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代

唐代

唐代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34篇、会议论文147篇、相关期刊2804种,包括唐都学刊、黑龙江史志、考古与文物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唐代的相关文献由9759位作者贡献,包括左汉林、许友根、王赛时等。

唐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34 占比:98.81%

会议论文>

论文:147 占比:1.19%

总计:12381篇

唐代—发文趋势图

唐代

-研究学者

  • 左汉林
  • 许友根
  • 王赛时
  • 佚名
  • 孙玉荣
  • 陈玺
  • 董劭伟
  • 岳纯之
  • 李怡
  • 陈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尚永亮
    • 摘要: 唐代贬、流峡州者共25人.以时段多寡论,代宗朝5人,宪宗、文宗朝各4人,玄宗朝3人,德宗、宣宗、昭宗朝各2人,高宗、武后、穆宗朝各1人;以谪罚性质论,贬官23人,流2人;以贬后任职论,刺史8人,长史、别驾5人,参军、司马、司仓、司户7人,县令、县尉3人;以诗文创作论,李涉、颜真卿、裴夷直文名较著,令狐峘、李如璧、王仲舒、独孤铉、李克勋、陆扆均有诗作留存.
    • 吴小龙
    • 摘要: "墓葬"源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主要是出于对逝者与灵魂的敬畏.冀中地区在唐代属于河北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且人口较为稠密,发掘的墓葬十分丰富.墓葬形制是一个古墓最直观的反映,且具有等级之分,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后,会选择不同等级的墓葬形制,因而墓葬形制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初唐到晚唐,墓葬形制多样化,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对研究冀中地区的墓葬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 隋雪纯
    • 摘要: 唐小说虚拟形象叙事构型意蕴丰赡,以“鬼”的塑造为例,“人鬼之辨”意识承自上古神话和《诗经》《楚辞》,受到魏晋志怪的直接影响;“人鬼之辨”观念充分渗透在唐小说的组织和行文中,形成“人”“鬼”之间特定的区分方式和概念域,对唐小说的情节类型、人物塑造和叙事模式特点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唐小说“鬼”故事书写在创作意识的寓言化、诗意化和审美化等方面实现了发展,反映出唐代士人精神世界中纪实、虚构理念的碰撞,以及伦理秩序规制与个体生命诉求的动态消长。
    • 梁春胜; 刘日照
    • 摘要: 唐代墓志仍有不少讹混俗字待考。选取25例加以考释,认为“■”当是“因”字俗讹,“■”当是“周”字俗讹,“■”当是“旦”字俗讹,“■”当是“晷”字俗讹,“■”当是“折”字俗讹,“■”当是“郵”字俗讹,“■”当是“贊”字俗讹,“■”当是“雨”字俗讹,“■”当是“丹”字俗讹,“■”当是“逝”字俗讹,“■”当是“蠖”字俗讹,“■”当是“纏”字俗讹,“■”当是“予”字俗讹,“■”当是“峩”字俗讹,“■”当是“痛”字俗讹,“■”当是“砆”字俗讹,“■”当是“澂”字俗讹,“■”当是“群”字俗讹,“■”当是“挹”字俗讹,“■”当是“勝”字俗讹,“■”当是“八”字俗讹,“■”当是“鵷”字俗讹,“■”当是“顧”字俗讹,“■”当是“青”字俗讹,“■”当是“庶”字俗讹。
    • 庞鸿志
    • 摘要: 唐代是李长者传说故事产生和发展的时期。自李长者去世始,一些文学与历史夹杂的佛教经典故事不断被后人掺入李长者生平事迹中,从而混淆了历史实在的李长者与后人想象建构的神祇之间的界限,李长者传说故事由此产生。李长者的形象由唐至宋越来越神奇、高大,其神性也被“层累地”制造出来。僧俗信众参与塑造“李长者神话”的过程,同时又拜倒在他们所造之神的脚下。通过文本回溯李长者神格化的过程可以看到由唐至宋社会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文化的趋势。
    • 何泽棠
    • 摘要: 唐代的题山水画诗从技、法、境、道、论五个角度对山水画进行了全方位的表现。这些内容丰富的题山水画诗,不仅将诗与画艺术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载体,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也为后代的题山水画诗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 管仲乐
    • 摘要: 房山石经唐刻《大般若经》刊镌过程中幽州社会各阶层皆有参与,构建了有别于实体宗教神圣空间的"社会空间"。此社会空间以宗教的神圣性为依托,在内部群体构成、活动辐射范围以及群众聚集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特征。在此宗教社会空间中,各个信仰群体以家庭、地域、社邑等方式结合,通过各异的参佛理念,或表达个人祈愿,或隐含政治诉求,或流露血缘特征。将刊镌佛经这一佛教活动融入多元化的具有世俗特征的信仰理念,展露了宗教空间中神圣与世俗的矛盾与依存。
    • 辛昊; 马长泉
    • 摘要: 唐代化外人管理呈现三个方面开放性特征:第一,唐朝采取开放包容的政治态度,促进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鼓励与化外人接触、通商,并通过赏赐等方式吸引化外人慕化而来。第二,唐朝制定政商通好的法律规制,规范对化外人日常管理的秩序,针对化外人来华的人身和财产制定一系列规则和法令,形成针对化外人管理的开放性法律规制。第三,唐朝接纳化外人留居与入仕,表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姿态。研究唐朝对化外人管理的内在动力、基础保障和桥梁纽带等内容,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从辩证、发展和联系三个维度,立足国家、社会、地方和移民四个层次,总结唐代化外人管理对当代移民管理工作的启示。
    • 李祉祎
    • 摘要: 执笔法一直是历代书家和书论家孜孜以求的重要问题,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会如何执笔,这是书家的基本功,是一切笔法的基础,是书写活动的必备因素。执笔本无一定之规,是随着书写的器用、书字的大小、书艺的风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的。自古以来,书法文献中关于执笔法的相关表述是众说纷纭,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执笔的基本概念。通过介绍执笔时的五指位置、执笔方向、深浅长短等概念,对书法执笔有基础的了解。二、唐代文献中所录执笔法。从唐代文献中的执笔法出发,展开对唐代文献中关于执笔法的相关理论研究,具体下分为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历史上的执笔法提供借鉴。三、执笔法在文献与图像中不一致现象的反思。通过对唐代传世文献以及绘画、雕塑作品中的执笔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文献和图像皆不可作为证实唐代执笔法的最终依据的多种因素。
    • 李梅
    • 摘要: 唐代的第一运动是马球,宋代最流行的运动是蹴鞠。马球运动在唐代发展鼎盛,蹴鞠运动在宋代迎来发展巅峰。唐宋两代马球与蹴鞠共同存在,但两项运动在两朝的发展状况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比较唐代马球运动、宋代蹴鞠运动的繁荣表现与流行原因,分析为何在唐代是蹴鞠“冷”马球“热”,而宋代则相反,其原因在于政治经济政策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差别以及皇帝兴趣取向相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