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45980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化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发酵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7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克明、冯娜、冯杰等。
发酵动力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5980篇
占比:99.91%
总计:246202篇
发酵动力学
-研究学者
- 王克明
- 冯娜
- 冯杰
- 刘红
- 姜绍通
- 张劲松
- 李元广
- 潘丽军
- 潘红春
- 罗水忠
- 詹晓北
- 赵良启
- 郑志永
- 陈宁
- 万红贵
- 于乃功
- 侯博
- 侯宁
- 刘冬
- 刘建忠
- 刘文辉
- 刘淑芝
- 刘艳
- 刘艳芳
- 刘霞
- 刘高强
- 吴恩国
- 吴磊
- 吴绵斌
- 周帅
- 周耿华
- 唐庆九
- 姚善泾
- 姜岷
- 孙君社
- 孟少魁
- 孟强
- 安家彦
- 岑沛霖
- 崔宝臣
- 常春
- 康建雄
- 张书衍
- 张勇
- 张敏
- 张琪
- 张良佺
- 方书起
- 方柏山
- 曹竹安
-
-
冯静静;
吴静;
李伟;
周梦洁;
胡汶松;
汪剑;
薛正莲;
王洲;
刘艳
-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纳豆芽胞杆菌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根据前期不同转速对维生素K;产量影响的结果,在250 mL摇瓶中考察转速0(产量最大)和200 r/min(产量其次)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发酵进程曲线与发酵动力学参数,并对不同时间点的发酵液进行稀释涂布和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提出两阶段转速调控策略,并对影响此调控策略的条件(温度、转速、pH和时间)进行正交优化。0 r/min、108 h产量最高,发酵后期菌体形态多为褶皱,200 r/min菌体数量高于0 r/min,菌体在发酵后期破碎较多,少数表面平整;优化后在40°C、p H 6.5、0~36 h控制转速220 r/min,36~132 h转速为0 r/min,维生素K;的产量为(35.60±0.13) mg/L,比优化前(0、200 r/min)分别提高了1.67倍和9.674倍。分阶段调控转速可以有效提高纳豆芽胞杆菌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对维生素K;的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
吕明珊;
袁艺洋;
邢军;
王亮;
茹先古丽·买买提依明;
艾合买提江·艾海提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药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变化情况,针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生长、总酸生成及还原糖基质消耗情况,该研究应用Logistic模型、SGompertz模型、DoseResp模型和Boltzmann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依据相关系数判断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乳酸菌生长动力学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最接近1。在还原糖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中DoseResp模型和Boltzmann模型均可用于定量描述和预测药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基质消耗情况。在总酸生成动力学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所选模型拟合发酵过程均为可行,为药桑葚酵素发酵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和扩大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
-
赖长龙;
曹余;
杨玉;
李红艳;
范亚苇;
邓泽元
-
-
摘要:
为提高具有益生特性植物乳杆菌的产量,基于发酵动力学模拟,对其培养基组成、发酵条件和补料方式进行了优化。在该研究中,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的智能模型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为碳源36.64 g/L(葡萄糖-麦芽糖质量比2∶3)、氮源47.83 g/L(酵母粉-蛋白胨质量比1∶1)、柠檬酸二铵33.27 g/L。发酵动力学采用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模型,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过程进行拟合,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 2分别为0.995,0.998,0.993,表明这些模型能够精确的模拟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过程。此外,对培养条件和分批补料进行了优化,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C,初始pH值5.0,接种量4%。在分批添加中和剂NH 3·H 2O和葡萄糖30 g/L的情况下,菌体产量可达12.64 g/L。
-
-
王少曼;
张彦军;
吴刚;
徐飞;
胡荣锁;
谭乐和
-
-
摘要:
为了研究菠萝蜜果酒分批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体生长、还原糖基质消耗和乙醇产量生成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每隔24 h测定菠萝蜜果酒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数、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度,采用经典的Logistic、SGompertz、Boltz-mann和DoseResp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菠萝蜜果酒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结果 表明,在酵母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中,采用Boltzmann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拟合系数R2为0.99396;在乙醇产量生成动力学模型中,SGompertz和Boltzmann模型的R2分别为0.99905和0.999,2种模型均能产生很好的拟合效果;在还原糖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中,DoseResp和Boltzmann模型的R2都为0.98705,拟合系数一致,说明2种模型均可用于较好地描述发酵过程还原糖的消耗情况.所选模型拟合发酵过程是可行的,为菠萝蜜果酒工业化发酵工艺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
-
尹乐斌;
廖聪;
刘桠丽;
何平;
李乐乐;
杨爱莲;
刘丹
-
-
摘要:
为探究乳酸菌混菌发酵豆清液制备多肽的动态过程及钙螯合活性变化,建立描述菌体生长、多肽生成及蛋白质消耗动力学模型,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pH值、蛋白酶酶活和钙螯合活力.结果表明,动力学模型具有良好可靠性;乳酸菌混菌发酵过程中多肽含量在对数期达到5.31 mg/mL,pH值下降至3.5左右后稳定;酸性蛋白酶酶活在4~8 h较高,最大酶活为3.6 U/mL;钙螯合活力总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14 h达到最高值33.35%.
-
-
雷霜江;
吕青遥;
王文杰;
杨浩;
孙博瑞;
武雪梅;
焦士蓉
-
-
摘要:
该研究以产胆盐水解酶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R40为研究对象,模拟人体胆盐条件,对其发酵动力学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Luedeking方程描述屎肠球菌R40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底物消耗的内在关系,并比较不同胆盐条件对屎肠球菌R40生长和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判断其产生的胆盐水解酶是否存在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0.9,效果良好,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10%,说明可以通过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对屎肠球菌R40产酶情况进行预测和描述.胆盐的添加有利于屎肠球菌R40发挥降胆固醇作用,使菌株R40提前4 h进入对数生长期,且提高了菌株R40的生物量.不同胆盐对菌株R40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甘氨酸脱氧胆盐虽能提高生物量,但未缩短适应期.牛磺酸胆盐和甘氨酸胆盐缩短了菌株R40的适应期,但对生物量并无显著影响,说明菌株R40产的胆盐水解酶具有一定的底物特异性.
-
-
荆红彭;
刘明;
陈晓明;
郭丰利;
郭意如
-
-
摘要:
探讨了添加SO2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发酵动力学及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应用DoseResp模型、Boltz-mann模型、logistic模型对蓝莓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对蓝莓酒不同发酵时间下的总酸(可滴定酸)、可挥发性酸、干浸出物、总SO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蓝莓酒的酒精生成和残糖消耗数据应用DoseResp模型和Boltzmann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添加质量浓度为50 mg/L的SO2对蓝莓酒发酵进程、总酸(可滴定酸)和干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能将酒中挥发酸含量从0.35降至0.24 g/L.经过SO2处理的蓝莓酒发酵结束后颜色稍浅,有少许硫臭味,但在陈酿阶段酒体色泽和光泽度保持较好,香气逐渐变得浓郁、怡人.研究结果为蓝莓酒实际生产中发酵环节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可为酿酒师在蓝莓酒发酵阶段使用SO2提供参考.
-
-
-
-
-
徐文平;
杨星;
旷文丰;
倪玮玮;
陶黎明
-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从上海附近海岛上分离得到的浅灰链霉菌SPRI70014,其发酵产物具有显著的除草活性。以经过多种诱变处理得到的变异株为基础,应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菌体产生除草活性化合物SPRI-70014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得到了1组优化的培养基。采用此优化培养基,摇瓶SPRI-70014的产量达878mg/l,比优化前提高54.4%。在优化的培养基条件下进行270L发酵罐试验,SPRI-70014产量达738.9mg/l。通过对其发酵动力学研究和发酵工艺的进一步优化,使270L发酵罐中SPRI-70014的最高产量可达到980mg/l,放罐单位稳定在850mg/l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