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犹太教

犹太教

犹太教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2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世界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531篇;相关期刊503种,包括中国宗教、中国天主教、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武汉大学2014年历史学博士论坛、2013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等;犹太教的相关文献由670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有德、胡浩、张平等。

犹太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9 占比:14.3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4531 占比:85.44%

总计:5303篇

犹太教—发文趋势图

犹太教

-研究学者

  • 傅有德
  • 胡浩
  • 张平
  • 佚名
  • 孙珍
  • 陈德群
  • Arony
  • 孟振华
  • 徐新
  • 车凤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于然
    • 摘要: 将犹太民族整体作为憎恨对象的反犹主义,是历史上一种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人间仇恨行为。反犹主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古代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神学冲突为反犹主义奠定了文化根源。中世纪以后,欧洲基督教世界对犹太人大肆驱逐、无端诽谤以及日益加剧的经济剥削,极大加剧了两者的矛盾。近现代以来,欧洲基督教反犹主义与种族主义一拍即合,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宗族灭绝式大屠杀。面对民族危机,一些犹太知识分子开始对本民族命运进行反思与呼吁,进而产生犹太复国主义,最终推动以色列建立。
    • 贺楚涵
    • 摘要: 纵观当下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观众们已经对那种“绝对完美”的“傻白甜”“圣母白莲花”等形象不再买账,反而更青睐于那些虽然有瑕疵但是却更加立体、真实,贴近于生活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讽刺性意味的现实主义题材喜剧。对于作品中所讽刺的对象观众们一直众说纷纭,大多数观众认为讽刺的是夏洛克一类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但还有一部分观众则认为作品是在讽刺看似正义善良,实则违背契约精神的基督教徒。那么今天我们就用“非绝对”的新眼光、新视角重新走进莎翁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探寻这场正义仁慈与残忍暴力对抗背后的秘密。
    • 付晓
    • 摘要: 耶路撒冷必须亲眼见证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古老而摩登的城市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耶路撒冷老城也是三大宗教圣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耶路撒冷叹为观止的美在于新旧交融,既神圣又世俗。想象一下,在拥有1500年历史的城堡里与全球领导人建立联系,在可以追溯到希律王时代的地下采石场享受盛宴,或者在熙熙攘攘、美味可口的市场里喝一杯啤酒。除了耶路撒冷,多元文化的古物与现代生活的最佳特征融合得如此之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耶路撒冷及其精心保存的建筑和文物跨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这座城市的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历史遗址可以转化为令人惊叹的场馆,为会议带来独特的附加价值。
    • 张存信
    • 摘要: 圣经中多处讲到牛膝草(出12:22;肋14:4—7,49—52;户19:6—10,18;列上4:33—34;咏51:7—10;希9:19—20)。牛膝草别称神香草、柳薄荷(Hyssop),分布在从地中海到中亚地区。牛膝草是犹太教的传统圣草,以色列人有吃它来净化身体的习俗,也常用来净化神圣的祭坛。牛膝草和薄荷一样,是一种香味药草,气味芳香宜人,可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精油可用于芳香疗法,叶可作为外用药,治疗跌打损伤、溃疡。
    • 吕厚量
    • 摘要: 弗拉维乌斯·约瑟福斯在其《犹太古事记》1~4卷中复述了摩西五经的主要内容。他的叙述基本上遵循着更早的《希伯来圣经》和七十子译本树立的典范,但与此同时也与同时代犹太教所信奉的传统版本存在着显著差异。一方面,约瑟福斯在《犹太古事记》中借用了希腊化时期传记文学的道德标准、文字风格乃至特定习语,成功地塑造了亚伯拉罕、约瑟、摩西等一系列具备希腊英雄特征的犹太祖先形象。另一方面,他对《圣经》中英雄人物的重构仍旧受到犹太教传统观念的限制,并且不时会受到作者本人对其他民族缔造的古文明持否定态度的影响。上述两种倾向之间形成的张力在约瑟福斯《犹太古事记》中所描述的犹太民族身上留下了若干难以解释的矛盾。
    • 陈浩武
    • 摘要: 黎巴嫩很小,大概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但是,你可不能小看了黎巴嫩,这个小小的国度,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说到黎巴嫩,自然就会联想到腓尼基、迦南、肥沃新月地带,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甚至古埃及这些历史概念。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迦南地"的地方,和犹太教、基督教、希腊神话、琐罗亚斯德教以及伊斯兰教,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周佳
    • 摘要: 乌尔都语文学作品中多用宗教意象和典故,其中有一些意象的来源和含义并非清晰易懂、一成不变,哈丽达·侯赛因短篇小说中"树中人"的形象就是一例.本文试图通过追溯"树中人"的故事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性文本中的流变,结合抄本中的细密画插图,探讨"树中人"的故事传入南亚次大陆的可能途径,说明这一形象发展、变化、交融的过程,找到其可能的原型和传播途径,并由此反观欧洲—中亚—南亚的文化交流过程.
    • 简悦
    • 摘要: 《晃来晃去的人》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二战期间芝加哥犹太青年约瑟夫入伍前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生活.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芝加哥城市社会空间以及犹太移民的家庭生活空间书写,揭示犹太移民在反犹主义浪潮以及犹太教日渐式微现实的双重作用下,所遭受的身份危机,表达出"晃来晃去"的约瑟夫们对于共同体的强烈憧憬.
    • 闫冰
    • 摘要: 犹太教作为宗教当中典型且特殊的一个主要宗教,其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尤其体现在犹太教特殊的时空观念当中。本文以和辻哲郎风土论的理论研究方式对犹太教的信仰与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探究,据此解释犹太教在生存空间上受到了极大考验,却依旧在宗教历史中有着不可忽视地位的原因。同时从犹太教思想发源与多样性的风土尤其沙漠型风土的关联出发,解读其经济伦理思想所具有的独特性。
    • 李俊宇
    • 摘要: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