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氯化镉

氯化镉

氯化镉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2136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癌变·畸变·突变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全国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等;氯化镉的相关文献由85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志伟、雷毅雄、王敏等。

氯化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2136 占比:99.17%

总计:32404篇

氯化镉—发文趋势图

氯化镉

-研究学者

  • 孙志伟
  • 雷毅雄
  • 王敏
  • 魏莲
  • 杜海英
  • 刘晓梅
  • 周志衡
  • 王彩霞
  • 金明华
  • 刘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变丽; 陈华国; 赵超; 龚小见; 周欣
    • 摘要: 目的:探究桑葚多糖(Mori Fructus polysaccharide,MFP)对镉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MFP组,用氯化镉(CdCl2)溶液染毒,分别建立小鼠急性期及慢性期肝损伤模型。观测不同时期小鼠的肝脏指数、血常规指标水平、肝匀浆中谷草转氨酶(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以评价MFP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1~7 d),与模型组相比,MFP组肝匀浆中AST、ALT、ALP活力分别显著降低33.32%、33.38%、34.11%(P<0.05),且能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在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1~28 d),与模型组相比,MFP组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极显著降低21.20%(P<0.01),且MFP组能极显著降低肝匀浆中AST、ALT、ALP活力(P<0.01),分别降低27.01%、33.46%、29.69%,并致小鼠血液中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升高4.7%(P<0.05)。结论:MFP对镉源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研究可为MFP用于镉源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张玉媛; 芈静; 鲁静
    • 摘要: 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_(2))暴露对小鼠肝脾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PF级ICR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是氯化镉染毒组(包括CdCl_(2)2.0、1.0、0.5 mg/kg)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每组经腹腔连续注射14 d后取材,分别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脾系数,HE染色镜下观察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连续染毒14 d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程度不同(F=4.096,P<0.05),各染毒组(0.5、1.0、2.0 mg/kg)肝脏系数分别为(6.41±0.52)g/100g、(6.36±0.40)g/100g和(6.45±0.47)g/100g,高于对照组的(5.39±0.58)g/100g(F=6.347,P<0.05);镜下观察发现,部分肝细胞水肿、坏死、炎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脾脏增大、增重,各染毒组(0.5、1.0、2.0 mg/kg)脾脏系数分别为(1.06±0.06)g/100g、(1.18±0.24)g/100g和(1.30±0.23)g/100g高于对照组的(0.42±0.09)g/100g(P<0.05);2.0 mg/kg组GSH和C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化镉暴露增加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肝脏出现水肿、炎症等,对小鼠肝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这些改变可能与机体的氧化应激有关。
    • 张永欣; 曾勇; 王婷; 李益桐; 马超; 李响丽; 王俊玲; 李成云
    • 摘要: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亚硒酸钠(Na_(2)SeO_(3))对氯化镉(CdCl_(2))诱导的大鼠肾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Cl_(2)组、CdCl_(2)+LBP组、CdCl_(2)+Na_(2)SeO_(3)组及CdCl_(2)+LBP+Na_(2)SeO_(3)组,CdCl_(2)腹腔注射染毒,LBP和Na_(2)SeO_(3)经口灌胃方式干预。染毒+干预35 d后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中镉质量分数,观察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酐(CRE)、尿素、尿酸(UA)含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活性。结果相比CdCl_(2)组,各干预组可降低镉在大鼠肾脏的蓄积(P<0.05);CdCl_(2)+LBP+Na_(2)SeO_(3)组较CdCl_(2)+LBP、CdCl_(2)+Na_(2)SeO_(3)组肾脏组织结构完整,炎性渗出少。CdCl_(2)+LBP+Na_(2)SeO_(3)组与CdCl_(2)组相比,CRE、尿素、UA含量降低,与CdCl_(2)+Na_(2)SeO_(3)组相比,尿素降低(P<0.05);CdCl_(2)+LBP+Na_(2)SeO_(3)组与CdCl_(2)、CdCl_(2)+LBP、CdCl_(2)+Na_(2)SeO_(3)组相比,大鼠肾脏中SOD、GSH-Px活性升高,MDA活性降低(P<0.05)。结论LBP和Na_(2)SeO_(3)联合干预可以增强大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拮抗CdCl_(2)对大鼠的肾脏毒性。
    • 陆玉建; 张弘扬; 朱婷婷; 郭好; 邹星月; 杨莹
    • 摘要: 为了探讨CdCl2对犬肾上皮(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终浓度为15、25、50、75和100 μmol·L-1的CdCl2处理MDCK细胞,每隔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SDS-PAGE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当CdCl2浓度大于15 μmol·L-1时,MDCK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贴壁状况变差,细胞变圆,存活率降低,总蛋白质含量减少;CdCl2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 蒋茜; 周蓉; 冯雪芳; 关雪晶; 陈闽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氯化镉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及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影响.方法:(1)体外培养NRK-52E细胞;(2)不同浓度氯化镉(5、10、50、100μmol/L)作用于NRK-52E细胞72 h;(3)不同浓度虫草素(5、20、80μg/ml)+10μmol/L氯化镉溶液共同作用于NRK-52E细胞72 h.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K-52E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和CTGF、α-SMA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主要标记蛋白E-cadherin、细胞信号转导因子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持续的镉作用会影响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且浓度越高,细胞活性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镉组中NRK-52E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和CTGF、α-SMA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下降,细胞信号转导因子Smad2/3、p-Smad2/3表达均升高.随着虫草素加入的量的升高,TGF-β1和CTGF、α-SMA表达逐渐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细胞信号转导因子p-Smad2/3、Smad2/3表达均逐渐下降,虫草素与TGF-β1键合良好.结论:本实验证实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状态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启动并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虫草素能够抑制这一过程,从而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卫丹丹; 王丙全; 戴丽
    • 摘要: 以绿豆、赤豆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对绿豆、赤豆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能量分配和活性氧(ROS)积累的影响,旨在探明土壤镉污染下2种豆科植物的光合生理机制,为揭示豆科植物镉伤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dCl2处理浓度的增大,绿豆和赤豆叶片内积累的H2O2和O2·-增多,且赤豆内积累的ROS多于绿豆;CdCl2对赤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形态的影响大于绿豆;在CdCl2胁迫下,绿豆和赤豆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光能吸收量(ABS/CSm)没有太大变化;而光合性能指数(PIabs)、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以及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m)明显下降,其中,赤豆的各参数下降程度大于绿豆,说明镉胁迫对赤豆的PSⅡ反应中心伤害更大;同时赤豆在K点、J点和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K、VJ、VI)显著升高,但绿豆的VJ变化不显著.CdCl2对豆科植物赤豆的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都造成严重伤害,降低了其光合能力,但是对绿豆的光合机构的伤害仅限于反应中心和供体侧,对其受体侧影响不大.
    • 陈梦妍; 谢佳; 田丽; 皮会丰
    • 摘要: 目的 探讨ZKSCAN3介导的自噬在急性镉暴露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16只SPF级雄性小鼠(用于镉暴露实验),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镉暴露组,每组8只.镉暴露组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镉7 d,染毒剂量为2 mg·kg-1·bw-1,染毒方式为每天腹腔注射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连续注射7 d.另取24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用于AAV-TBG-ZKSCAN3干预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镉组、镉+ZKSCAN3组,每组8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AAV-TBG-control,1周后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镉组尾静脉注射AAV-TBG-control,1周后连续腹腔注射2 mg·kg-1·bw-1氯化镉7 d;镉+ZKSCAN3组尾静脉注射AAV-TBG-ZKSCAN3,1周后连续腹腔注射2 mg·kg-1·bw-1氯化镉7 d.采集小鼠血清并摘取肝,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及ZKSCAN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ZKSCAN3蛋白细胞质转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镉暴露会导致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炎症细胞浸润、坏死,ALT和AS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镉组比较,ZKSCAN3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镉暴露诱导的肝细胞自噬及肝细胞损伤(P<0.01).结论 急性镉暴露显著抑制肝细胞中ZKSCAN3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自噬性死亡.
    • 龚频; 田东; 王丹妮; 杨文娟
    • 摘要: 探讨葛根(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乙醇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镉联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的诱导方式构建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保护组灌胃葛根提取物,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完成后取血清样本和肾脏组织分析.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正常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01);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E)、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明显增加(P<0.001);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活性明显增强(P<0.001),且肾脏组织的苏木精-署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病理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清晰的病变结构.经灌胃葛根提取物后,与模型组相比保护组小鼠各生理生化指标都有所恢复,切片观察组织病变也相对减轻.说明葛根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损伤过程,维持其肾功能至正常水平,有望开发成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特殊膳食食品.
    • 何亚兰; 朱耀辉; 陈超; 洪敏影; 张晨; 王楠; 刘畅; 李磊
    • 摘要: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镉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Andro低剂量组和Andro高剂量组,其中空白组6只,其余组各8只.将空白组和模型组按每10 g体重0.1 mL灌胃0.5% 羧甲基纤维素钠,Andro低、高剂量组分别按每10 g体重灌胃0.1 mL 30、60 mg/kg的Andro,连续灌胃7 d,期间小鼠自由采食和饮水.第7天灌胃2 h后对模型组和Andro给药组腹腔注射4 mg/kg CdCl2,18 h后脱臼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含量.分离肝脏,测定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dCl2(4 mg/kg)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ALT、AST酶活力(P<0.01),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与IL-6的含量(P<0.01),同时显著降低肝脏中GSH的含量与SOD的活力(P<0.01);给予30 mg/kg或60 mg/kg的Andro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力和TNF-α、IL-1β、IL-6含量(P<0.01),提高肝脏中GSH含量和SOD活力(P<0.05).结论:Andro对镉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