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121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4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等;
初中语文教材的相关文献由1170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晓奕、余映潮、汪洋等。
初中语文教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4篇
占比:100.00%
总计:1214篇
初中语文教材
-研究学者
- 马晓奕
- 余映潮
- 汪洋
- 范守纲
- 刘勇1
- 刘恩樵
- 周颖
- 孙园园
- 孙陈培
- 莫欢丹
- 赵林林
- 霍红旗
- 于九录
- 何平
- 余桄冰
- 冯善亮
- 凌丽
- 刘勇
- 刘建华
- 刘朝晖
- 刘红
- 吴卓
- 周桂香
- 周江生
- 唐晓莉
- 姚莹
- 宋培修
- 宋慧敏
- 屠忻悦
- 庞静静
- 张会杰
- 张富
- 张海红
- 张爱萍
- 张玉艳
- 张玲
- 张远钦
- 徐挺进
- 成巧云
- 戴丽
- 房庆
- 施雅君
- 李兆聪
- 李建军
- 李晓琳
- 李沙
- 李粤红
- 林红艳
- 殷燕
- 毛小强
-
-
边晓倩
- 《散文百家》
| 2020年
-
摘要: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提供参考和媒介作用.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领会教材编纂的意图和特点,满足教学活动要求,同时还需要能够将教材内容更好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材应用对策.
-
-
马月茹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0年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重视经典性,尤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样的课程思路和部编版教材编写思路的指导下,为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编选了古代优秀文化作品,课内古诗词选编了杜甫的三首诗歌,分别为七年级下册《望岳》、八年级上册《春望》和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三首诗歌呈现出序列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同时又有内容上的深化,故而其教学亦应凸显出序列化特征。
-
-
吴雅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通讯中有大量的新闻事实,是记者多方采访所得。作为“活动·探究”单元“X”文本阅读,我们参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编写体例,采用设置旁批和阅读提示两种方式呈现如下。
-
-
余映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尝试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训练,也是有据可依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课文,有不少是小说。五下第二单元特地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的小说片段赏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九上安排了“尝试创作”的作文训练。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安排了8次作文训练,其中就有“诗歌试作”“散文试作”“小小说试作”三次训练。
-
-
任美烨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部分涉及到诸多领域的知识,包括像历史、体育、自然等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学习是学生考试的必考环节,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语文内容。有效的现代文阅读学习,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现代文教学的有效性,重新审视当下现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加以解决,以此来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以下几点是提升语文现代文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望具有参考价值。
-
-
马嫣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人文素养反应个体的内在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简言之即是最终以人为对象所展现的内在品质。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其可以弥补当代人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环节要充分挖掘,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树立初中生优秀的人格,同时,还能够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
-
李庆陆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古诗词10课37首,加上"课外古诗词诵读"48首,共有85首,时间从先秦到近代,跨越2000多年,体裁包括诗、词、曲,内容有山水诗、咏物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等。笔者在听一线教师上古诗词阅读课时发现,多数老师先是正字正音,让学生熟读,然后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接着背诵默写,最后布置作业。笔者认为,这种教学安排是有失偏颇的。
-
-
仇定荣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0年
-
摘要:
古典诗词,凝练典雅,字字匠心,句句传情。统编版语文教材,对之情有独钟,不仅篇目飙升,数量倍增,更是探本溯源,将其作为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精心呵护着,时刻侍弄着。既然古诗词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彰显其独特魅力呢?在此,笔者就以江苏三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常州、无锡、泰州)的同题异构课《饮酒》(其五)与《春望》两首古诗词组合教学为例,探索并梳理出古诗词教学的几个着眼点和关键词。
-
-
吴惠萍
- 《第二课堂(D)》
| 2020年
-
摘要:
教材编写要求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设计的改革,是希望语文教学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实现名著阅读课程化,把课外阅读科学、有效纳入常规教学中,来解决语文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痼疾。每册名著导读体例的改编体现在"专题探究"部分,列出3~4个专题探究作为可供学生选择的阅读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个体阅读和群体共读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完成专题任务,真正实现导读的教学要求。
-
-
宋久峰
- 《教育(周刊)》
| 2020年
-
摘要:
《骆驼祥子》是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课外必读书目之一。小说围绕祥子买车、失车的起落人生,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北平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一般教师进行阅读指导,都以车的三次得失为线索,但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祥子作为一名北平城市贫民,他的生活轨迹是与北平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果忽略时间线,不仅作品中精彩的民俗文化会有遗失,有时连人物行为都显得莫名其妙。因此,笔者在指导阅读时,特别强调整理时间线,不但发现祥子的生活轨迹与北平时令节日联系紧密,他与他的“五个秋天”具有特殊意义,而且整理出了祥子在各阶段的确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