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损伤
肾脏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8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25639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等;肾脏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97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飞、刘春红、姜德友等。
肾脏损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639篇
占比:97.49%
总计:26298篇
肾脏损伤
-研究学者
- 陈飞
- 刘春红
- 姜德友
- 柳成刚
- 王兵
- 白玉宾
- 解颖
- 乔羽
- 常佳怡
- 朱梅菊
- 朱洪竹
- 李建生
- 段峰
- 王茂强
- 蓝志相
- 袁慧
- 韩洁茹
- 高恩宇
- 于永慧
- 关云哲
- 刘凤永
- 刘洋
- 刘章锁
- 周远大
- 孙书珍
- 张红旗
- 徐丹令
- 曾志刚
- 朱深银
- 李冰玉
- 李娟
- 李建国
- 杜冠华
- 汤慧丽
- 汪翼
- 王克强
- 王海燕
- 肖国强
- 袁凌燕
- 贾剑国
- 赵君玫
- 邹云增
- 郝颖
- 陈瑶
- 韩晓鹏
- 丁叶
- 丁樱
- 丁洁
- 乔培修
- 于文静
-
-
刘奇;
张彬
-
-
摘要: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常常累及肾脏,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技术的发展及成熟,血浆置换联合其他综合治疗可迅速清除自身抗体,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认可。本文结合美国血浆置换学会最新发布的临床实践治疗性单采术应用指南,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在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选取了最容易造成肾脏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探讨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伤中的修复作用,为今后血浆置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肾脏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
-
-
霍洁;
张游;
涂月菊;
唐蔚
-
-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EHT)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近年来EHT发生率显著上升[1]。EHT随着疾病进展可导致肾脏损伤,但其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有研究表明[2],尿肌酐及尿素氮浓度上升时机体肾功能已发生明显损伤。早期防治高血压肾损伤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影响。EHT对肾脏损伤的机制复杂,分泌型卷曲蛋白5(SFRP5)可拮抗局部炎症反应,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刺激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导致肾功能损伤[4]。相关研究报道[5],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目前临床缺乏此类系统报道,本研究主要分析老年EHT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SFRP5和AngⅡ水平的相关性。
-
-
刘瑞华;
黄旋;
吴海珊;
叶红坚;
詹翠霞;
范瑾瑾;
李晓艳;
阳晓
-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方对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干扰素(IFN)及自身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周龄的雌性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狼疮方组,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狼疮方组予狼疮方颗粒溶液(3.9 g/kg)0.2 ml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肾脏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水平;qPCR检测肾组织IFNα和IFNγmRNA水平变化;试剂盒检测肾组织Caspase3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非经典自噬通路LC3及Rubicon蛋白表达。结果:与狼疮小鼠模型组比较,狼疮方治疗组小鼠第2周和第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2.58±1.30)g vs.(0.99±0.10)g;(3.26±1.92)g vs.(1.22±0.41) g,P均<0.05。血清抗dsDNA抗体、ANA抗体及IL-1β显著降低,IL-10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别。肾小球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IgG沉积显著减少;肾组织IFNαmRNA表达显著降低,IFNγ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201.1±50.3%vs.128.9±49.4,P<0.05);LC3及Rubico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中药复方狼疮方能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IFNα表达,降低肾组织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狼疮小鼠肾脏损伤。
-
-
袁媛;
何盛华;
刘欢霞;
吕春容;
何青莲;
姚远;
程静;
何沅鸿;
尹科
-
-
摘要: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与长期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感染者)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HIV感染者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初始并持续TDF+3TC+EFV(TLE)方案抗病毒治疗(ART)≥2年,随访观察共30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基线及随访期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β2-MG等资料。TDF相关肾脏损伤定义为eGFR下降超过基线的25%或者eGFR<90 ml/(min·1.73m^(2)),计算肾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尿β2-MG与TDF相关肾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纳入ART中位3.19年的HIV感染者100例,随访期间患者eGFR中位值波动在114.9~120.3 ml/(min·1.73m^(2)),较基线125.2 ml/(min·1.73m^(2))均有轻度下降(P<0.05)。肾损伤发生率从2%(2/100)累积增加至26%(26/100)。尿β2-MG呈波动上升,研究后期(第18~30个月)尿β2-MG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前期(第0~15个月)。尿β2-MG水平与肾损伤累积发生率呈正相关(r=0.668,P<0.05)。eGFR下降程度超过40 ml/(min·1.73m^(2))时,尿β2-MG中位值最高(0.8 mg/L)(P<0.05)。结论长期服用含TDF的抗病毒方案可致HIV感染者eGFR下降及肾脏损伤发生率增加。尿β2-MG与肾脏损伤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早期判断TDF相关肾脏损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
赵郁松;
马毓敏;
梅笑雪
-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1-磷酸鞘氨醇(SI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3例DN患者,于首次到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检测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肾脏损伤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治疗6个月肾功能分期分为进展组(39例)与未进展组(8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血清SIP、SDF-1及eGFR分别与VEGF-C、24 h尿蛋白定量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1、-0.733、-0.596、-0.757、-0.565、-0.780,P0.80,且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eGFR及血清SIP、SDF-1、VEGF-C水平的cut-off值分别为358.405 mg/24 h、60.585 mL·min^(-1)·1.73 m^(-2)、274.385 pg/mL、1.855 ng/mL、173.865 pg/mL时,预测价值均较理想。结论:血清SIP、SDF-1、VEGF-C水平与DN患者肾脏损伤有关,对预测患者治疗后疾病进展风险有一定价值。
-
-
张海峰;
吕滨;
王鑫森;
陈永健;
孙鹏;
李佳睿;
郑瑞鹏
-
-
摘要:
肾脏肿瘤或者肾动脉瘤破裂、钝性或穿透性肾脏损伤均可导致致命性肾脏出血。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肾脏出血也时有发生,例如肾脏活检(PKB)、经皮肾造瘘、肾脏部分切除术(PN)、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肾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RA)等[1-4]。肾脏出血的自发止血率仅为11%[5],保守处理疗效欠佳。1973年首次报道了肾动脉栓塞(RAE)对PKB相关动静脉瘘(AVF)进行干预[6]。为进一步探讨与RAE相关的临床问题,本文进行了病例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7月至2020年9月,本中心因致命性肾脏出血而紧急实施DSA患者52例,男性36例、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龄50.88±14.65岁。记录并分析RAE前影像资料及DSA图像特征,RAE栓塞模式、栓塞材料,术前窗口期、在院时间,RAE前后血常规、肾功能、输血情况等临床资料。
-
-
周其其;
闵洁;
刁婷婷;
张雨晨;
肖峰;
要辉;
白育庭
-
-
摘要: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HLF)对高脂血症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8 mg·kg^(-1))和HLF小、中、大剂量组(100,200,400 mg·kg^(-1))(n=8)。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饮食饲料,连续灌胃给药8周,测血浆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CP-1、TGF-β_(1)和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HLF小、中、大剂量组TG、TC及LDL-C减少,IL^(-1)β、IL-6以及TNF-α降低,HDL-C增加,SOD、GSH与GSH-Px增加,MDA降低,光镜下可见肾脏组织损伤有所改善,纤维化减轻;MCP-1、TGF-β_(1)和NF-κB P65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LF对高脂血症肾脏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NF-κB P65下调MCP-1与TGF-β_(1)的通路有关。
-
-
张爽;
朱新霞;
冯婉荣;
薛南茜;
崔国旺;
崔金艳
-
-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尿肌酐(uCr)、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早期肾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3例MM患者,其中合并肾脏损伤者39例(合并肾脏损伤组,CCr≤80 mL/min),未合并肾脏损伤者84例(未合并肾脏损伤组,CCr>80 mL/min)。比较两组uCr、Cys-C及uMA水平变化情况,分析上述因子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Cr、Cys-C及uMA对MM合并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肾脏损伤组uCr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肾脏损伤组,Cys-C、uMA水平高于未合并肾脏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Cr与CCr呈正相关(P<0.05),Cys-C、uMA与CC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CCr 50~80 mL/min时,Cys-C与CCr相关性优于uCr、uM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Cr、Cys-C及uMA联合检测MM合并早期肾脏损伤的下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uCr、Cys-C及uMA与MM合并早期肾脏损伤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综合检测各项指标可提高对MM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
-
张慧;
李娜;
谭璐;
何欢;
徐曼;
黄燕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583例HS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为HSP并发肾脏损伤将其分为观察组(HSP并发肾脏损伤,215例)与对照组(HSP不伴有肾脏损伤,36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SP患儿发生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线性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准确性。结果在583例患儿中有215例发生肾脏损伤,肾脏损伤发生率为36.88%。两组患儿年龄分布(χ^(2)=69.924)、白细胞计数(t=11.162)、单核细胞计数(t=10.426)、血小板计数(t=16.113)、C反应蛋白(t=15.380)、D-二聚体(t=7.664)、纤维蛋白原(t=9.845)、国际标准化比值(t=15.463)、免疫球蛋白A(t=23.593)、免疫球蛋白M(t=13.701)、胱抑素C(t=13.795)、尿酸(t=21.58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61,95%CI:1.374~3.721)、纤维蛋白原(OR=2.147,95%CI:1.543~2.987)、免疫球蛋白A(OR=2.858,95%CI:1.334~6.123)、尿蛋白(OR=3.008,95%CI:1.795~5.041)及持续皮疹(OR=1.936,95%CI:1.074~3.490)均是HSP并发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线性方程对判断患儿肾脏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0.852,95%CI:0.747~0.956],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727,最佳截断值为5.980。结论基于血清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线性方程有助于判断HSP患儿并发肾脏损伤的风险。
-
-
阳健;
李蓉
-
-
摘要:
泌尿系创伤在所有创伤患者中占比不高,但如果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肾脏是腹膜后器官,其质地脆,血管丰富,容易发生损伤,但其解剖隐匿,创伤后不易发现。肾损伤严重程度不同,其处理方式也不同。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影像学和损害控制外科处理技术的改进,以及肾损伤分级的发展,肾脏损伤的管理理念发生了重要改变,非手术干预和非手术治疗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方法。
-
-
刘琴;
严小倩
- 《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选取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尿VCAM-1、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的水平,采用MDRD方程计算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尿液VCAM-1与尿微量白蛋白、eGFR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价VCAM-1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rn 结果:糖尿病患者的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越高,VCAM-1越高(P<0.01);VCAM-1水平与eGFR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09,P<0.01);VCAM-1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肌酐均呈正相关关系(尿微量白蛋白:r=0.812;血清肌酐:r=0.758,P<0.01);VCAM-1诊断糖尿病肾病的AUC为0.951,临界值为38.26ng/ml.rn 结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VCAM-1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尿液VCAM-1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白晓智;
何亭;
刘洋;
张伟;
韩夫;
杨晨;
蔡维霞;
贾艳慧;
石继红;
韩军涛;
苏琳琳;
胡大海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探讨活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SIRT1激动剂处理组,每组10只.单纯烫伤组和烫伤+SIRT1激动剂组大鼠背部于95°C热水浴18s,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即刻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50mL/kg)与含10μtL 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50mg/kg)的生理盐水10mL(50mL/kg);假伤组大鼠仅背部于37°C水浴18s模拟烫伤过程.伤后24h收集3组大鼠肾脏组织标本及腹主动脉血,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肌酐、尿素氨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标本SIRT1,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抑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水平.严重烫伤早期活化SIRT1可以减轻肾脏组织损伤,减少肾脏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IL-1p和TNF-a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对严重烧伤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
于冬冬;
姚甜甜;
路玫;
杨佳曼
-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顺铂(DDP)化疗后小鼠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含量的影响,探讨针灸对顺铂化疗所致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小鼠按体重于治疗前1天,腹腔注射顺铂0.01ml/g(10mg/kg),空白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0.9%Nacl溶液,24h后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给予针刺、艾灸治疗,均选取“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后三里)”,每天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同时间陪同固定,不治疗,连续5天.禁食1天后取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结果:治疗5天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抑制DDP模型小鼠肾脏组织中MDA的表达,促进DDP模型小鼠肾脏组织中SOD的表达,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
-
袁发焕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PSS )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受累腺体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导致多系统性损伤,包括肾脏.尽管PSS 并非罕见,但其所引起的肾脏损伤的表现多样,有时极易误诊,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研究了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而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肾间质慢性化程度、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IgG及贫血。
-
-
杨屹
- 《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慢性肾脏损伤模型,用于研究肾脏损伤机制、筛查肾脏损伤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研究肾脏损伤治疗新方法.本文分析了先天性肾积水,后天性肾积水,以及可逆性输尿管梗阻。啮齿类动物出生时仅10%肾单位发育,生后7-10天剩余肾单位发育完成,生后第一天结扎或腰大肌包埋制作完全或部分输尿管梗阻模型,模拟人类胎儿孕中期肾积水。手术操作需要手术显微镜。通过基因突变、敲除、过表达制作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基因及分子通路对梗阻性肾病不同阶段肾脏病变的影响。肾脏基因表达和蛋白产生的改变,为疾病进展生物学标志物以及干预治疗提供了靶标肾脏病理改变。针对一个特殊细胞的分子治疗可能对其他细胞群有不利作用;需要针对多个通路的联合治疗。干细胞可以迁移到受损组织部位,通过发挥免疫调节、抗炎症、转分化、稳定血管、限制病理性的炎性血管生成等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基因的治疗。
-
-
张圆;
任长虹;
吴晓丹;
杨勇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参附汤是中医救逆固脱、大补元阳之气的代表方剂.古人对参附汤的应用多见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诸症.现代研究最初主要围绕参附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展开,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参附汤对其他系统的作用,如脑、肾脏、肺脏、免疫等逐渐被人们发现并接受.故有必要全面认识参附汤在各系统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疗效并应用于临床.
-
-
张圆;
任长虹;
吴晓丹;
杨勇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参附汤是中医救逆固脱、大补元阳之气的代表方剂.古人对参附汤的应用多见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诸症.现代研究最初主要围绕参附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展开,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参附汤对其他系统的作用,如脑、肾脏、肺脏、免疫等逐渐被人们发现并接受.故有必要全面认识参附汤在各系统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疗效并应用于临床.
-
-
张圆;
任长虹;
吴晓丹;
杨勇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参附汤是中医救逆固脱、大补元阳之气的代表方剂.古人对参附汤的应用多见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诸症.现代研究最初主要围绕参附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展开,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参附汤对其他系统的作用,如脑、肾脏、肺脏、免疫等逐渐被人们发现并接受.故有必要全面认识参附汤在各系统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疗效并应用于临床.
-
-
张圆;
任长虹;
吴晓丹;
杨勇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参附汤是中医救逆固脱、大补元阳之气的代表方剂.古人对参附汤的应用多见于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诸症.现代研究最初主要围绕参附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展开,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参附汤对其他系统的作用,如脑、肾脏、肺脏、免疫等逐渐被人们发现并接受.故有必要全面认识参附汤在各系统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疗效并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