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49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9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4540篇;相关期刊1589种,包括中国宗教、阿拉伯世界研究、东南亚研究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张家口·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原养生保健产业发展论坛峰会等;伊斯兰教的相关文献由4485位作者贡献,包括从恩霖、马明良、孔远志等。

伊斯兰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9 占比:55.41%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4540 占比:44.14%

总计:10286篇

伊斯兰教—发文趋势图

伊斯兰教

-研究学者

  • 从恩霖
  • 马明良
  • 孔远志
  • 马雷石
  • 黄陵渝
  • 陈国光
  • 穆卫宾
  • 马利强
  • 马平
  • 马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少青; 和红梅
    • 摘要: 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民族国家,土耳其国家认同的形成,经历了前奥斯曼帝国时期、奥斯曼帝国早中期、奥斯曼帝国晚期及土耳其共和国时期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土耳其国家认同发生了重要变化。面对深刻的生存危机,晚期的奥斯曼帝国开始改革其基于伊斯兰教的国家认同方略,试图以公民化的“奥斯曼民族”整合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族裔)和宗教群体,在遭遇失败之后,开始系统地诉诸于以世俗主义的语言、文化及族裔为中心的国家认同策略。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加入欧盟愿景的渐行渐远,以及全球形形色色民族主义特别是宗教民族主义的兴起,长期遭到压制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开始卷土重来。新的世纪,土耳其能否经受得住所谓“温和伊斯兰主义”和新奥斯曼主义的侵蚀,从而摆脱亨廷顿所断言的“无所适从的国家”的困境,是值得中外学界关注的一件大事。
    • 刘霞
    • 摘要: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周围的汉族、回族、藏族等称之为“撒拉”。在汉文史籍中也有“撒拉尔”“沙刺”“撒刺”等10多个译名。因信仰伊斯兰教,故也称为“撒拉回”。撒拉族在元朝时期东迁定居循化后社会制度初步发展,明朝时,中央政权为了加强对河湟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与管理,在循化地区正式制定了土司制度,撒拉族的土司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在撒拉族的社会发展中与土司制度相配合的是宗教上的尕最制度,尕最是神权统治的最高代表,是精神上的统治者,也是当地伊斯兰教中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在当时的撒拉族地区,政治势力与宗教势力相结合,这是撒拉族一个有别于其他伊斯兰教民族的显著特点,对撒拉族社会及宗教生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付晓
    • 摘要: 耶路撒冷必须亲眼见证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古老而摩登的城市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耶路撒冷老城也是三大宗教圣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耶路撒冷叹为观止的美在于新旧交融,既神圣又世俗。想象一下,在拥有1500年历史的城堡里与全球领导人建立联系,在可以追溯到希律王时代的地下采石场享受盛宴,或者在熙熙攘攘、美味可口的市场里喝一杯啤酒。除了耶路撒冷,多元文化的古物与现代生活的最佳特征融合得如此之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耶路撒冷及其精心保存的建筑和文物跨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这座城市的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历史遗址可以转化为令人惊叹的场馆,为会议带来独特的附加价值。
    • 郭雪琪
    • 摘要: 帖木儿帝国是十四世纪后期至十五世纪以中亚河中地区为中心的大帝国,其创建者帖木儿是继成吉思汗之后又一个出自游牧民族的征服者。帖木儿出身低微,但其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坚韧不拔、慷慨大方的品质,而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与谋略,最终在群雄环伺、征伐割据的中亚地区脱颖而出。伊斯兰教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有利的国际环境给帖木儿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正是在这种内外原因的作用之下,帖木儿最终于1370年在巴里黑建立政权,成功崛起。帖木儿帝国的建立使得分裂割据的河中地区再度统一,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伊斯兰教在该地区得到了深入发展。但帖木儿的统一征服战争也给中亚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 摘要: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沈斌委员7日代表宗教界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更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沈斌说,只有教规整肃,才能纯正信仰;只有教风严整,才能树立形象。教风问题关系到宗教自身的健康传承乃至生死存亡。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有一些沿革下来的良好传统和教规制度,但现实中有些地方存在无规可用、有规不用、有规没用的情况。
    • 李文扬
    • 摘要: 中国人有信仰吗?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一些中国人也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些人说:中国人大多不信教,拜神也是今天拜佛,明天拜道,没个准;你看,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东正教徒,信教多么虔诚,那才叫信仰!真不可思议:一个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信仰,怎样走过来?一个伟大的新中国,没有信仰,怎样屹立世界?
    • 何少萍
    • 摘要: 一直以来,美国青少年文学是文学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美国青少年文学中的理论观点、内容构思、思想主题都不同于中国青少年文学作品。而进一步探究美国青少年文学的特点,深层次了解美国文学教育的方式与机制,对持续推动中国文学教育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阿米娜的声音》一书以主人公阿米娜的人生成长为线索,向人们讲述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发展及美国青少年的生活成长方式。全书阐述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伊斯兰教对美国青少年的影响。
    • 李文刚
    • 摘要: 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是非洲三大宗教。历史上,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以不同方式传入非洲,在与传统宗教的长期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呈现出明显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成为本土化程度颇深的非洲伊斯兰教。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虽然有矛盾和冲突,但二者之间的和平共处与竞争关系是主流。外来宗教适应非洲环境的本土化经验、不同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尊重宗教的多样性对于保持非洲宗教关系的总体稳定,构建和谐宗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丁俊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统筹推进治国理政和大国外交的新理念新方略。近年来,各种极端主义势力肆意歪曲伊斯兰教教义教理,蓄意制造文明断层线,挑起文明冲突,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与宗教和顺,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带来挑战。无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野看,还是从开展国际交往合作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看,做好去极端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正本清源,扬正抑邪,正确阐发和平中道思想,批驳极端主义歪理邪说,对内致力于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积极促进文明交往互鉴与民心相通,助力构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伊斯兰教界和中国穆斯林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 孟锦慧
    • 摘要: 塔吉克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背景塔吉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帕米尔高原东部伊朗语支部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及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地。语言属印欧语系,多信伊斯兰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地处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之间。诸山谷地大多在海拔三千米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