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京津沪渝四城区2009年教育研讨会
京津沪渝四城区2009年教育研讨会

京津沪渝四城区2009年教育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4-22

主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

会议文集:京津沪渝四城区2009年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我们怀着旧友重逢的心情,与来自天津、上海和重庆的各位教育界同行,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在这里我谨代表海淀区教委,对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摘要:“十一五”时期,是徐汇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期。教育现代化必须以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为基础。为此,徐汇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确立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发展,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 摘要:海淀区教工委、教委联合发布了《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意见》,全面规划了我区教师在未来四年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文件中规定了将教师阅读作为“十一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选修内容,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他一直为全民读书和学校读书充满激情地呼吁:“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应该成为最有书卷气息的地方,教师当是书香校园营造的关键性因素。在海淀区2007年所做的教师阅读现状调查中,88.7%的老师认为教师是否热爱阅读与学生热爱阅读有关系。读书是教师必需的职业生活方式,通过引领教师高品位阅读,让优秀书籍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伴侣,让教师通过读书走上一条宽阔的职业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 摘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境。为此,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以教师的健康心灵影响学生健康心灵的形成和发展。
  • 摘要: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哪里有一位急于成功的青年教师曾经找我谈心,他希望能尽快成为当地的名师,所以,除了现在正读着教育硕士之外,又打算参加业余培训以补习英语,希望在5年之内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名师都有哪些特质?他想了老半天,才若有所思地告诉我,名师们大都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家长们喜爱。我接下来又问,这两个特质你现在具备吗?正如我们预料的一样,他当然不具备。我十分认真地告诉他说,如果已经知道了自己在什么地方,就应该从脚下设定适合自己可能达到目标的道路,缩短脚下与目标的距离才是现实的选择。如果博士学位不能帮助你讨来学生和家长的喜爱,那么无论它多么诱人,都不能成为你实现理想的理性选择。
  •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和推进教育素质的关键环节来抓。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抓好高素质教育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前提,学校才能坚持育人为本,办成质量高、有特色的学校。
  • 摘要:优质的教育一定建立在师生共同的既善又好的生活之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注重打造“自主提升,追求幸福”的教师文化。只有教师能够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课程改革的使命便无法完成,只有抓住教师发展这一核心问题,才能较好地推进课程改革。
  •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品位决定着学校的品质,教师的行为就是学校的环境,教师的精神组成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养蕴涵学校的文化。如何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素养,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促进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 摘要:我校从2004年年初开始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构想。“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指,把全校教职工组织起来,开展培训学习,用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和管理能力,把学校办好。我们是怎么样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少探索,有了一些感受和认识。
  • 摘要: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学识、境界、人格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学校的教职工队伍需要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一种自发的动力驱动。团队的领导和管理者,则需要站在理论高度上,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实学校的精神内涵。北大附小柄身于北京大学校园之中,耳濡目染北大的风气,一贯秉承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犹如春风化雨,在附小的土地上润物无声。
  •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育质量最终要靠教师来保证,帮助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是每所学校常抓不懈的主题。上地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教师团队也较年轻,他们有较强的工作激情、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兄弟学校一样,多年来我们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开展适合我校教师队伍状况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执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近几年,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及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 摘要: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我校在区提出的“加强领导,注重整合,以校为本,专业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的带动下,积极构建校本管理机制,求实创新,追求卓越,扎实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工作。
  • 摘要:我们常常说,要办一流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然而这一流的队伍从何而来?我认为这需要一流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策略,它是学校兴衰的根本。按国外先进管理科学理论的说法,真正的管理有四种阶段和境界,第一是人物管理阶段。这是用制度管人,靠量化及物质刺激的低层次管理阶段;第二是人际管理阶段。其特征是善待友好被管理者,靠情感联络来实现管理动机和目标;第三是人才管理阶段。rn 这是一种能挖掘被管理者创造力、想象力,从而帮助其实现成功的高级形态的管理。第四是人格管理阶段。它建立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最高层面的共同追求上。这是一种最佳也是最难的理想管理模式。结合我所在的翠微小学具体情况,我们立足于第三种管理,追求第四种管理,即“以人为本,建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两年来,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 摘要:青年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其数量和质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而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80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既具有青年教师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这个新的群体在教师队伍中逐年扩大,将成为青年教师群体的代表力量。在搞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中,把搞好“80后”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下大力量抓好,从而拉动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创办优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宏伟目标。rn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可以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最基础、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 摘要:传统的教研活动之所以对教师缺乏吸引力,不能简单地归因为校本教研制度不健全或学校对教师培训不重视,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而且这种目标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时,他的行为就会表现得积极而又主动。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可以发现,以往教研活动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是学校缺乏滋养教师职业精神的教研文化,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生态环境。实现教研文化的重建,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和合作氛围,教师个人的专业化会受到阻遏。
  • 摘要:谁都知道,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成长的关键是职后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础,成为教师成长、形成职业化的必由之路。在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其它培训比较而言,它能更好地兼顾全体教师;更多地以教育现实问题为着眼点,有利于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它表现为经常性、连续性的特点。
  • 摘要:艾利奥特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的确是影响着学校发展进程的重要问题。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通过实施校本研修,使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科、研、训”“四位一体”教师研修正在不断深化,并成为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 摘要: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呼唤,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崇尚研究的风气势在必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它能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促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 摘要:李卫东老师现年41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业余研究20年,是天津市南开区特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近期入选天津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在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他创立了“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理论,已出版三部科研专著和一部音像专著。事迹被天津电视台、《天津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入选《中国教育专家人才名典》等书中。2005年9月,《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一书荣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学术报告和教学观摩。
  • 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应运而生的教育新目标,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素质教育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内涵,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教师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具有观察、发现、应对、灵活深入地处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问题的能力……rn 铸造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始终站在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基础教育的发展,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区教育向优质教育提升的重要措施来抓,形成了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
  • 摘要:自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本人领受了到郊区支教的任务,担任某郊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顾问。一年的时间,说是支教,其实倒是学习了不少,思考了不少。对于如何通过郊区师资总体水平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产生了一些浅薄的想法。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提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地党组织和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上海郊区根据区域实际制订与教育相关的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郊区的教育有了卓有成效的发展。
  • 摘要:在二期课改大力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在新旧教材交替,新旧教育理念发生冲撞的今天,如何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在“两纲”精神的指引下,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的课题。新课程改革对于一线广大教师来说,既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也将得到一次发展的机遇。rn 对我们一线管理者来说,它将使我们以全新的管理理念重新审视管理。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要带领全校较为年轻的教师团体在课程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校长需做出不懈的努力。
  • 摘要:“十六字"校本研训模式的提出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所以学校理应自觉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服务。而有效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摘要:我校从2001年起,开始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新教师带教工作。最初延用传统新教师带教模式:给每一位新到我校的大学毕业生配备一位师德修养高尚、教学水准优良的老教师进行带教。一般做法是师傅带领徒弟参与一系列校内外研习活动;双方互相听课,徒弟在师傅的讲解、示范、指正下学习教材处理和课堂组织教学。带教一年结束时,徒弟在师傅帮助指导下,教研组内开设一节师徒二人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作为带教成果的汇报。
  •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建设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则是有效途径之一。其关键点是必须选择好学科研修专题,并以此为主线,制定出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和步骤,以过程管理和终端考核等措施为保障,达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目标。基于上述思考,我校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面对的具体问题,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共同目标,确立各教研组的校本研修专题,并贯穿在课堂教学、教研与培训中,以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行动研究方式,不断循环推进。
  • 摘要:在幼儿园中引入生态教育理念,并逐步形成幼儿的学习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园长实行对课程的有效引领、把握活动项目的有序管理,融合两者,以建设校园文化氛围为抓手,将张扬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后继发展作为追求的培养目标,让幼儿在生态课程学习中,充分体验和感知生态活动课程的探索所带来的乐趣,全面习得和收获生态活动课程的实践所带来的经验积淀,在多样化的开展实施幼儿园生态教育课程中,从而形成我们的生态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特点。
  • 摘要:作为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沙坪坝区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关注骨干教师的成长。近年来,通过校本培训、“导师制”培训、“名师班”培训等方式,沙坪坝区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涌现出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师在各自学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群体研修,促进学校教师团队成长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近两年来,在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沙坪坝区结合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大胆创新教师教育方式,提出了“导生制”培训,促进了区域内优秀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了中小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性的教师教育、教研、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三线并进、研训分离、主体倒置”等弊端。
  • 摘要:校本教研基于教学实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草根生态而扣人心弦。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文化,校本教研在实践中逐步彰显出自主、开放、合作、创新的基本特征,成为研修活动的重要价值追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深化发展如火如荼。在课改深层次推进背景下,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关注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校明方向、强意识、确重点、寻策略、建范式,增强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 摘要:众所周知,没有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给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得到发展。我们紧紧抓住校本教研这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改革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实施“绿色校园文化”战略为载体,围绕“让绿色校园文化浸润学校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平安校园”的校本教研体系的建构,走出了一条具有六十八中办学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 摘要:教师专业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教师的专业品质,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除专业品质外,良好的研究和合作氛围,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品质怎么形成?良好的研究、合作氛围又怎样营造?换句话说,怎样使教师勤于实践与反思、乐于研究与探索、善于交流与合作?无疑,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这一扇窗。
  • 摘要:滨江小学不临江,而是地处交通不便的坡坎上,是区内一所薄弱学校,生源差,师资弱,硬件落后。学校根据实情,确定了“软件建设先行”的发展战略,选择了“聚焦课堂大搞教研活动,校本研修锻造教师队伍”的道路。几年来,我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校本研修为载体,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课堂·校本”之路。
  •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兴衰关系民族的成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民族的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教师素质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新一代的成长进步。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教师生命的旅程。只有那些把专业化发展看作既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自己职业生命成长需要的人才会真正地用心专注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与反思,踏出具有个人理想和风格的、丰富多彩的教学道路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条件下,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打造好这支队伍,促进其专业化发展重在抓好队伍培训及管理工作。
  • 摘要:今天,十分高兴与来自京沪渝城区的教育同仁齐聚祖国首都——北京,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我们非常珍惜每年一次的与兄弟城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祝愿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 摘要: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与教育部合作建设的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沙坪坝区在全市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区现有在职公办中小学教师5153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3566名,中高级职称教师2759名,优秀教师数量及比例在全市40个区县中名列前茅。既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拥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资源。
  • 摘要: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对提高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了中小学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教师知识结构的老化、职业阅读的不足、知识的陈旧和知识面的狭窄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何在?不同的专家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参与式培训等应运而生,新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可谓层出不穷。
  •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被提卜了日程,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个不争的命题。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函授进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教师阅读、课题研究、教育反思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谓各有千秋,不同的视角自然有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本无可厚非。
  • 摘要:实现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也是落实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区域内基础教育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基础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我们经过广泛调研认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队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建立区域性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差距,促进区域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 摘要: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成才,这是一个老话题。现代学校管理,我们讲了二十多年,教师成才,我们更不知讲了多少年。我们今天来谈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成才,应该针对今天的现实来谈。我谈三个问题,一是今天我们站在什么历史方位上来谈现代学校管理与教师成才;二是今天我们心目中的成才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三是今天的教育管理怎样为教师成才服务。
  • 摘要:中国师范教育的开路人陶行知先生曾为晓庄师范题写过这样的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于师范教育的主张:教、学、做合一。中国教育一路走来,包括改革开放的30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所包含的教师发展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今天所推行的种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中,教学做合一依然是切合实际和非常有效的,它也是一零一中学在教师专业发展遵循的主要原则。
  •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后,一方面新课标的教材知识面明显拓宽,内容增多,而且教材编写打破了原先老师们熟悉的知识体系,显得比较“散”;另一方面,因为高考压力,老师们凭借经验判断,尽可能深挖教材,要难度上去才放心,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原本就不多的课时。面对内容多、知识散、课时不够的现状,一线教师迫切希望找到一种理想的策略,解决“教不完”的难题。
  • 摘要:学校教育中,教师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积极热情的心态、行为和效率决定学校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办学目标。“以教师为本”学校必须把建立一支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乐观向上的教师团队当作首要任务。
  • 摘要: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校长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抓住主线,联系地思考,整体推进。主线即教师专业的发展,这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系统要素中的关键要素,整体推进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 摘要:我校是2003年成立的,尽管它是一所新建学校,但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体验到探究和思考的艰辛与乐趣,使他们拥有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拥有自主、合作、探究、诚信、宽容、理解等未来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我们认真分析学校的发展现状,研究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素养的要求、对学校提出的新挑战,形成了“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思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核心,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行动研究,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基本信念: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学生的发展不能等待。
  • 摘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建设一支“深内涵、善思考、专业精”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我校以“丰厚底蕴、内外兼修”为培养策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摘要:“自主发展、主动适应”是中关村一小办学的核心理念。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初衷和归宿,把教师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 摘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一种共识,我校也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增设科研开发部。07年前,我校老师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做一节好课。常用的“听评课”模式教研能解决很多问题,老师收获也很大,但也存在不足:1、研讨不够深入;2、研讨后效不长。由此可见,推行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模式来弥补这一不足,是完全必要且十分迫切的。
  • 摘要:万泉小学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我们深知要加快学校发展,打造出万泉小学的优质教育品牌,就必须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出万泉小学独有的文化氛围。
  • 摘要: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好师资,师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校长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老师的老师”。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应该是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应当在课堂。因此,校长只有深入课堂、聚焦课堂,才能了解师生的酸甜苦辣和学校的实际,才能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才能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才能凸显校长的专业地位,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直接的引领、指导与对话,才能真正走进教师的心中。
  •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 摘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学校诸多“软件”建设中,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最基础、最根本、最主要、最关键的,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九中学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发现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这一教育人本论的内涵理念,走一条依靠教师兴校之路,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沃土。
  • 摘要: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具生命力的资源。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学校要结合自己的校情、师情、学情帮助教师形成自我发展意识,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起成长的舞台。
  •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活动要“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定位——校本教研。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为着眼点,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切呼唤,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它既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只有搞好校本教研,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只有搞好校本教研,才能打造一批优师名师,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辟一条康庄大道;也只有搞好校本教研,才能夯实学校根基,树立学校品牌,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摘要:教育部长周济在3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说:城市的家长择校,择的是什么?择的就是教师的水平。城乡教师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水平上,所以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师兴则校兴,师强则校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把学生扶上“巨人之肩”。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成为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很重要的任务。
  •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作为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理念,既要高度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又要深入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 摘要: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形式。几年来,我校在新的课程文化指引下,彰显生命,突出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文化取向。加强校本研修,将学校、工作、研究和培训有机结合,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多年来,我们开展大规模的常规检查、点对点的教研活动、教学协作组活动等,在不同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研方式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与周边四所学校,地处南开区与西青区、红桥区的交界处,无论从地理环境、人文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处于劣势。虽然我们有飞翔的迫切愿望,但是单单依靠各自的力量在短期内是不能实现的。在几年艰苦而富有成效的课改探索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最理想的境界,也是我区对“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的最好诠释。于是,我校牵头联合周边这四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区域教研模式改革。
  •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与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日益获得关注。近年来,从教育部到上海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积极倡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核心是均衡发展,也就是要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促进教育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均衡发展不仅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更是一种科学的政策导向。徐汇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基础教育水平历来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区域扩大、人口导入,区域内部也出现了“南弱北强”的局面。为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的要求,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着力缩小南北差距。上个世纪末,通过名校“迁”移、老校新“建”、弱校获“补”和加大“投”人等多种手段,我区南片学校的发展进入加速期。其中的“长桥教育工程”,更是通过校际联动、示范辐射,集聚与释放了区域内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消除区域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南北”学生同享优质教育。
  • 摘要:“名师出高徒”历来是名师成才的重要因素。徐汇教育的沃土曾经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名师,从而成就了徐汇教育在上海的优势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曾启动了“名师工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开创先河的重要作用。“名师工程”已经成为徐汇教育的一项标志性品牌。
  • 摘要:“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胡总书记的讲话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上海率先实施的二期课改工程提出了“基础型”、“探究型”“研究型”的新课程架构,推动着各区域的课程改革。它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又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教师的大舞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因而必须大力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
  • 摘要:在师范类学校新教师培训中,有一种“微格教学”。其侧重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培养未来的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将课堂教学技能一般分为三大类十六种。第一类,基本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板书(图)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教态技能等;第二类,过程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反馈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第三类,其他技能,包括师生相互作用、媒体选择、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组织合作、试误等。
  • 摘要:学校的发展必须拥有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因此,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立足校本,营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从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及专业能力入手,精心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师德教育是保证素质教育推进的首要条件和必要保证,这也体现了新形势下教师素质建设的新特点。同样也是素质教育新形势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师德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道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道德修养观的教育同传统落后的道德修养观教育的斗争。站在学校领导的角度,我觉得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师德教育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事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但它同样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动态发展过程,需要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 摘要:2005年9月创办时的果果幼儿园,正处于全市幼儿教师普遍紧缺的当口,为了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园分二批引进了10位新教师(有些还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她们在我园师资队伍中占据了超半数以上的比例。大量新教师的加盟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的缺口,使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的结构;一方面也使新教师的培养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因为新教师的发展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主要依靠。为此,几年来我们从职初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新时期职初教师培养的内容,职初教师入职初期的行为特点,职初教师有效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帮助职初教师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促进职初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和专业化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 摘要:“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这是近年来有识之士反复呼吁、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说它沉重,是因为近一百年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公认的、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特质的教育家校长并不多见。
  • 摘要:在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热门话题的语境下,作为经典话题的“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仍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重构教学基本功概念,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值得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此,重庆市沙坪坝区作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 摘要:陈家桥、西永等六所中学是沙坪坝区西部的农村中学,为了解决在推进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沙坪坝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陈家桥片区六校联合教研组。联合教研组成立以来,通过加强协作管理,完善教研制度,积极探索片区联合教研方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联合教研机制——“三三二”运行机制。
  • 摘要:校际联动教研的缘起周济部长说:“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质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一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城区名校、优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有其完善的基础条件、成熟的教研氛围和精良的师资基础,而城区一般发展中学校的这些方面都相对较差,独立开展校本教研的能力较弱,那么这类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通过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沙坪坝区的八所城区发展中学校从2005年9月起,开始了这个问题的探索探究,八所学校通过充分地挖掘各校教研资源,打破校际界线,集合优势资源,成立了“八校联动教研体”,寻找了一条以校际联动教研为载体,谋求校际优势互补,追求学校共同进步,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发展的程度,决定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意味着专业地位的巩固和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受到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制约。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摘要: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专业发展最后的落脚点也在提高课堂效益上。如何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一直是我校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何谓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我们在有效教学的文献研究中得到诠释。概括地说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实在的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那么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即是能有效实施教学,保障达成既定效果、产生最大效益和实现最优效率的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