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94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经济、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1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41351篇;相关期刊688种,包括瞭望、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二届长三角能源论坛暨第二届江苏-欧洲新能源国际会议、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再生能源的相关文献由6263位作者贡献,包括裴玮、邓卫、李金平等。

再生能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1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1351 占比:99.20%

总计:142486篇

再生能源—发文趋势图

再生能源

-研究学者

  • 裴玮
  • 邓卫
  • 李金平
  • 堤和久
  • 张磊
  • 赵勇
  • 丁坤
  • 江莉龙
  • 罗宇
  • 丁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子轩; 洪晨; 李再兴; 邢奕; 李益飞; 杨健; 秦岩; 赵秀梅
    • 摘要: 探究了菌渣的水热液化转换成生物油燃料的过程.结果 表明,抗生素菌渣在260°C、保留时间是135 min时,获得最大的生物油产率(28.01%).通过6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加入催化剂后,生物油产率最大的是Na2CO3 (36.06%)和NaOH(36.31%).碱催化的生物油的含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41.16% ~ 49.74%之间,而酸催化产生的生物油含氮化合物的量在57.62%~ 59.32%之间.通过调节催化剂Na2CO3、NaOH的添加量发现,在投加量为8%时,生物油含氮量均最低,Na2CO3和NaOH催化产生的生物油组分的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9.12%和35.67%.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0%时,对氧的脱除效果都最好,分别为32.12%和29.02%,此时产生的生物油的热值达到最大(达到33.3220和34.7320MJ·kg-1).
    • 马晓
    • 摘要: 由张掖市宏金雁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布号CN 113214859A,公布日期2021-08-06)“一种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环保处理设备”,公开了一种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环保处理设备,该设备釜体上方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正上方安装有电动机;3个转杆外壁的多个搅拌杆交叉且均匀分布,大大提高搅拌范围,从而提高搅拌效率,使裂解更加充分;净化箱使废气中的刺激性气味以及杂质大大降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钟锐; 张玉平; 肖胜亮; 王学勇
    • 摘要: 为实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屋顶的绿色节能,文章基于绿色建筑原理,结合种植屋面发展现状,设计提出了CMS绿色节能建筑屋顶。该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改进了普通种植屋面维护困难的缺点,同时,减轻屋面荷载,保护屋面构造,进一步提升了其优势,期望能有效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屋顶绿色节能问题。
    • 刘庆祎; 肖桐; 孙文杰; 张家豪; 刘昌会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一次能源紧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相变储热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人们开始将相变材料同其他物质相结合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纳米二氧化钛具有低成本、无毒、高导电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等优点,现已被广泛研究用于相变储热领域。本文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在相变储能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从纳米二氧化钛在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功能出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纳米二氧化钛在定型相变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2)纳米二氧化钛在其他功能相变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纳米二氧化钛在相变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 俞李斌; 顾新壮; 窦蓬勃; 林俊光; 张曦; 赵申轶; 代彦军
    • 摘要: 以贵州省某未来低碳社区为例进行负荷分析,并研究了以电定热和以冷定电2种运行策略下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量(N_(el))和溴化锂机组制冷量(Q_(ac))对市外电网输入电量(E_(grid))、天然气消耗量(V_(ng))、生物质原料消耗量(m_(bio))和CO_(2)气体减排率(C_(cer))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社区全年耗电量、采暖负荷和冷负荷分别为8.28×10^(8)(kW·h)/a、2.457×10^(9) MJ/a和1.564×10^(9) MJ/a,所占比例分别为42.57%、35.1%和22.33%;当N_(el)和Q_(ac)分别为2064 kW和1900 kW时,2种运行策略下住宅1区的E_(grid)、V_(ng)和m_(bio)分别为0 kW、2971 kW、5392 kW和0 kW、2701 kW、6488 kW,C_(cer)最大值为71%。
    • 周云龙; 林东尧; 叶校源; 孙博
    •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牺牲剂、Pt/TiO_(2)为催化剂,研究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不同组分以及液相环境的pH、常见阴阳离子的加入对光催化制氢的影响。利用XRD、TGA和UV-vis DRS表征玉米秸秆的组分和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pH=5~7时制氢量适中、pH10时制氢得到提升;强酸阴离子、强碱金属离子对该体系制氢无影响;CO_(3)^(2-)和HPO_(4)^(-)对制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Fe^(3+)、Cu^(2+)和Zn^(2+)因其氧化性强弱顺序和弱电离性对制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离子对制氢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
    • 徐至; 黄康
    • 摘要: 具有高离子选择性和高电导率的离子传导膜对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液流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构建多孔离子传导膜以应对传统隔膜普遍存在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导率之间的权衡效应。本综述从无机多孔离子传导膜、有机多孔离子传导膜以及多孔离子传导复合膜三个方面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多孔离子传导膜作为电池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中的前沿性工作,并指出未来多孔离子传导电池隔膜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多孔膜结构的调控、高性能多孔膜材料的开发以及多孔膜在新型电池中的应用。
    • 张东; 张瑞; 张彬; 安周建; 雷彻
    • 摘要: 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用于冷热电联产系统中,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实现冷热电供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数学建模、运行策略、能源管理、多维评价、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现有研究,从能源禀赋、供需整合与多尺度建模、多能互补供能、系统评价体系、系统集成优化多方面指明未来该系统的研究可从多尺度建模、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完善系统评价体系以及系统优化与实时调控等方面进行,为得到更为全面高效稳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提供新思路。
    • 张凡; 王树众; 李艳辉; 杨健乔; 孙圣瀚
    • 摘要: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对制造业的通用型碳减排对策和重点行业的低碳工艺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商业应用、阐释了技术发展瓶颈。文中指出:制造业减排通用对策包括源头减量,使用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低碳生产工艺主要有氢气直接还原生产钢铁、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制生物油等;钢铁、化工、建材、石化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行业,应当选择适应各自生产过程的减排对策为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 摘要: 黄应平,男,1964年出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副校长,Alan G.MaeDiarmid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农田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