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格养成

人格养成

人格养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03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少年儿童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全国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中国智库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等;人格养成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冰娥、康怀远、张伟等。

人格养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24.9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903 占比:74.81%

总计:1207篇

人格养成—发文趋势图

人格养成

-研究学者

  • 魏冰娥
  • 康怀远
  • 张伟
  • 杨东平
  • 冯斌
  • 凡运芝
  • 刘晓玲
  • 刘燕磊
  • 卢晓进
  • 卢瑞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晓洁
    • 摘要: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 摘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欢建议,要疏堵结合,积极看待网络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正向价值,推动青少年美育与人格养成,增强青少年实践技能与文化科普,强化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素养与能力。对家长而言,需要多利用优质益智和互动类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走向自主探究学习,使电子设备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成长的帮手。而且家长电子设备使用习惯、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孩子影响很大。当下,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数字代沟”已经显现出来,且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 牟映雪
    • 摘要: 高质量家庭教育是保障儿童人格健全发展和快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家长要“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自身应具有榜样示范性,在儿童的人格养成、行为习惯与品质培养等方面发挥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部分家长因缺乏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呈现出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小学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阵地,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主力军。
    • 刘小芳; 张学忠
    • 摘要: 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真善美之于人格养成和生命成长已是不可或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美育的作用十分丰富,不仅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还能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因此,构建“以学生为本,健全艺术课程体系”的美育课程体系。
    • 宋倩倩
    • 摘要: 人格养成在当下教育界受到格外重视,与青少年学生群体健康发展、学习质量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放眼世界,中外学界针对人格养成的研究不计其数,对于如何养成完整人格,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难以寻找准确定论。立足当下,初中学生正处于鲁莽易冲动的青春期,语文教学对他们的成长举足轻重。相较于父母说教、环境影响、社会约束等因素影响,明显学习中接受的语文教育更具潜移默化的实质作用。文章提供新式教学方法中的任务型驱动教学法深化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的实际体验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内涵,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
    • 王一川
    • 摘要: 当前大学美育课程需要制订新的实施方案,其主要任务在于成为大学生人格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感性形象体验而促进大学生美好心灵养成。从现代美学和美育体制与中国古典“文心”传统相交融角度看,大学美育的实质在于文心涵濡。文心涵濡是大学生个体心灵对于天地人之纹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直觉式领悟和持续浸润过程,着力关注大学生在其人格定型阶段对于天地人之纹理特征及其规律的感性直觉素养的涵养和成熟。文心涵濡在大学美育中的展开形态有自然之文心涵濡、人伦之文心涵濡、科学技术之文心涵濡、艺术之文心涵濡,在大学生人格养成中的功能有文心求真、文心润善、文心成趣和文心树信。
    • 刘凤彪; 陈建成
    • 摘要: 植物文化贯穿人类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淀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指引着人的精神生成和人格养成。从植物的生物贡献和生命进化过程中领悟“懂感恩、知敬畏”的基本道德伦理,从植物的生命轮回和无私奉献中领悟“勇担责、乐奉献”的生命使命特质,从植物的艰难开拓和生长繁殖中领悟“怀天下、求真知”的胸怀气度,从植物的生命回归和物种进化中领悟“尚守正、善创新”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植物文化为人类探寻了“同生命、共成长”的哲学理念,植物文化精神培养了人的德性品质、涵育了人格魅力,推动个人道德养成向社会群体道德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 王平
    • 摘要: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呈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是融合的趋势。提倡程度较轻的特殊儿童融合进主流社会教育和环境之中,为他们今后自主、平等地参与主流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其次是突出“早”的趋势,越早矫正越能够弥补缺陷,特别是针对孤独症儿童,越早干预越能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早期智力开发以及独立人格养成
    • 马小丹
    • 摘要: 就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塑造正确三观和提高文化素养来说,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带领学生通过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来汲取其中的精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古诗词不仅字词优美,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情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倾向和抱负,给人以美的享受。
    • 周永春
    • 摘要: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改革日益创新,加强大学生人格养成对其自身健康成长、职业规划及学习生活质量尤为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人格的提升优化对大学生人格养成影响颇大.本研究将对高校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