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4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48497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成才之路、考试周刊、中学教学参考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等;体育与健康课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明善、唐云杰、余建国等。
体育与健康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497篇
占比:98.89%
总计:49042篇
体育与健康课
-研究学者
- 肖明善
- 唐云杰
- 余建国
- 冯登森
- 吴旭东
- 王石峰
- 管水法
- 丁赛红
- 俞建东
- 修红
- 修红1
- 刁国炎
- 刘梅
- 刘玉红
- 刘琦
- 刘羽梦
- 吕彬
- 吴键
- 吴鹤林
- 周劲锋
- 唐云杰1
- 孙连宇
- 张坤
- 张延峰
- 张志前
- 慕翠翠
- 时立新
- 李勇赋
- 李晓东
- 李煜霞
- 李纳
- 李高杰
- 林恩龙
- 林文君
- 柯谷鑫
- 樊向前
- 段劲并
- 沈友兵
- 温晓玲
- 潘建芬
- 王安宁
- 王庆
- 王晓光
- 王来成
- 王金保
- 王鲁
- 耿培新
- 肖明善2
- 袁世龙
- 訾静
-
-
王博
-
-
摘要:
在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推动之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开始设立,这也表明国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正在逐渐重视起来。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每一名同学的性格特点,对每一名同学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进行引导,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实现全面综合的发展战略。因此本文先简单陈述了该课程对培育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之后针对该项培养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培养计划提供一些的考价值。
-
-
张宇
-
-
摘要:
体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它既可以让学生进行精神上和身心上的放松,也能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但是高中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较大,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现实生活中部分高中生体质相对较差,免疫力也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运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追求“有效学练”,为学生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
-
-
邓轶轩
-
-
摘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而体能状况是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不但将体能定为必修必学内容,还建议在必修选学的模块课教学中每节课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其实,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合计约6分钟)也应纳入体能训练之中,这就意味着在每节模块课的教学中体能训练有近16分钟,时间占比几乎与技能教学相同。
-
-
罗鑫;
张云丽
-
-
摘要:
目的:为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既能掌握运动技能,又能通过运动获得健康,经过相关文献分析研究,建立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方法:通过实验对比,解析该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1)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影响不显著;(2)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结论: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可以在不影响运动技能掌握的前提下,改善学生的健康行为。
-
-
秦广平
-
-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已然成为当前中学教学开展的共同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在体育与健康开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中学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效果。基于此,笔者以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念为文章切入点,简单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现状,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策略。希望会对相关教育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
-
徐惠;
郭书华;
吉星;
潘建芬
-
-
摘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并将体能模块列为必修必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段必须修满1学分共18课时。同时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高中阶段要通过体能必修必学模块、体能课课练、体能锻炼课的教学以及课余体育训练,教授学生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自身体能和健康的责任感,提高学生个性化身体管理和健康规划能力,助力运动技能掌握,实现终身体能教育,发展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
杨刚
-
-
摘要:
新课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旨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对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走班课教学的形式、方法、内容也更有特色、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该文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走班课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并结合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的实际情况,对高中体育走班课教学模式需要提升改进之处进行探讨.
-
-
吴学治
-
-
摘要: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手段,推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高效完成。作为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师,要给予学生诸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思维,让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体魄面对社会、学校的生活,以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分层教学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
傅峥
-
-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也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通过不断创新,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趣味田径体育形式的有效运用,使枯燥、单一的体育与健康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
-
韩卫卫
-
-
摘要:
1+1+n模式,即"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学科教学当中所采取的一项全新方案.它需要我们将传统的线下教学,与新兴的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发挥出有效的协同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生处于身心正在进行生长发育的阶段,提升"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质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本文就以探讨1+1+n模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实践.
-
-
何强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
| 2021年
-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必不可缺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如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授课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优势与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
-
阿克尼白克·玉苏甫汗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该课程获得了体育与健康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锻炼习惯和健康.它强调训练学生获得良好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将“基础”定为体育和健康的四个特征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前三个层次,应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视为“基础”.尤其是1级课程是小学生从初次接触幼儿园的全面课程过渡到小学的子课程的起点.体育和健康课程应被视为对本课程的启发,“基础”功能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实施课程时并未注意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质.例如,小学体育设计要求与初中相同,小学体育课缺乏童年和幸福感,而小学体育设施是成人化等.
-
-
顾静
- 《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客观了解湖北省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本文对湖北省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湖北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同时存在体育课被挤占、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授课形式过于传统、模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本次调研使较客观、全面地掌握了湖北省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成绩、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
-
-
毛俊杰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与小学,中学体育学习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不同,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使青少年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目前高中体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深度掌握.越是复杂的技术动作就越需要更多、更具体的反馈信息.高中学生需要接受比中小学生更多的运动学习反馈信息,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技能.
-
-
何成飞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
| 2020年
-
摘要:
盲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鼓励在校教师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为此,本人在主持的课题《视障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校本教材应用研究》中,大胆尝试,开发了民族体育校本课程.本文论述了民族体育融入校本课程的意义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开发与实施案例.
-
-
彭兴吉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所生存的世界展示出新的持点: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经济发展持续化、教育发展终身化.这样的一个特征使得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各类人材的较量.对人材的要求不单纯是智力,还包括体力、心理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要求.而这其中,健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挥出体育对健康素质形成的重要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生活品质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的发展,健康内涵的扩大让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以外的健康因素.
-
-
何庆波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18年
-
摘要: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学习身体健康知识、体育技能与方法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
-
-
-
程博伟
- 《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峰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教学的呆板、枯燥的特点.把定向运动引入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