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客运枢纽

客运枢纽

客运枢纽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3364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交通企业管理、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等;客运枢纽的相关文献由6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昊、贾洪飞、过秀成等。

客运枢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8.47%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3364 占比:90.41%

总计:3721篇

客运枢纽—发文趋势图

客运枢纽

-研究学者

  • 王昊
  • 贾洪飞
  • 过秀成
  • 杨金东
  • 任俊学
  • 刘新
  • 周振庆
  • 夏胜利
  • 张小辉
  • 牟三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利军
    • 摘要: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客运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节点,通常包含高铁、长途客运、市内轨道交通、公路公交、慢行系统等。作为城市客运体系的重要节点,应围绕绿色、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以绿色设计为出发点,分别从规模定位、选址、交通组织、规划布局等几个方面提出客运枢纽的设计要点,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为客运枢纽的绿色设计提供参考。此处所指的绿色、低碳是多维度的概念,并非单指节能技术的运用或是景观环境的营造。
    • 郑茂典; 刘旭春
    • 摘要: 记者:2021年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未来,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如何发展?刘旭春:我国目前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同时,面对支撑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需求,当前中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和规划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枢纽大都平面化布局,空间利用效率不高,集散网络不配套。二是客运枢纽的换乘便捷程度和货运枢纽的衔接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枢纽功能单一,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结合度还不够好,带动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各种交通方式相互独立发展、协同不够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将在一体化上下功夫。
    • 吴蔚
    • 摘要: 精准的客运枢纽聚集人数预测是合理科学的客运枢纽客流组织方案的基础。目前,大多客流预测是基于客流本身的历史发展、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目标,对外界因素的影响考虑较少。文章主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复可决系数研究客运枢纽聚集人数与列车趟次之间的关联性,为客运枢纽聚集人数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客运枢纽聚集人数与列车趟次的关联程度与客运需求有关,需求越大,两者的关联性越强。
    • 傅海华; 胡敏
    • 摘要: 目前使用的与城际轨道交通相协调的客运线网优化模型、网络可靠性修复仿真方法很难调节多方式运输能力,存在城市群客运网络空间秩序不够合理的问题,提出城市群客运网络空间秩序协同优化方法。分析城市群旅客出行过程,确定不同旅客出行方式。通过计算节点度、平均度、簇系数、路径长度,剖析网络整体空间布局和各个节点连接偏好性,获取客运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指标。构建城市群客运网络空间模型,确定网络空间秩序协同节点位置。选定目标区域,分析各枢纽点之间运输模式。以综合客运枢纽运营为基础,输出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布局方案。设置空间秩序协同优化约束条件,构建最优网络空间最优秩序结构,由此完成城市群客运网络空间秩序协同优化。
    • 吕柳璇; 陈志雄; 衡玉明; 颜子谦; 赵晓华
    • 摘要: 针对客运枢纽标识系统的设计,从客运枢纽、空间认知与寻路、标识系统的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对枢纽标识系统进行评估,指出目前客运枢纽标识系统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 吕柳璇; 陈志雄; 衡玉明; 颜子谦; 赵晓华
    • 摘要: 针对客运枢纽标识系统的设计,从客运枢纽、空间认知与寻路、标识系统的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对枢纽标识系统进行评估,指出目前客运枢纽标识系统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 张静; 张志坚; 周芯玉
    • 摘要: 利用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的客流资料和广州市全市的气象监测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山竹”影响广州的风雨特征以及其对广州南站客流运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山竹”8级以上大风对广州影响持续时间达26 h,覆盖率为74%;10级以上大风影响持续时间达21 h,覆盖率为30%,给广州市造成暴雨到大暴雨降水影响,暴雨以上覆盖率达85.08%;(2)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广州南站客运枢纽的区域客流人数较日常减少了70%,且流入、流出的客流量均大幅度下降,造成长时间驻留的客流比例异常增多,驻留超过5h的客流人数比例最高值达到83.61%;(3)台风“山竹”造成广州南站的列车、客车、出租车当天全部暂停运营,公交车线路调整或停止运营,地铁虽然正常运行,但受台风影响客流也明显减少.
    • 万穗
    • 摘要: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现状,城市公交需求预测等。首先,在分析和研究了客运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对客运枢纽形成机理形成了研究,并研究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过程与形态,分析了客运枢纽发展和其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对重庆市客运枢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城市对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客运枢纽布局和选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客运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客运枢纽客流的特征,针对换乘性和可达性和生态性三个方面进行目标优化。
    • 黄琼; 林建新; 王皖东; 邓登峰
    • 摘要: 针对枢纽导向标识信息冗长、指向模糊、信息断链问题,解析乘客感知、认知行为特征,提出枢纽分级导向标识布设概念,描述路径连续、体验最佳要素,以设施重要度加权距离最短和路径外任意点到路径距离最短为 目标,建立分级导向标识布设的多 目标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枢纽导向标识的人性、科学布设.模型采用CPLEX求解,得到导向标识布设方案.结果显示,权重越大的功能设施点,标识指向信息越多.对比传统模型,分级布设更符合乘客寻路需求,乘客走行距离减少45%,指向信息数量减少31%,能够在满足标识基本导向功能前提下,实现功能设施点快速访达和导向标识点便捷找寻,同时该方法也是分级选址模型在嵌套多流的中值或者中心选址问题的理论扩充.
    • 郑一纯; 易晓
    • 摘要: 一、能导向報個枢纽客站即客运交通枢纽,可以分为城市客运枢纽、城市货运枢纽和综合设施客运枢纽。枢纽客站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客集散、换乘中心,承担着客流的换乘功能和直达功能,可以满足客流方向的多样性、复杂性的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