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宗教

传统宗教

传统宗教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102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中国宗教、科学与无神论、法音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东南亚宗教与区域社会发展学术论坛、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十二五’规划与法学教育发展战略”论坛、2006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等;传统宗教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禹东、朱力平、张新鹰等。

传统宗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5.4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102 占比:94.43%

总计:3285篇

传统宗教—发文趋势图

传统宗教

-研究学者

  • 张禹东
  • 朱力平
  • 张新鹰
  • 毛国庆
  • 赵喜论
  • 何蓉
  • 向阳春
  • 周海金
  • 孙亦平
  • 孙晓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刚
    • 摘要: 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是非洲三大宗教。历史上,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以不同方式传入非洲,在与传统宗教的长期碰撞、交流和融合中,呈现出明显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成为本土化程度颇深的非洲伊斯兰教。非洲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虽然有矛盾和冲突,但二者之间的和平共处与竞争关系是主流。外来宗教适应非洲环境的本土化经验、不同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尊重宗教的多样性对于保持非洲宗教关系的总体稳定,构建和谐宗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张宏明
    • 摘要: 非洲人笃信宗教,对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解释亦源于宗教。宗教与生活的统一构成了非洲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并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非洲传统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内核,传统宗教同样也是非洲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源头。非洲人统一和谐的宇宙观、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注重现世生活的处世态度、群体本位的共同体意识以及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等,均可在传统宗教信仰中寻觅到踪影。目前非洲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非洲人并没有完全丢失传统宗教信仰,传统宗教仍然对非洲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朱东芹
    • 摘要: 论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对菲律宾华人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其特点及成因展开了探讨.随着代际更替和社会融合发展,菲律宾华人宗教信仰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在信仰结构上,新生代日益与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疏离而与主流宗教接近,形成主流宗教居优势而华人传统宗教居劣势的格局;在信仰趋势上,不仅有信徒由华人传统宗教向主流宗教的流动,而且近些年在主流宗教中由天主教向基督教的流动也在加速.华人信仰中心的转移意味着传统宗教作为华人族群边界标识的作用渐趋消解;信仰人群的流动反映了华人正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宗教文化和群体形象,基督教徒的参与尤其突出.
    • 张宏明
    • 摘要: 非洲传统宗教是非洲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非洲价值观念的重要源头,但其学术境遇却十分坎坷,长期被西方学术界排斥在世界宗教体系之外.这种学术境遇既归因于欧美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同时也与非洲和黑人在近代史中的不幸遭遇及非洲传统宗教本身的特点有关.挣脱殖民枷锁的束缚后,非洲传统宗教的学术境遇出现转机.作为政治上"非殖民化"的逻辑延伸,为非洲传统宗教"正名"是非洲文化"去殖民化"运动的组成部分.非洲学者的加盟不仅打破了以往欧美学者垄断非洲传统宗教研究的局面,而且他们凭借语言、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在学术争鸣中赢得了话语权.
    • 张晶盈
    • 摘要: 论文研究分析了华侨地缘性社团和传统宗教的内涵界定、东南亚华侨地缘性社团与传统宗教的渊源及传统宗教的特点、互动关系模式.认为以地缘为纽带建立的团体是海外华侨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侨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东南亚华侨地缘性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地缘与方言、亲缘、神缘紧密关联、相互依存、彼此混融的特点.特别是华侨地缘性社团与传统宗教渊源深厚,互动密切,并形成了先后关系、主从关系、内外关系等互动模式.
    • 吴越; 张春泥; 卢云峰
    • 摘要: 以修远报告为代表的“农村西方宗教热”观点认为,西方宗教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北方农村占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导致西方宗教更易于传播.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西方宗教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从农村内部传统宗教和西方宗教发展的对比来看,传统宗教规模更大,整体上不存在西方宗教独大的局面,只是由于两类宗教的管理制度、组织方式和习俗特点的固有差异,西方宗教的可见度更高,造成了“农村西方宗教热”的印象.从城乡对比来看,西方宗教在信徒的规模及其增长、宗教实践活跃度、组织化水平、对宗教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表现出在农村的热度高于城镇.从广东与河南农村宗教的对比来看,前者以传统宗教为绝对主导,后者是西方宗教与传统宗教平分秋色.整体而言,“农村西方宗教热”的说法是一个迷思而非事实.
    • 王宗涛1
    • 摘要: 自非洲文化艺术发展以来,非洲面具一直被保留至今。文章在剖析非洲传统宗教核心信仰的基础上,对其面具文化中的宗教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非洲人民的思想、理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与态度有所了解。
    • 摘要: 笛卡尔的错误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译者:殷云露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湛庐文化可以说,笛卡尔是近代西方“理性构建主义”的奠基人,不过他的二元论却在提出以后一直倍受质疑。在西方传统宗教的影响下,人们很容易认同物质和精神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本原,但是随着科学家一步步深入挖掘脑科学,深入研究神经活动在意识形成方面的作用,
    • 尹仑
    • 摘要: 中国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并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就必须加强与包括印度在内的沿线国家在宗教等文化领域的沟通和理解,随着中国文明与文化互鉴思想与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播,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应该具体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四个领域开展文化公共外交,推动中国与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新型外交关系.通过对印度传统宗教中生态思想的研究,可以加强中国对印度文化的理解,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公共外交奠定基础,并进一步形成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机制.
    • 胡金伟
    • 摘要: 对于中国传统宗教的界定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宗法性传统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两代的民间宗教.传统宗教在与中国社会漫长的碰撞、融合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功能,从宗法性传统宗教到以儒佛道为主的传统文化与宗教的融合发展,传统宗教文化在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近代以来,随着传统宗教历史功能的演变以及民众在宗教感情、信仰特征等方面的变化,传统宗教文化虽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但依然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我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当下对于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建构,要注重挖掘传统宗教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并发挥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