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5994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教育情报参考、学校管理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校本管理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毛亚庆、王铁军、丁文平等。
校本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5994篇
占比:99.78%
总计:286617篇
校本管理
-研究学者
- 毛亚庆
- 王铁军
- 丁文平
- 朱于新
- 谢建军
- 刘梅梅
- 刘永芳
- 夏新斌
- 易希平
- 曾雄军
- 朱为鸿
- 李明朝
- 李素敏
- 杨东平
- 林东富
- 王云峰
- 王全
- 王德清
- 王铁群
- 罗祖兵
- 谌启标
- 赵中建
- 邹勇
- 钟琳
- 韩伏彬
- 韩宗宾
- 顾显红
- 余利惠
- 侯爱民
- 刘国华
- 刘建丽
- 刘志春
- 刘生君
- 卢益飞
- 叶海英
- 吴学峰
- 周建民
- 周松贤
- 周积宁
- 周良庆
- 周金虎
- 喻小琴
- 国赫孚
- 夏宇
- 姚海
- 孙鹏
- 孟繁华
- 宋爱红
- 尹正安
- 左慧
-
-
隋文同;
吴鸿春;
孟宪尧
-
-
摘要:
上海市东辽阳中学根据随迁子女学生占比高达90%的生源特点,主动谋划,系统设计,上下协同,努力探索学生作业优化管理的有效举措,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管理经验,并探索建立作业管理长效化机制。
-
-
杨瑷伊;
孙进
-
-
摘要:
学校理事会是教育界成员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机构,有助于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和民主化。1985年在国际趋势和国内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西班牙正式确立学校理事会制度。一方面,教育管理分权化和校本管理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潮流,推动了西班牙学校理事会的产生;另一方面,西班牙结束独裁统治,民主政治回归,也为学校理事会的成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环境。西班牙学校理事会的职权演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985年至20世纪末是其产生发展时期,教育法不断完善其人员构成、职能权力和日常活动规定;21世纪初至今,西班牙教育法案不断修订学校理事会的职权,学校理事会在享有决策权和咨询权之间呈钟摆式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西班牙政党轮替导致国内政治环境和教育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学校管理专业化和民主化之间的矛盾推动二者展开博弈;西班牙学校理事会在现实中权力分配不均衡,家长和学生权力较小,导致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有名无实。综上,在探索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保证校长在学校理事会和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和引领地位,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真实参与学校管理,保证学校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
-
糜荣华
-
-
摘要:
校本督导是指学校为保证依法执教,依法对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估的过程和方式。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微型学校"管理模式已日显管理的无力和无效。因此,将教育行政对学校的教育督导重心下移,引导学校围绕校本发展目标,基于学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校小周期、多层次、快反馈、求实效的校本督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十分迫切。构建校本督导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学校贯彻实施《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应有举措,也是适应校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
-
刘昭晨
-
-
摘要:
校本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开始,逐步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以分权为主的实践探索,伴随着校本管理实践的深入,关于校本管理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综合分析,当前中职校本管理主要存在教育现代化因素体现不足、对人的关注不够、经验借鉴不足等问题.基于当前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实际分析,未来校本管理研究与实践要关注学校教育型态的变化、注重系统化和整体化研究、注重校本文化建设等.
-
-
胡茂强
-
-
摘要:
高中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与校本管理,能够明确学校的管理方向,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分别论述了高中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与校本管理方式,旨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彰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中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
李文送
-
-
摘要:
好的教育教学,需要好的校本教研做支撑。那么,好的校本教研"路"在何处?首先,在"思路"上,好的校本教研要基于需要,解决真实问题。校本教研要以学校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学、校本培训和校本评价等存在的真实问题为起点。那么,真实问题如何发现和提炼?这就需要我们遵照正确的科研方法和路径进行科学诊断。要做到真问题的真发现,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研究思维和诊断能力。找到了问题后,接着要综合分析原因,厘清影响要素,提炼研究主题,并整理成可行的研究方案.
-
-
曹殿国
-
-
摘要:
“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中的《美国基础教育》可谓充分了彰显本套丛书构思的特点:不拘泥于国别的研究,把国别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并与国际教育潮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丛书具有21世纪的时代特征。基于此,我将按照本书章节的顺序(基本历程、校本管理与特许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教学理论、师资概况、中小学道德教育)逐一进行梳理和阐释。
-
-
-
沈锦璐;
魏丽娜
-
-
摘要: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改革运动,强调在教育系统中将权力下放到学校,由学校做出资源分配有关决定.新西兰作为西方国家进行校本管理实践的典型代表,在三十余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成熟经验.文章详实分析新西兰校本管理教育决策的机制与特点,旨在为我国教育决策的发展提供借鉴.
-
-
郭剑利
-
-
摘要: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是西方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校本管理的核心在于致力推行以学校为本位的自主管理,将教育的责任与权力转移到学校层面上来,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学校资源,把学校视为"自行管理系统"(self-management system),从而使每所学校有自由度和灵活性,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对校本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了校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并结合我国学校管理的实际,阐述了我国中小学管理走向校本管理的必要性及走向校本管理的路径,目的在于从教育管理的视角,给我国的学校管理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
-
-
-
左慧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自1985年始,我国公办初中的管理经历了"以乡为主"和"以县为主"两大发展阶段,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均的影响差异颇大,受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科层制特征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的教育与学校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校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念与学校改进模式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一股世界性的改革潮流.现行的校长负责制隶属于其中之一的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模式,常见的"一室几处"的结构有其优点,也存在种种不足.随着办学规模的集约化发展,重心下移、扁平化的"二级管理模式"更能满足教育与学校变革的需求.
-
-
-
倪静
- 《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上海市崇明县登瀛小学是一所纯粹的农村小学,近几年,以温馨班集体创建为载体,以"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创建目标,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挥班集体的引领作用,关注主题活动开展的系列化,让班集体有感召力,实行“八大员”挂牌上岗制度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绳毽”特色活动有序化,让班集体有凝聚力,家校教育联动的日常化,让班集体有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
倪静
- 《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上海市崇明县登瀛小学是一所纯粹的农村小学,近几年,以温馨班集体创建为载体,以"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创建目标,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挥班集体的引领作用,关注主题活动开展的系列化,让班集体有感召力,实行“八大员”挂牌上岗制度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绳毽”特色活动有序化,让班集体有凝聚力,家校教育联动的日常化,让班集体有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
倪静
- 《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上海市崇明县登瀛小学是一所纯粹的农村小学,近几年,以温馨班集体创建为载体,以"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创建目标,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挥班集体的引领作用,关注主题活动开展的系列化,让班集体有感召力,实行“八大员”挂牌上岗制度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绳毽”特色活动有序化,让班集体有凝聚力,家校教育联动的日常化,让班集体有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
倪静
- 《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上海市崇明县登瀛小学是一所纯粹的农村小学,近几年,以温馨班集体创建为载体,以"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创建目标,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发挥班集体的引领作用,关注主题活动开展的系列化,让班集体有感召力,实行“八大员”挂牌上岗制度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绳毽”特色活动有序化,让班集体有凝聚力,家校教育联动的日常化,让班集体有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