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豆

绿豆

绿豆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532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2024篇;相关期刊1123种,包括中国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一届中国(湖南)富硒食品研讨会、”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第五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研讨会等;绿豆的相关文献由742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须珍、张耀文、陈新等。

绿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7 占比:61.53%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2024 占比:38.00%

总计:5326篇

绿豆—发文趋势图

绿豆

-研究学者

  • 程须珍
  • 张耀文
  • 陈新
  • 袁星星
  • 王素华
  • 刘长友
  • 田静
  • 范保杰
  • 赵雪英
  • 徐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胡亮亮; 王素华; 王丽侠; 程须珍; 陈红霖
    • 摘要: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筛选耐盐绿豆种质资源对于盐渍化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46份国内外绿豆种质苗期用150 mmol L–1 NaCl进行胁迫处理,测定了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长、根体积等12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各样本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归类,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耐盐性预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各性状评价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12个指标的耐盐系数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合盐害症状等级划分与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到苗期高耐盐(1级)绿豆26份,耐盐(3级)绿豆65份,对盐分敏感(7级)绿豆74份,对盐分极敏感(9级)绿豆18份.其中来自江西的C04125、菲律宾的C06310等10份耐盐能力最强,可作为绿豆耐盐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根干重、根长、根体积和根分枝数可以作为绿豆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
    • 王丽侠; 王素华; 潘晓威; 陈红霖; 程须珍
    • 摘要: 中绿2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绿5号为母本、中绿6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择培育的新品种。2021年在大同、昌吉、海淀等地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中平均折合产量为145.4kg/667m^(2)。该新品种生育期短、矮生直立,适宜我国不同生态区春夏播生产,目前已申请新品种权。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总结。
    • 王鲁兴; 纪晓阳; 邓晓燕; 戴冬梅
    • 摘要: 以松枝为原料,采用350°C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利用元素分析、SEM-EDS、BET-N_(2)、FT-IR、Boehm滴定等分析方法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松枝生物炭为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8.10nm、比表面积为1.74m^(2)·g^(-1),表面含有—C=O、—OH等含氧官能团。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松枝生物炭对土壤Cd形态转化及绿豆植株对Cd富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同时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Cd的含量,促进Cd由活性高的弱酸提取态向活性低的残渣态转化,显著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施用生物炭可提高绿豆生物量,生物炭5%处理效果最佳,最大提高13.47%;绿豆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均显著降低,生物炭5%处理降幅最大,分别为81.86%和43.86%。
    • 赵阳; 庄艳; 李韬; 丰明; 薛仁风; 陈剑; 王英杰; 葛维德
    • 摘要: 辽绿14号绿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以陕西榆林新品系YX-1-04为母本、冀绿9802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而成。在2016-2017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1469.4kg,较对照中绿5号增产3.46%;在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1454.2kg,较对照中绿5号增产27.35%;在2018年5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809.2kg,比对照中绿5号增产9.07%。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2020004)。
    • 徐熙; 朱星陶; 杨春杰; 陈佳琴; 谭春燕; 娄利娇; 龚锡震; 何兵
    • 摘要: 通过染色体滴片制片法对收集自贵州的一种地方栽培大豆材料和一种野生绿豆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威宁大豆的核型公式为2 n=2 x=40=34 m+6 sm,平均臂比为1.31,染色体长度比为1.56;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5.97%;核型类型为2 A型;贵州野生绿豆核型公式为2 n=2 x=20 m(2 sat),平均臂比1.3,染色体长度比为2.4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6.83%;核型类型为1 B型。
    • 张胜伟; 张瑞雨; 陈天佑; 付君; 袁洪方
    • 摘要: 为提高绿豆精密排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所用仿真参数的准确度,进一步优化排种部件,基于绿豆种子的本征参数,采用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种子仿真模型,分别采用自由落体碰撞法、斜面滑动法、斜面滚动法对绿豆种子与接触材料(有机玻璃、Somos8000树脂)间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绿豆与有机玻璃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45、0.458、0.036,与Somos8000树脂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4、0.556、0.049。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三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最小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对试验数据寻优分析得到:绿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23、0.03。对标定结果进行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漏吸率与台架试验漏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71%、重吸率与重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94%、单粒率与合格率最大相对误差为0.98%,证明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精密排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李保存
    • 摘要: 一蝎子!蝎子!不管是男人、女人或大人、小孩,只要一只蝎子爬到脚背上,或从房子上掉下来砸在手臂上,十有九人会大呼小叫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在《蝎蛇吟》中写道:"蛇毒远于生,蝎毒近于死."大凡蝎子都有毒性.资料称,有25%的品种体内毒液足以致人死亡.其毒液藏在尾巴最末的腺体中,老蝎子的毒囊有绿豆那么大,呈暗黄色,平时尾巴像鞭子一样甩动,如果蜇到了人,在几分之一秒内,被蛰部位立马变乌变紫,如不采取紧急措施,浑身立即发肿,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古今中外,在神话、典籍中,蝎子始终扮演着残酷杀手的角色,与蛇、黄蜂并称三大毒虫,成为最"毒"的代名词.不要说蝎子爬到脚上、落在臂上,就是在读书时,看到用"毒如蛇蝎""蛇蝎心肠"描写某人心狠手辣、残害忠良时,也会打个寒噤.
    • 耿晶晶; 杨艺萌; 尹添; 赵增旗; 徐玉梅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采自山西绿豆根际的孢囊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测定孢囊线虫对绿豆的致病性。[方法]将绿豆根际孢囊线虫进行分离、观察和测量,采用通用引物对其28S、ITS和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利用Geneiou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孢囊线虫的致病性。[结果]孢囊呈柠檬形,初期白色,后期褐色或黄褐色;阴门锥明显,两侧双半膜孔型,阴门裂35.9~48.7μm,膜孔长39.7~42.4μm,膜孔宽28.0~36.3μm,下桥89.2~97.8μm,有明显的泡状突。二龄幼虫呈蠕虫形,体长401~456μm,口针长21.5~25.0μm,尾部圆锥形,透明尾长19~31μm。该种群的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一致。基于ITS+28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本试验种群与大豆孢囊线虫和苜蓿孢囊线虫(H. medicaginis)位于同一分支上,置信度达100%。基于COI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本试验种群与大豆孢囊线虫(MK093154,MK093153,KY775596和MN720172)位于同一分支上,置信度达100%。将孢囊线虫回接到健康绿豆上可引起植株发病,并在根部形成孢囊。[结论]将绿豆根际分离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 glycines Ichinohe,1952),该孢囊线虫回接到健康绿豆可侵染致病并形成孢囊,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大豆孢囊线虫在田间侵染绿豆
    • 司玉君; 陈雪; 张浩; 王玉洁; 于秀丽; 曹其聪
    • 摘要: 潍绿12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以潍绿4号为母本、冀绿9802-19-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2020008。潍绿12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对潍绿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宜区域进行了介绍。
    • 谭利; 高廷会; 王松涛; 黄张君; 李阳; 沈才洪; 国锦琳
    • 摘要: 目的:选择绿豆中主要的黄酮类活性成分牡荆素为养生酒绿豆大曲的质量控制指标,制订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牡荆素的分析采用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18(4.6 mm×100 mm,2.7 Micron)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超纯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40°C。建立HPLC-UVD检测绿豆大曲中功效指标成分方法,测定两类绿豆大曲样品中功效指标成分含量,根据定量结果建立质控标准。结果:两类绿豆大曲中牡荆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分开制订质量控制标准,A类为0.03mg·mL^(-1),B类为0.05mg·mL^(-1)。结论:保健酒中来源于功效添加原料的主要功效成分可作为质控指标,为对产品功效添加的一致性提供定性定量控制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