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捕集

二氧化碳捕集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89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68821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洁净煤技术、天然气化工、中国石化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气体净化技术交流会暨2014年煤化工脱硫、脱碳技术研讨会等;二氧化碳捕集的相关文献由2206位作者贡献,包括郜时旺、刘练波、郭东方等。

二氧化碳捕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8219 占比:99.95%

总计:688548篇

二氧化碳捕集—发文趋势图

二氧化碳捕集

-研究学者

  • 郜时旺
  • 刘练波
  • 郭东方
  • 王金意
  • 牛红伟
  • 陆诗建
  • 李清方
  • 王辉
  • 许世森
  • 刘海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永生
    • 摘要: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可以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就“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提交了提案。
    • 杨逸如; 沈中杰; 刘海峰
    • 摘要: 为降低高炉炼铁过程的能耗,提出了一种通过煤气化炉实现喷吹粉煤气化,然后向高炉直接喷吹高温合成气的高炉-气化炉(blast furnace-gasifying furnace,BF-GF)流程,并建立基于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流程计算模型。与原有流程相比,粉煤在气化炉中的气化过程采用纯氧气化,出产的高温合成气成分温度调节性好,可弥补传统富氧鼓风操作的动能损失等不足。计算结果表明:在仅替换补吹粉煤的高炉-气化炉-1(BF-GF-1)流程中,整体能耗由普通高炉的529.07 kgce/tFe降低为498.86 kgce/tFe,而在改用高温煤气配合纯氧直接鼓风的高炉-气化炉-2(BF-GF-2)流程中,整体能耗进一步下降为483.72 kgce/tFe。在降低能耗的同时,由于入炉煤气中的含氮量降低,两种流程出口煤气中的CO的体积分数分别由24%提高到30.4%和40.6%,煤气热值相较于普通高炉的煤气热值分别大幅度上升26.6%和69.0%。在考虑煤气燃烧放热后的CO_(2)脱除能耗的情况下,高炉-气化炉流程的能耗优势进一步扩大,相比普通高炉的能耗分别下降44.36 kgce/tFe和73.32 kgce/tFe。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气化炉进行粉煤气化后的高炉-气化炉流程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同时尾气中富集的CO_(2)便于后续脱除,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工艺实施奠定基础。
    • 摘要: 节能环保: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改造,汽轮发电机组系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碳减排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建设和运营。七、碳减排贷款的标准是什么?贷款投向:贷款涉及的项目属于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
    • 王伟健
    • 摘要: 目前,国内二氧化碳捕集工程都是分塔模式,为水洗塔、吸收塔与再生塔三塔运行。本文在掌握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原理及工艺流程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性和先进性,并从工艺流程、占地、能耗等相关因素入手,提出了将水洗塔与吸收塔合建,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洗、吸收、洗涤多功能塔,以解决部分问题,确保后续二氧化碳捕集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 摘要: 近日,南化研究院邀请专家组,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专项"膜法捕集CO_(2)技术及工业示范"项目膜法捕集CO_(2)工业示范装置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显示,该示范装置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次现场测试第三方考核专家组由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常州大学、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 李淼; 赵虹; 姜标; 陈思远; 闫龙
    • 摘要: 煤制电石(CaC_(2))乙炔工艺在我国煤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关键中间体CaC_(2)的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反应温度高、能耗大、CO_(2)排放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石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发绿色环保的煤制电石替代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采用BaC_(2)替代CaC_(2)作为煤制乙炔工艺的关键中间体,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aC_(2)合成反应体系的特点,并在1550°C进行了合成BaC_(2)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以BaC_(2)替代CaC_(2)为煤制乙炔的关键中间体、通过BaCO_(3)-BaC_(2)-Ba(OH)_(2)-BaCO_(3)的钡循环将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新路线,具有反应温度低、零CO_(2)排放、联产CO、固废排放少等优点,可以为现代煤化工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钟骅
    • 摘要: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短期内实现清洁能源结构性转变仍有不少困难。因此,可实现化石能源深度减排与二氧化碳行业利用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将会成为我国完成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 张凡; 王树众; 李艳辉; 杨健乔; 孙圣瀚
    • 摘要: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对制造业的通用型碳减排对策和重点行业的低碳工艺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商业应用、阐释了技术发展瓶颈。文中指出:制造业减排通用对策包括源头减量,使用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低碳生产工艺主要有氢气直接还原生产钢铁、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制生物油等;钢铁、化工、建材、石化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行业,应当选择适应各自生产过程的减排对策为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 刘芳芳(文/图)
    • 摘要: 2月24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二氧化碳压缩机组联动试车一次成功,为下一步装置开车奠定基础。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郑鹏; 李蔚玲; 郭亚飞; 孙健; 王瑞林; 赵传文
    • 摘要: 搭建了鼓泡床碳酸化反应器,研究常温常压下电石渣直接液相碳酸化矿化封存CO_(2)的能力,揭示了重要操作参数表观气速、液固比和CO_(2)浓度对电石渣矿化封存CO_(2)能力和碳酸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构建响应面模型,分析各参数对电石渣碳酸化效率的影响强度,优化获得最大碳酸化效率及相应操作工况。结果表明,增加气速有利于钙离子溶解和CO_(2)吸收,但反应器中过高气速易导致气相通道效应,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当液固比降低,溶液中钙离子浓度提高,更有利于碳酸化反应,但液固比过低会影响固液间传质。适当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提高碳酸化效率,但CO_(2)浓度增至到一定值后,对碳酸化效率影响降低。响应面建模分析发现,各因素对碳酸化效率影响顺序为:液固比>CO_(2)浓度>表观气速。优化结果发现碳酸化效率最高为93.58%,工况为表观气速0.07m/s,液固比为8.26mL/g和CO_(2)体积分数为20.91%。研究可知,鼓泡床中常温常压下电石渣直接液相加速碳酸化反应,具有较大的CO_(2)固定量和高的碳酸化效率,实验结果为电石渣加速矿化封存CO_(2)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