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简谐激励

简谐激励

简谐激励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力学、建筑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11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机械科学与技术、中国机械工程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推拿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四川省力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简谐激励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基铎、邹光胜、张宇飞等。

简谐激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2117 占比:99.17%

总计:12219篇

简谐激励—发文趋势图

简谐激励

-研究学者

  • 金基铎
  • 邹光胜
  • 张宇飞
  • 杨志安
  • 李正良
  • 李熙
  • 谢进
  • 郭惠勇
  • 闫维明
  • 陈立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悦; 唐贞云; 刘豪
    • 摘要: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一种典型有效的结构响应被动控制装置。为解决已有报道中缺乏不同参数影响下TLD对高层结构的频域减震规律试验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了TLD-结构振动台实时子结构试验系统,通过一系列正弦激励试验,研究了不同参数下TLD对高层结构的频域减震性能。分别讨论了地震动频率与结构一阶频率比、TLD频率与结构一阶频率比、TLD与结构质量比、结构阻尼比以及正弦波输入幅值对TLD减震性能的频域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输入荷载频率与TLD频率均为结构一阶频率时,TLD对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减震综合效果最好,且在此频率比下,TLD减震效果随阻尼比增大而变差,但受输入幅值影响不明显;当输入荷载频率与TLD频率偏离结构频率时,除输入荷载频率低于结构频率时产生较大的负作用外,其余情况下TLD均不会明显增加结构的地震响应。TLD更适用于控制小阻尼比结构的共振响应成分,对远离结构自振频率的频率成分减震效果较差,且对小于结构自振频率的成分可能产生较大不利作用。
    • 郑继周; 韩翔; 郭浩然; 侯加林; 薛新宇
    • 摘要: 在液体晃动引起的横向力和倾覆力矩作用下,喷雾机本体及喷杆系统的平衡均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行驶稳定性和施药效果。为此,以常用的矩形药箱为研究对象,以压电式力传感器为主要测量元件,设计并构建了实验系统,探讨了液体深度、激励幅值和激励频率等因素对液体晃动力矩的影响规律,并将实验结果与基于浅水波理论的线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液体深度和液体晃动幅度较小时,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较好;液体大幅晃动时,线性模型适用性较差;液体运动不受限制时,晃动力矩远远大于惯性力矩。
    • 孙德华; 谢进; 秦承武; 杨磊; 刘景阳
    • 摘要: 该文在通常的双稳态变势能函数压电俘能器中,通过在运动磁铁的两侧分别加装固定磁铁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多稳态变势能函数压电俘能器结构。基于扩展的哈密顿原理建立了俘能器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系统的势能函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俘能器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特性和俘能特性。结果表明,多稳态对称变势能函数压电俘能器在较高的外频激励下具有较好的俘能性能,而多稳态非对称变势能函数压电俘能器在低频的外激励下也具有较好的俘能性能。
    • 王国威; 张鹏; 卢文胜
    • 摘要: 索网幕墙采光顶通常支承于两相邻结构之间,但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移振动将作为支座激励导致悬索构件发生过度张拉或松弛现象。为研究悬索在端部支座简谐及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响应,首先,以综合考虑垂跨比、索力及轴向刚度对悬索振动影响的无量纲变形特征参数αb^(2)为设计变量,对3组悬索试件开展支座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试验,通过改变激励幅值和激励频率设置两组加载工况,分析在不同的αb^(2)下,悬索位移和索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其次,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以理想高斯白噪声模拟悬索支座随机环境激励,基于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悬索动力响应,并讨论αb^(2)、阻尼比及激励强度对位移、索力响应谱及均方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支座简谐及随机激励下,悬索位移和索力响应均随αb^(2)、阻尼比的增加而降低,随激励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对于αb^(2)较大的悬索,其位移和索力响应对支座的随机激励更敏感。2)当阻尼比小于0.1时,随着阻尼比的增加,悬索在随机激励下的位移和索力响应分别降低60.9%和67.5%,此阶段下悬索的动力响应对阻尼比变化的敏感性较高,且增加阻尼带来的抑制效果显著。3)当支座简谐激励和索力相同时,垂跨比的变化对悬索的动位移影响较低,但对索力的影响较大,其中垂跨比较小的悬索索力变化更剧烈。
    • 尹翔鸿; 王轲; 陈国平; 杨立兵
    • 摘要: 目的使用简谐激励替代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某典型铝合金试验件在简谐激励和随机平直谱激励下的疲劳寿命,分析2种工况下试验件寿命相等时激励的等效关系。进行一组定频激励试验和一组谱激励试验,对比试验结果,验证在某典型铝合金试验件上利用简谐激励替代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的可行性。结果通过试验与仿真技术,对2024-T4铝合金试验件在一定频率非共振简谐激励和随机平直谱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疲劳寿命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激励作用下试验件寿命相同时载荷的等效关系。结论基于损伤等效,工程中可以使用简谐激励代替随机平直谱激励进行振动疲劳试验,从而解决了一类振动疲劳试验加载困难的问题,实现振动疲劳的试验加速。
    • 倪维宇; 张横; 姚胜卫
    • 摘要: 目的为得到抗振性能良好的板壳结构,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文中提出一种板壳阻尼复合结构多尺度优化设计方法。方法以动柔度为目标,建立频域激励下和固定频率点激励下板壳阻尼复合结构中阻尼材料宏观分布和微结构协同设计的多尺度问题的数学模型,推导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并基于移动渐近线法求解优化数学模型。结果所提多尺度设计方法可以有效获得板壳结构最优阻尼材料宏观布局和最优阻尼复合材料微结构构型,提高了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同时结果也表明涂敷阻尼复合材料结构的振动响应相较于仅涂敷单一阻尼材料的振动响应大幅减小。结论研究表明,不同激励频率下阻尼材料的宏观分布形态不同,阻尼材料主要分布于结构模态振型位移的最大处和支撑端,通过加强结构的刚度,抑制了结构变形,减小了振动响应。微结构构型基本类似,其基本形态都是低刚度、高阻尼材料呈条状分布,条状分布的阻尼复合材料微结构在受弯方向上的刚度较大,可以有效抵制结构的弯曲变形。
    • 李胜远; 郑龙席
    • 摘要: 为分析磁轴承激励下转子系统的振动机理,应用一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双盘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磁轴承激励下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同向旋转的扫频激励力激发了转子系统的正进动模态,而反向旋转的扫频激励力激发了转子系统的反进动模态,两种情况下转子系统均以圆轨迹进动;由于单向简谐激励力可以分解为同向旋转激励力和反向旋转激励力之和,因此在单向简谐扫频激励力作用下,转子系统的反进动和正进动模态均被激发,转子系统以椭圆轨迹进动;在双向简谐扫频激励力作用下,转子系统的进动方向和进动轨迹取决于两个激励力的相位差.研究成果为评估高压压缩机转子系统稳定性时磁轴承激励方案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 牛斌; 闫家铭; 毛玉明; 刘海洋
    • 摘要: 为减小薄壁加筋结构在动态环境下的振动,提出了加筋肋布局和阻尼层拓扑一体化设计方法.以含表层阻尼材料的薄壁加筋板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阻尼材料惩罚模型与基结构优化方法,引入筋条密度和阻尼单元密度两类独立设计变量,考虑筋条和阻尼材料的体积约束,建立最小化动态柔度的阻尼材料拓扑和筋条布局的协同优化模型,实现面向动态响应最小化的含阻尼层的薄壁加筋结构最优设计.通过不同阻尼、不同频率下的含表面阻尼层加筋板的多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 张新亚; 雷晓燕; 罗锟
    • 摘要: 高架轨道桥梁结构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已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研究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控制高架轨道箱梁桥振动的效果,以铁路32 m简支箱梁桥为原型,以10∶1为几何缩尺比,设计制作了轨道箱梁结构相似试验模型,并制作了可调谐TMD减振装置.在验证试验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分别附加控制1阶、2阶模态振动的TMD,通过对试验模型进行单点激振试验得到测点减振前后的振动响应,分析了TMD对箱梁桥的减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安装1阶、2阶TMD之前,在模态自振频率附近,振动响应出现了明显峰值;安装TMD之后,翼板和腹板的加速度有效值在模态频率附近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并且激振频率越接近自振频率,TMD减振效果越好;当TMD质量比为0.02时的减振效果优于0.01.
    • 王国旭; 丁虎; 陈立群
    • 摘要: 研究了简谐激励下双弹簧非线性能量阱(NES)的优化问题.建立了线性振子(LO)附加NES的动力学方程,通过Runge-Kutta法计算系统响应.以最小化LO扫频区间的稳态位移振幅最大值为目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和参数分析方法优化NES的参数,并对比线性吸振器(LVA)的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LVA, NES实现较好减振效果的弹簧刚度范围更大,NES的较优参数区域和幅频响应容易受激励幅值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