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64773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中国监狱学刊、地球、血栓与止血学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三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等;危险评估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芳、鄢盛恺、刘志强等。
危险评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773篇
占比:99.46%
总计:65125篇
危险评估
-研究学者
- 郑芳
- 鄢盛恺
- 刘志强
- 刘鹏
- Gary L.Myers
- Gerald R.Cooper
- 关怀敏
- 商翼
- 崔海英
- 张凯
- 李千登
- 王军
- 窦林名
- 翟中东
- 胡天勇
- 解金红
- 贺虎
- 项楚勇
- 魏民祥
- ANDRZEJ STRUPCZEWSKI
- Darwin R.Labarthe
- O.斯普林格
- Peter W.F.Wilson
- Scott M.Grundy
- 严军荣
- 付玉芝
- 任洪梅
- 刘利峰
- 刘向红
- 刘宇
- 刘强
- 刘玉超
- 刘用功
- 刘钰苇
- 刘雨佳
- 卢玉龙
- 卢长青
- 吕鹏飞
- 吴德松
- 周秀花
- 喻茜
- 安利峰
- 宋明龙
- 庄秋枫
- 康丽丽
- 张德娟
- 张新钰
- 张权
- 张颢
- 徐国宾
-
-
张惠玲;
孔德学;
敖谷昌;
邵毅明
-
-
摘要:
为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行准确性和协调适应性,本文从国内外智能汽车辅助系统研究入手,分析现有避撞控制系统危险评估模型的特点,并系统梳理了影响车辆避撞的因素,提出多因素融合建模的必要性,明确避撞控制系统研究的三个核心是危险评估模型、避撞控制策略以及差异化预警。评述与研究了涵盖多种影响因素的危险评估模型的机遇、难点和挑战,并揭示避撞控制策略与危险评估模型的关联性,综述了避撞控制系统实现差异化预警的改进方法,最后总结了避撞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
-
崔颖;
周彤
-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风险高、预后差。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评估有利于尽早识别高风险患者,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以降低患者死亡率。血清学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关系密切,相关指标可以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其治疗效果。同时在评估患者发生再梗、心力衰竭及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不良预后方面也体现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血清学危险评估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诊疗。
-
-
王梓鉴;
刘燕玲
-
-
摘要:
通过对2018年、2019年、2020年假释人员再犯罪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发现,假释人员再犯罪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假释人员再犯罪防控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件规律及特点,从个体风险防控、客观风险防控及制度风险防控三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降低假释人员再犯罪率,最大程度实现社区矫正的矫正效果,帮助假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
-
孙彦荣;
钱倩;
王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生活质量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NA)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正性情绪(PA)、QO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NA、PA、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以危险评估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
-
孙哲臻;
李艳云;
陈润;
杨旭明
-
-
摘要: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可分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1],死亡率逐年增加,预后存在明显差异[1],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患者短期预后有重要预警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是目前最有效的预测ACS风险的工具,能够筛选出高危患者[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属于新型心肌蛋白.
-
-
胡广梅;
蒋金良;
段朝晖
-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评估价值,并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相比较。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4例,统计分析患者半年内再入院次数和原因、本次入院天数、血清CA125、NT-proBNP、肌酐(Cr)和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内径(LA)、右心室内径(RV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房内径(LVD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以及射血分数(EF%)。结果NYHAⅢ/Ⅳ级患者CA125、NT-proBNP水平以及阳性率显著高于NYHAⅠ/Ⅱ级;CA125异常升高组相较于CA125、NT-proBNP正常组以及单独NT-proBNP异常升高组,其住院天数、LA、RVDd、LVDd水平明显增高,EF%明显降低,同时患者表现出更高的半年内再入院风险(因心脏疾病)。胸腹积液或心包积液阳性的患者CA125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联合CA125更有利于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危险分级以及预后风险评估。CA125异常升高提示更严重的心肌重塑状态,EF%更低,心功能代偿更差。NT-proBNP升高的同时,CA125水平升高预示更长的住院天数以及高风险的半年内再入院概率(因心血管疾病)。
-
-
董江华;
田娟;
张博
-
-
摘要:
目的 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及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疑似PTE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PA检查.结果 60例疑似PTE患者中经CTPA检查显示,55例确诊为PTE,并且CTPA征象呈现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中央型PTE Qanadli栓塞指数>60%、右心功能不全检出率高于周围型非血栓栓塞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中央型非血栓栓塞患者休克及猝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周围型(P<0.05).结论 CTPA用于PTE的检查可确诊疾病,并可评估患者的危险程度,指导患者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
-
金永飞;
闫浩;
许亚奇;
张典
-
-
摘要:
受煤矿开采深度等条件影响,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矿井在煤层回采时极有可能出现硫化氢异常涌出现象,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针对采煤工作面、原煤层、采空区3个区域硫化氢赋存特点,提出硫化氢分源分级评估原则、思路、依据及标准,构建出硫化氢分源分级评估体系,将工作面划分为低、中、高和超高硫化氢危险4个区域,将采空区和原煤层划分为易治理、难治理和较难治理区域.研究成果对矿井硫化氢的治理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意义.
-
-
庄秋枫;
肖世极;
周秀花;
李映林
-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30171例纳入分析,1667例发生2级以上压力性损伤,46.8%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73.4%的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出现压力性损伤。44.4%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在骶尾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急性生理学评分,Braden评分中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血红蛋白、血管升压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脓毒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衰竭、瘫痪、体质量减轻、肥胖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同时医护人员应进行个性化评估及预防。
-
-
庄秋枫;
肖世极;
周秀花;
李映林
-
-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共30 171例纳入分析,1 667例发生2级以上压力性损伤,46.8%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73.4%的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出现压力性损伤.44.4%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在骶尾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急性生理学评分,Braden评分中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血红蛋白、血管升压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脓毒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衰竭、瘫痪、体质量减轻、肥胖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同时医护人员应进行个性化评估及预防.
-
-
-
张德娟
-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患者入院后当日即进行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应用三黄膏外敷干预压疮发生发展的护理效果.方法:住院的卧床患者80例,依据所属责任护士分管床位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皮肤处喷涂肤创宁,观察组应用由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制备的三黄膏外敷受压皮肤表面,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至2日后患处皮肤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皮肤颜色等方面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在患处皮肤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皮肤颜色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估表并应用三黄膏干预压疮发生、发展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
张德娟;
寇贤丽;
林丽丽
-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患者入院后当日即进行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应用三黄膏外敷干预压疮发生发展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用来预测压疮发生的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从评分结果≥10分(危险)的患者中再选取80例,这些患者均意识清醒,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干预,依据所属责任护士分管床位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皮肤处喷涂肤创宁,观察组应用由甘肃省中医院药剂科制备的三黄膏外敷受压皮肤表面,观察2组患者入组后至2日后患处皮肤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皮肤颜色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患处皮肤在疼痛、麻木感、颜色及皮肤温度和破溃伤口边缘情况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估表并应用三黄膏干预压疮发生发展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
隋静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监管的探讨,以减少或预防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方法:以医院2010年-2014年完成司法鉴定案例400例,其中男性307例.女性93例,在全部鉴定案例中,以肇事肇祸案例为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0例鉴定案件中,杀人案例22例,持刀伤害30例,寻恤滋事7例,纵火5例.杀人案例22例中,杀死丈夫8例,杀死妻4例,杀死女儿1例,杀死婆婆1例,杀无辜人8例.持刀伤害30例中,重伤16例,轻伤10,轻微伤4例.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应以政府财政出钱,公安牵头,法定监护人配合,医疗专家危险评估的监管治疗模式,减少或预防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
-
-
王健
-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强制医疗前的各方程序、实体内容已基本完善,如果解除强制医疗的程序和实体能进一步完善,有关精神病人违法肇事的一系列处理亦就完善完整.如何对强制了的精神病人进行危险评估,评估什么内容,与对被强制者作案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有何不同,是不是也需要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来进行评估,还是一般的精神科医生就可以评估,强制后多久进行评估等等,法律并没有提及,没有详细的界定。针对解除强制医疗中可能与精神疾病有关的,或可能想到的其他方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