专家知识或经验来进行调查溯源,大大降低了安全运营的效率,同时也为安全运营设置了较高的知识门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属性图的自动化攻击行为语义识别方法,能够实现底层安全日志到上层攻击行为之间的映射.首先,利用异构图对系统日志进行威胁建模;然后,以攻击行为上下文为语义并结合知识图谱表示学习得到图中节点与边的向量表示;接着,利用层次聚类把相似的日志聚合到一起,从中找出最具代表性日志作为整个类的行为表示.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可以看出该方法在系统正常行为与恶意行为的识别上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大大提高安全运营的效率.
    • 汪云芳; 李日照; 李峰; 李亚玲; 刘联琦; 陈孔棉; 陈志坤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暴力降阶模型干预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6月精神病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联合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暴力降阶模型干预,12周干预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PANSS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杀意图客观强度评分表、护士观察量表、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ruset violence checklist,BVC)、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使用率、约束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约束所致工伤率。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各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PANSS量表、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杀意图客观强度评分表、护士观察量表、BVC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使用率、约束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约束所致工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暴力降阶模型干预能改善精神病患者症状,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及投诉率,降低约束使用率,值得推广应用。
    • 何伟斌; 王惠玲; 邵灵敏; 李宸辉; 黄欢; 刘莹; 张淑娣; 王高华; 刘仁忠; 易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ALIC-RSF)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SCZ)伴发的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立体定向辅助下ALIC-RSF治疗的35例伴攻击行为的难治性SCZ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使用外显攻击量表(MOAS)、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疗效。使用R软件,采用LASSO回归分析检验PANSS评分与术后12个月MO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12个月,MOAS评分、PANSS评分、SD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大多在术后2周恢复,2例术后1年表现轻度行为懒散、兴趣缺乏的症状。术后12个月MOAS评分改善率与PANSS阳性评分改善率、术前PANSS子项被害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PANSS子项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评分、不合作评分以及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LIC-RSF对难治性SCZ的攻击行为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