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芽短梗霉
出芽短梗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94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全国第三届功能性生物制品生产与应用技术交流会、2005年工业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出芽短梗霉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乔长晟、邹祥、陈叶福等。
出芽短梗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944篇
占比:99.47%
总计:29098篇
出芽短梗霉
-研究学者
- 乔长晟
- 邹祥
- 陈叶福
- 肖冬光
- 郭学武
- 张翠英
- 杜丽平
- 董健
- 朱希强
- 卫功元
- 王大慧
- 王长海
- 敖爱华
- 李云政
- 李军侠
- 李正华
- 王永康
- 阳静
- 余晓红
- 冯骏
- 凌沛学
- 安超
- 曾伟
- 梁智群
- 童群义
- 薛文娇
- 陈桂光
- 马赛箭
- 冯莹莹
- 刘飞
- 张金华
- 杨雯雯
- 王攀
- 邓长江
- 郝华璇
- 郭学平
- 丁骅孙
- 唐琦勇
- 宋晓丹
- 宋素琴
- 张园
- 张志东
- 张林军
- 张汉波
- 徐勇虎
- 朱静
- 李凤伟
- 李晓荣
- 李炳学
- 殷海松
-
-
张伊凡;
陈世伟;
郭利飞;
郑又铭;
赵廷彬;
徐雪天;
殷海松;
乔长晟
-
-
摘要:
普鲁兰多糖是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胞外多糖,在食品、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维生素B_(5)对普鲁兰合成的影响。为了揭示维生素B_(5)对普鲁兰产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并利用非标记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前期(24 h)和后期(84 h)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 g/L维生素B_(5)可以使普鲁兰多糖分批发酵产量由87.3 g/L提高至102 g/L,普鲁兰重均分子质量由2.14×10^(2) kDa下降到1.11×10^(2)kDa;实验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葡萄糖基转移酶、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9%、19.8%、20.9%、20.8%、12.1%。在蛋白质组分分析的两个时间点分别鉴定出差异蛋白质387和381种(差异倍数>1.5,P<0.05),对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细胞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调节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等过程,最终导致普鲁兰产量和重均分子质量的变化。
-
-
王婷婷;
马洁;
曹译丹;
宋燕青
-
-
摘要:
目的了解出芽短梗霉的分类、形态学特征、可能致病机制及其导致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提高对出芽短梗霉导致颅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诊断为脑膜炎的病例,该患者持续低热1月余,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报告示出芽短梗霉检出序列数最高(60),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检索国内外该真菌感染的病例,国外文献检索到该真菌导致脑膜炎病例2篇,国内文献检索到该真菌导致皮肤感染1篇、血流感染1篇。结果本病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3月余,患者再无低热症状,脑脊液常规无明显异常。回顾国内外病例,国外病例显示,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能有效改善脑膜炎患者症状,2例国内报道显示,伊曲康唑对皮肤感染、氟康唑对血流感染有效。结论对于出芽短梗霉导致脑膜炎的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能有效。
-
-
魏永昌;
袁凯凯;
李振海;
仝雅娜;
乔长晟
-
-
摘要: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生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以提高黑色素产量.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发酵产黑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98.9 g/L、玉米浆干粉9.7 g/L、CaCl2·2H2O 2.0 g/L、NaCl 2.0 g/L、ZnSO41.0 g/L、pH 5.5.在此条件下,经过144 h发酵,黑色素产量达到17.56 g/L,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42.8%.
-
-
马昕;
张宁;
刘小胖;
曾楠;
李炳学
-
-
摘要:
本研究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两种细胞形态进行分选,并对两种形态的细胞进行多糖产量的分析.通过对转速、分选时间、Percoll分离液浓度的优化,确定了两种细胞形态分选效果最佳的条件是Percoll分离液浓度为60%、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经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上层为酵母状细胞(YL)、下层为膨大细胞(SC),并发现膨大细胞外有明显的薄膜包被,且产大量多糖.也为今后在相应状态下研究出芽短梗霉膨大细胞的其他代谢机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
-
张高川;
何超永;
王崇龙;
王大慧;
卫功元
-
-
摘要:
考察氯化钠对出芽短梗霉生物合成普鲁兰的影响,结果发现氯化钠有助于提高普鲁兰产量,但不利于将普鲁兰分子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0 g/L氯化钠)相比,实验组(3 g/L氯化钠)的普鲁兰分批发酵产量提高了17.6%,而普鲁兰最终分子质量却降低了55.8%.对出芽短梗霉细胞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共鉴别出659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实验组有227个基因表达上调,有432个基因表达下调.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钠影响了部分水解酶和具有离子、小分子绑定功能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过程,最终导致普鲁兰产量和分子质量的显著变化.
-
-
潘镜宇;
陈佳乐;
钱玙呈;
刘鑫;
杨昊宁;
刘立;
魏步云;
赵洪新
-
-
摘要:
普鲁兰糖(pullulan)是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p.)的一些菌产生的极具高附加值、开发价值的天然微生物多糖.然而不同来源的菌株在产糖量、抑菌活性、副产物含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寻找产糖量高、抑菌活性强、副产物少的优良菌株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的出发菌株3A00493是一株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产胞外多糖海洋微生物.通过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归属;改变培养条件确定了其生长特性、最佳产糖条件;选择5种常见微生物作为指示菌,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多糖结构.出发菌株3A00493是一株菌落乳白,细胞和菌丝体可转换生长,ITS和18S rDNA部分序列与报道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同源性≥98%的海洋源出芽短梗霉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6°C,最适生长pH值为4,最适条件下产糖量达24.58 g/L;3A00493的代谢产物对4种指示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3A00493产生的胞外多糖与普鲁兰糖标准品一致,确定为普鲁兰糖.出发菌株3A00493为一株产普鲁兰糖、代谢物抑菌活性较强、色素副产物少的海洋源出芽短梗霉新菌株.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源产普鲁兰糖新菌3A00493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寻找海洋源微生物多糖提供了新菌株,也为筛选和开发海洋资源微生物提供研究借鉴.
-
-
-
-
-
-
宋晓丹;
王永康;
李晓荣;
邹祥
- 《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TOR信号通路在真核生物感受外界营养物质及逆境胁迫、调控细胞生长中起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环境氮浓度影响出芽短梗霉细胞生长及聚苹果酸生物合成.进一步对TOR信号通路中下游氮响应转录因子Gat1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从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3基因组中扩增得到Gat1基因全长2707bp,含864个氨基酸,包括三段核定位信号NLS、GATA-type zinc finger domain和一段C端保守的氨基酸序列.通过split-marker重组技术获得Gat1基因破坏株Δgat1,并成功构建Gat1过表达株OE::gat1.氮源利用实验表明Gat1基因破坏株Δgat1在L-亮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和L-苏氨酸为唯一氮源的YCB平板上生长较差,但对不同碳源利用无明显影响;摇瓶发酵试验表明,Gat1基因破坏后,细胞生长及聚苹果酸产量下降明显,聚苹果酸产量比原始菌下降了49.1%;而过表达株OE::gat1细胞生长及聚苹果酸产量得到提高,相比原始菌,聚苹果酸发酵产量提高了11.2%.结果表明氮响应转录因子Gat1在出芽短梗霉细胞生长及聚苹果酸合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
Yongkang Wang;
王永康;
Xiaodan Song;
宋晓丹;
Xiaorong Li;
李晓荣;
Shang-tian Yang;
杨尚天;
Xiang Zou;
邹祥
- 《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解析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代谢产物聚苹果酸、黑色素、普鲁兰多糖合成相关基因,为深入研究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工程改造提供序列背景信息.rn 方法:使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CCTCC M2012223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拼接,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GO聚类分析,共线性分析等.下载其他5株出芽短梗霉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6株菌的种内同源基因、全基因组进化以及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rn 结果: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基因组序列全长30756831bp,GC含量47.49%,编码9452个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组装长度最长,6株菌的同源基因数达到7092个,普鲁兰多糖和聚苹果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有很高的保守性.A.pullulans CCTCC M2012223和A.pullulans var.melanogenum具有较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而这两株的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有一些插入和突变.rn 结论:本研究解析了出芽短梗霉CCTCCM201222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得到黑色素、普鲁兰多糖和聚苹果酸合成相关基因,为后续的代谢机制解析和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
-
-
康建雄;
孟少魁;
吴磊
- 《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胞外多糖(EPS)普鲁兰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出芽短梗霉在30升发酵罐中菌体生长,普鲁兰的合成及玉米淀粉水解物的消耗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同时对实验数据和模型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效果拟合良好.为普鲁兰的放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