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拟
数学模拟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7篇、会议论文214篇、专利文献121389篇;相关期刊644种,包括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天然气工业、特殊钢等;
相关会议183种,包括2015年(第十九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第十四届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等;数学模拟的相关文献由2976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季和、房鼎业、应卫勇等。
数学模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389篇
占比:98.89%
总计:122750篇
数学模拟
-研究学者
- 魏季和
- 房鼎业
- 应卫勇
- 史国敏
- 宋力昕
- 郝晓地
- 冯霄
- 孙承绪
- 李云
- 池和冰
- 胡汉涛
- 顾兆林
- 朱宏利
- 汪厚植
- 王辅臣
- 艾新港
- 贺元
- 雷鸣
- 顾华志
- 黄奥
- 任杰
- 史鹏飞
- 张美杰
- 杜春雨
- 郁永章
- 于遵宏
- 仇付国
- 储满生
- 姜周华
- 廖传华
- 张捷宇
- 戴天红
- 朱炳辰
- 朱立光
- 朱苗勇
- 李毅
- 洪新
- 王国金
- 王波
- 贺友多
- 郑少波
- 乐军
- 仇圣桃
- 吴澜尔
- 周兴贵
- 周军
- 周波
- 夏卫生
- 孙健
- 宁艳春
-
-
杨逸如;
沈中杰;
刘海峰
-
-
摘要:
为降低高炉炼铁过程的能耗,提出了一种通过煤气化炉实现喷吹粉煤气化,然后向高炉直接喷吹高温合成气的高炉-气化炉(blast furnace-gasifying furnace,BF-GF)流程,并建立基于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流程计算模型。与原有流程相比,粉煤在气化炉中的气化过程采用纯氧气化,出产的高温合成气成分温度调节性好,可弥补传统富氧鼓风操作的动能损失等不足。计算结果表明:在仅替换补吹粉煤的高炉-气化炉-1(BF-GF-1)流程中,整体能耗由普通高炉的529.07 kgce/tFe降低为498.86 kgce/tFe,而在改用高温煤气配合纯氧直接鼓风的高炉-气化炉-2(BF-GF-2)流程中,整体能耗进一步下降为483.72 kgce/tFe。在降低能耗的同时,由于入炉煤气中的含氮量降低,两种流程出口煤气中的CO的体积分数分别由24%提高到30.4%和40.6%,煤气热值相较于普通高炉的煤气热值分别大幅度上升26.6%和69.0%。在考虑煤气燃烧放热后的CO_(2)脱除能耗的情况下,高炉-气化炉流程的能耗优势进一步扩大,相比普通高炉的能耗分别下降44.36 kgce/tFe和73.32 kgce/tFe。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气化炉进行粉煤气化后的高炉-气化炉流程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同时尾气中富集的CO_(2)便于后续脱除,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工艺实施奠定基础。
-
-
钟若丹
-
-
摘要:
为了提高矿产地质工作的效率,采用数学方法作为矿产地质工作的核心方法进行实践勘查,实现矿产地质资源的全面观察与预测,有利于提高矿产地质勘查的精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并凸显出数学方法的高效性,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构建完善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矿产地质资源进行大范围勘查。通过数学模型对矿产地质的环境分布情况进行模拟,若矿产地质工作出现安全事故时,可立即采取预警模式。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矿产地质工作中,有利于降低矿产地质工作的难度。
-
-
俞晟;
余建波;
任忠鸣
-
-
摘要:
采用ANSYS Fluent商业软件,建立了三维流动和传热数学模型,探索了不同浇注温度下稀土金属钆在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凝固行为。结果表明:浇注温度对钆液的流动模式和铸坯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小;浇注温度从1673 K升高至1698 K再至1723 K,回流区面积增大,液面流速减小,整体铸坯温度提高,凝固坯壳减薄,凝固终点位置下移;1723 K浇注温度下铸坯在中心对称面出口处未完全凝固,容易发生漏液;在浇注温度为1673 K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的凝固坯壳厚度分布。
-
-
任纪州;
张珍红;
林勤保;
汪钰文;
李忠
-
-
摘要:
为了验证抗氧化活性塑料瓶盖的安全性,以及采用迁移模拟软件替代迁移试验的可行性,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添加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制备抗氧化活性瓶盖。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瓶盖中抗氧化剂的初始含量,以及两种抗氧化剂在体积分数分别为50%、95%的乙醇作食品模拟液中的特定迁移量;同时利用AKTS-SML软件,分别根据Piringer模型和Brandsch模型的扩散系数,在70°C、2 h和40°C、10 d条件下进行迁移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8.8%~1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4.0%范围内;瓶盖中的BHA与BHT的实际迁移量均小于模拟迁移量;抗氧化剂的浓度、迁移时间、迁移物质的分子量和体积以及模拟液的极性都会对迁移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抗氧化活性瓶盖安全评估中,用数学模拟代替迁移实验的可行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
王慧艳;
陈怡沁;
周静红;
曹约强;
周兴贵
-
-
摘要:
以磷酸铁锂(LFP)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能量密度仍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锂离子在正极孔隙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是LFP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优化电极孔隙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阻力进而提升能量密度。采用准二维模型描述电池内部的传质电化学过程,考察了当锂离子电池正极孔隙存在梯度分布后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孔隙率均匀分布和梯度分布的电池模拟结果,发现孔隙率的梯度分布能提高单位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电解质通量和电极活性材料的嵌锂量,从而增加电池能量密度。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加,孔隙率分布的梯度越大,对能量密度的提升效果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厚电极涂层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
-
陈佳男;
蒋文明;
刘杨;
曹学文
-
-
摘要:
为了研究旋流对超声速喷管中CO_(2)凝结特性的影响,基于气-液两相流动控制方程、凝结模型和CO_(2)表面张力模型,建立了CO_(2)-CH_(4)二元混合气体旋流凝结流动的数学模型,模拟了CO_(2)在超声速喷管中的旋流凝结过程。数值结果表明:在旋流流动过程中,CO_(2)凝结成核过程中释放大量潜热传递给周围介质,使过冷度迅速下降,气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气体过冷度依然大于0,为液滴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强旋流和壁面边界层的存在导致凝结参数沿喷管径向分布不均匀,并且增加旋流强度会增大液滴碰撞几率和喷管液化效率,但旋流强度增大同样会限制气体膨胀特性和喷管过流能力。
-
-
杨磊;
宋金玲;
唐初阳;
于诗尧;
杨欣宇
-
-
摘要:
低温热解是清洁转化碳基固废、实现汇碳和减排的成熟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建立预测碳基固废热解产物产率的数学模型可以极大缩短科研探索时间,优化调控热解反应过程。本研究以80组热解实验数据为样本,首先对神经网络(ML)、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回归(LR)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机器学习的有效性,然后将三种模型通过算法融合,建立具有自适应性的FUSION模型。最后,利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测试,形成适合预测碳基固废热解产物的数据模型。融合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单一模型在预测碳基固废热解产物分布过程中,受热解交互作用影响,预测精度波动的问题。同时,该模型预测值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2%。
-
-
古丽菲娅·吾斯曼
-
-
摘要:
水库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天然河流带来新的影响,泥沙淤积就是其中之一。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如果设计和使用不当,水库有完全淤废的可能。因此,如何通过水库优化设计和调度运用,使得水库有效库容得以长期保留,是在水库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加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采用一维非均匀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对新疆苏塘灌区的石门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展开研究,建立了石门水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并且依据石门水库坝址附近河段水文泥沙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入库水沙特性,给出了各月的输沙率与流量关系,建议采用年均径流量3.08亿m^(3)和悬移质输沙量253万t作为入库水沙条件,设计了入库典型年水沙过程。
-
-
唐玲碧;
刘晓虎;
刘兵;
李金洋
-
-
摘要:
本文考虑到杀虫剂的残留作用、喷洒前后对种群的作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天敌资源的有限性,首先建立并系统地研究了资源有限下杀虫剂具有残留作用的固定时刻的害虫控制切换系统,分析关键参数对害虫灭绝阈值的影响;其次建立资源有限下依赖于害虫种群数量的状态害虫控制切换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影响杀虫剂的使用频率的因素。
-
-
姜华;
张子惠;
宫武旗;
常越勇
-
-
摘要:
利用分质提盐蒸发结晶方法处理多组分高含盐废水,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根据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以降膜蒸发器作为系统的预蒸发器,与两效强制循环蒸发器联用,同时对冷凝水加以回收,使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结晶。首先设计了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依据质量和能量平衡关系建立系统及其设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随后对常压下硫酸钠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质量分数为8%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过程进行实例计算,并将其与传统五效蒸发分盐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综合能量分析与㶲分析结果表明,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的节能程度更高,同一工况下相较于传统五效蒸发分盐系统,效能系数(COP)提高了93.5%,单位能耗则降低了77.6%;㶲效率提高了70.4%,㶲损失则降低了33.6%,表明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在实现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结晶回收利用的同时系统热力学完善度和节能性更大。
-
-
WU Shao-wen;
武绍文;
ZHANG Cai-jun;
张彩军;
LIU YI;
刘毅;
WU Zhe;
吴哲
- 《2018全国连铸保护渣及铸坯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对断面为180mm×675mm的板坯结晶器进行1∶1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建立了fluent数学模型,优化了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底部结构,对结晶器钢液的表面流速、拉速、流场、保护渣模拟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拉速下,倾角为20°凹底20mm和凹底30mm的水口的平均表面流速比倾角为20°凸底15°的水口的表面流速下降了20%左右;(2)对于倾角为20°的浸入式水口,当水口底部的凹底深度由20mm增加到30mm时,平均表面流速降低了0.2m/s;(3)当浸入式水口在相同水口倾角和底部结构的情况下,拉坯速度从0.9m/min升至1.0m/min时,平均表面流速上升了5%左右.
-
-
WANG Hong-tao;
王宏涛;
CHU Man-sheng;
储满生;
GUO Tong-lai;
郭同来;
ZHAO Wei;
赵伟;
LIU Zheng-gen;
柳政根;
TANG Jue;
唐珏
- 《201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进一步减少喷吹焦炉煤气高炉碳排放,将高炉炉顶煤气进行循环.利用多流体高炉模型对喷吹焦炉煤气条件下高炉炉顶煤气循环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和单独喷吹焦炉煤气相比,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条件下进行炉顶煤气循环,炉身部位温度水平略微降低,软熔带位置下移且变窄,含铁炉料在进入软熔带前的还原度明显提高.当炉顶煤气从风口循环进高炉时,生铁产量提高13.87%,CO利用率提高6.95%,碳排放减少39.57%,能耗降低15.78%.因此,喷吹焦炉煤气条件下,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可提高高炉产量,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
-
代洪亮;
吕锡武;
陈文亮
-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反硝化除磷是用一类以硝酸根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通过它们的代谢作用来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而达到脱氮除磷目的[1].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以下简称双污泥工艺)即硝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分别位于不同构筑物中,其解决了传统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不足、泥龄矛盾、脱氮除磷效果难以同步提高等问题.但是,该工艺参数较多,而且系统内污染物的状态变化比较复杂,常规的实验分析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数学模型分析法在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方面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本文对A2N-SBR工艺进行了数学模拟,采用三令阶段实验模拟:厌氧释磷阶段,好氧硝化阶段,反硝化聚磷阶段,结合灵敏度分析以及数学优化方法对其涉及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校正,以期建立能准确反应连续流双污泥工艺运行特性的系统模型,为后续工艺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
-
-
-
-
LIANG Ze-wei;
梁泽伟;
CHENG Chang-gui;
程常桂;
Mei Jun-xue;
梅俊学;
Huang Shen;
黄胜;
ZHU Jia-fa;
朱家发;
Yan JIN;
金焱
- 《2015年(第十九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结晶内钢液和液态保护渣界面传热问题,建立耦合流动和传热数学模型,研究了吹氩量、拉速、浸入深度、侧孔倾角对钢渣界面的传热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吹氩量增加,靠近窄壁侧温度中心的位置和温度值变化不大,水口附近温度中心处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位置慢慢向水口靠近;拉速由0.8 m/min增大至1.2m/min,钢渣界面水口附近温度中心的温度值逐渐降低,位置向窄面移动,近窄面温度中心的温度逐渐升高,位置亦向窄面移动;拉速由1.2 m/min增大至1.4m/min时,钢渣界面温度场有3个温度中心,其中窄壁附近温度中心温度较低;拉速为1.6m/min时,钢渣界面温度场不仅呈现窄壁附近温度较低温度中心,而且由于卷渣出现不规则的高温区域.增加水口浸入深度对水口附近温度和近窄壁侧温度影响不明显;增大水口倾角对水口附近温度中心温度影响不明显,近窄壁侧温度中心在侧孔倾角增大至18 o时位置向水口方向移动明显.
-
-
吕强;
周楠;
房敏;
孙武权;
朱清广;
顾非;
刘鲲鹏;
周健;
杨慧平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推拿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运用机械振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三种腰椎侧卧调整手法(传统腰椎侧卧调整手法(传统斜扳法)、改良腰椎侧卧调整手法(改良斜扳法)与侧卧位腰椎振荡调整手法)杠杆力加载的力学特征.rn 方法: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医生按标准操作三种手法,观察定性后,假设椎体为刚体,周围组织为黏弹性体,建立模拟L1-L5的五自由度机械振动动力学模型,模拟加载不同发力模式并对基本方程进行求解.rn 结果:载荷相同的条件下,在频率≦1的振荡调整手法作用下,同位椎体的最大位移都大于传统及改良调整手法作用下的椎体最大位移,且目标椎体的位置越低,损伤比也越低.rn 结论:椎体位移相同(非0)的条件下,运用简谐激励的振荡调整手法比脉冲激励的传统及改良调整手法所需加载力更小,损伤风险也更低.
-
-
Li Penghuan;
李朋欢;
Hu Wenhao;
胡文豪
- 《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建立了同时考虑质量平衡、脱碳反应发生部位以及钢包顶渣与钢液之间传氧行为的RH碳氧反应模型,可以同时实现RH脱碳过程中钢水碳、氧含量以及顶渣成分较准确的预报.针对采用顶渣改质或者LF精炼的超低碳钢生产工艺,应用建立的模型分别分析了KTB吹氧开始时间、真空室压降模式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KTB吹氧开始时间滞后、真空压降平台保持时间过长均可导致RH脱碳速率降低,特别是内部脱碳速率出现停滞,因此应该避免以上不当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