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铸

连铸

连铸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29178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2篇、会议论文394篇、专利文献24072篇;相关期刊591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鞍钢技术、宝钢技术等; 相关会议139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2005中国金属学会连铸坯质量技术研讨会等;连铸的相关文献由3739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苗勇、方园、卜志胜等。

连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2 占比:16.15%

会议论文>

论文:394 占比:1.35%

专利文献>

论文:24072 占比:82.50%

总计:29178篇

连铸—发文趋势图

连铸

-研究学者

  • 朱苗勇
  • 方园
  • 卜志胜
  • 汤新彦
  • 郭庆华
  • 郭鹏
  • 陈刚
  • 王国栋
  • 朱书成
  • 曾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高全杰; 李威; 陈环; 程管
    • 摘要: 为解决连铸过程中钢液在结晶器内不合理的自由液面流速所导致的板坯表面缺陷问题,根据现有电磁制动装置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亥姆霍兹线圈的电磁制动装置,建立了板坯结晶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了磁感应强度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以及拉坯速度与电磁制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亥姆霍兹线圈能在覆盖区域形成均匀稳定的磁场,有效抑制射流冲击深度,降低钢液自由液面流速并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磁场的存在消除了结晶器下回流低温区,使得结晶器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数值模拟结果所表征的冶金效果符合电磁制动装置的设计意图,能达到实时控制结晶器自由液面流速的效果。
    • 邹雷雷; 刘青; 杜肖臣; 张江山; 李明
    • 摘要: 提出了基于非调质钢凝固特性的二次冷却控制方法.在凝固特性研究方面,运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冷速对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的影响,并阐释了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机制.结果表明,第二相粒子在1086°C开始析出,并在912°C达到峰值.当冷速在0.1~5°C·s?1时,随着冷速增大,第二相粒子尺寸和数量均减小,且第二相粒子由晶界处的链状分布向晶体内的弥散分布过渡,提高冷速有助于削弱第二相粒子的钉扎作用,强化铸坯表层微观组织;在二冷配水优化方面,建立了考虑铸坯横向水量分布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非调质钢凝固特性的二冷配水优化方案,即对出结晶器后的铸坯实施强冷,以满足控制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合理冷速和温度区间的要求.工业试验证实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此外,研究表明,降低喷淋距离有助于改善连铸坯横向冷却不均匀性.本研究统筹考虑二冷水量与喷淋距离对非调质钢裂纹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开展"纵?横"凝固冷却控制研究对连铸二次冷却进行系统优化,提出的二冷优化方案有助于改善连铸坯的表面及皮下裂纹.
    • 刘文飞
    • 摘要: 为了提高连铸钢坯喷号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将喷号机器人系统与连铸工艺结合,在常规喷号机的基础上增加多项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喷号机应对复杂恶劣环境的能力,同时提出对喷号机器人系统与连铸系统进行联锁设计,完善连铸系统部分设备的控制流程,保证生产顺行和设备安全。实践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适合在同类场合应用和推广。
    • 胡泽东
    • 摘要: 为实现连铸工序全程无氧化保护浇铸生产,河钢宣钢二钢轧厂针对现有连铸工艺和设备设施不能满足含铝品种钢高质量要求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通过研制新型钢包长水口、长水口清洗装置、中间包水口对中装置、浸入式水口氩封保护装置以及工艺技术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杜绝了钢水的二次氧化,有效地控制了连铸钢水的增氧量、增氮量和铝烧损,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提升了含铝品种钢的质量稳定性,满足了高端客户的产品质量要求,在钢铁行业内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黄华; 时朋召; 徐李军; 夏春祥; 赵英杰
    • 摘要: 针对LD-氩站流程生产Q235B钢230 mm连铸板坯出现的中间裂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中间裂纹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判断扇形段接弧不良、辊缝精度差、辊子错位等是中间裂纹形成的外因;裂纹带上有粗大的晶粒,且有明显的Mn、S等元素以及复合夹杂物形态聚集是铸坯产生中间裂纹的内因。通过控制接弧精度≤±0.3 mm、辊缝精度≤±0.5 mm、二冷比水量0.50 L/kg、成品[S]≤0.030%、[Mn]/[S]≥15等工艺措施,减少甚至杜绝板坯中间裂纹的发生,提高了连铸板坯的心部质量。
    • 吴晨辉; 李阳; 谢鑫; 吴国荣; 曾建华
    • 摘要: 连铸过程铸坯凝固传热规律与铸坯质量、连铸过程顺行密切相关。针对某厂连铸板坯凝固传热过程开展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冷6~8区及空冷区开始阶段存在较明显的回温趋势,且坯壳温度较高,8区末铸坯宽面中心温度达到约1032°C。此外,轻压下系统热跟踪模型计算凝固终点位置较靠前,压下区间有待优化。针对上述问题,将二冷水量由0.42 L/kg增加至0.56 L/kg,动态轻压下区间铸坯中心固相率f_(s)=0.3~0.7优化为f_(s)=0.5~1.0。工艺优化后,铸坯内裂纹得到改善,中心碳偏析指数由1.23降低至1.09。
    • 郭庆涛; 唐雪峰; 李泽林; 潘栋; 柴明亮; 贾吉祥
    • 摘要: 本工作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螺旋电磁搅拌器(单绕组),并研究了单绕组线圈所激发的螺旋电磁场对含碳量为0.75%(质量分数)的钢铸坯(大方坯)的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电磁搅拌的电流、搅拌频率以及搅拌方式都会显著影响合金元素的分布。当对铸坯进行反螺旋型搅拌时,螺旋搅拌的电流越大(400 A以上)、频率越高(6 Hz以上),碳元素的偏析程度越低。采用电火花原位分析测定了搅拌前后铸坯的碳元素偏析程度,结果表明,对螺旋电磁搅拌的参数进行优化后,铸坯中心区域的碳元素的统计偏析度可降低50%以上(95%的置信区间)。
    • 宋慧强
    • 摘要: 介绍了Ti-IF钢的冶炼过程。结合钒钛磁铁矿高炉铁水的特征,以生产高品质IF钢为目标,优化确定了高炉-铁水脱硫-转炉提钒-转炉冶炼-氩气搅拌-LF精炼-RH真空处理-连铸的冶炼工艺流程。通过制定脱硫、脱磷、转炉终点控制、顶渣改质及RH深脱碳等工艺操作方针,所生产的产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大批量生产高质量低碳钢提供了借鉴。
    • 王玲; 齐盛文; 刘益民; 周勇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导向段支架的加工装配方法,通过在导向段支座的适当位置增加工艺销孔,再结合装配工艺假轴的方式,将空间尺寸转换为可直接测量的尺寸,在地平铁平面上进行装配和检查调整,可以实现替代数控机床检测,节约数控机床台时,经过现场安装,完全符合现场精度要求。
    • 吴志杰; 周君; 王帅
    • 摘要: 研究了低碳低硅铝镇静钢表面夹渣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认为表面夹渣缺陷主要是由于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卷渣造成。通过减少结晶器液位波动,提高水口面精度,更改中间包三路氩气管路布局,提高保护渣的熔速、黏度以及表面张力,优化中间包烘烤工艺,降低冬季结晶器水量等措施,河钢唐钢生产的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热轧板夹渣率由3.9%降至1.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