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0315篇;相关期刊880种,包括文学教育、文教资料、课程.教材.教法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文艺学新问题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等;文学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908位作者贡献,包括文学教育杂志社1、武汉新世纪文学教育研究所1、黄耀红等。

文学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5 占比:9.2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0315 占比:90.73%

总计:22391篇

文学教育—发文趋势图

文学教育

-研究学者

  • 文学教育杂志社1
  • 武汉新世纪文学教育研究所1
  • 黄耀红
  • 徐一周
  • 陈明华
  • 李宗刚
  • 宋巧燕
  • 张志公
  • 无12
  • 温儒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苹
    • 摘要: 文学阅读面狭窄和鉴赏能力偏低,被认为是大学生文学素养方面存在的两大问题。基于此,高校教师除了必备的科研能力外,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从事写作教学的教师,更应具备一定的写作实践,如此才能让文学教育回归文学本质。教师的文学素养决定着其对课程的把控能力,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引导力度,以及在写作课上能否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革新教学方法,培育出学生作家。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高校对写作课教师文学创作实践的鼓励,给写作课教学带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内蒙古大学历来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其在写作课教学上的相关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 贾美娟; 李爱秋
    • 摘要: 儿童观不仅是意识形态中对儿童的看法,更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行为。它预设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幼儿文学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创作把这些预设变为现实。文章基于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对幼儿文学展开探讨,并深入阐述了过去中国幼儿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变革的同构性,以期明晰幼儿文学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更好适应现代幼儿。
    • 王卓
    • 摘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和全民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文科建设的强力助推下,从OBE理念出发,师范类外语专业文学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授课模式,在内涵、外延、机制、重心等方面均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而全新构建的师范类外语专业文学教育体系也将强力支撑毕业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师范类外语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观照下,“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文学教育体系也使呼之欲出的文学教育学呈现出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樊星
    • 摘要: 非虚构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大景观。作家们在回眸知识分子的命运,关注各种社会问题,探询历史(从政治史到民间史)的复杂性,发掘各方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现代非虚构文学的丰厚成果,因此值得研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非虚构文学经典的教育也因此应该成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周勇; 王佳文
    • 摘要: 中国文学史是中文类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之一,在该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既具有长久的历史传统,又富于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学自身的入世性、思想性、道德性特质令中国文学史教育具有内生的思政教育属性。古人用以“立言”的文学作品,可以视作其“立德”的文字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丰富的思政教育内涵中,价值观的确立处于基础地位,是进行课程思政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一环。从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实的维度来看,文学史课程思政教育可以通过静思、涵泳、言说、作文、践履等方式来展开,追求学思并用、知行合一的教学境界。
    • 施学云
    • 摘要: 作为新中国初期面向青年的国家级文艺刊物,《文艺学习》牢固树立“青年中心主义”的办刊思想,担负起开展文学教育、培养文学青年的历史使命。《文艺学习》注重“宏观荐书”与“微观析书”相结合,多途径多视角普及文学知识,提高青年文化教养;注重融合“技巧”与“思想”的关系,批判“唯技巧论”对青年文学观的消极影响,引导青年改造思想,深入生活,培养文学新人;注重调解“业”与“余”的矛盾,纠正名利思想对青年文学道路的误导,鼓励青年做又会劳动又会创作的文艺战士。探察《文艺学习》的办刊思想、编辑图式及其本质要求,可以管窥新中国广泛组织文学教育、扩充文艺队伍的战略建构,以及青年冀图成长为文学新人的复杂心理及行为状态。
    • 刘莉
    • 摘要: 文学教育具有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促进个体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价值,但一直以来文学教育仿佛都处于混沌之中,其地位作用的定位、内容体系的确定以及实际教学的实施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难以明确之中,这不利于文学教育本身的落实,也制约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本文尝试从历史诉求、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母语教育等多种角度探讨文学教育有序融入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传统文化教育等角度思考文学教育有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可行路径。
    • 张振豹
    • 摘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学教育被工具化理论冲蚀,其审美功能与道德教育价值被逐渐掩埋,传统文学教育的定位与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见瓶颈。笔者试图在新课程改革的幕布之下,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学教育进行难点与对策上的整合探究,从而把握传统文学作品的内在教学规则。同时,笔者也关注重申传统文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回归传统文学教育的审美性,使得语文教学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培养学生知、情、道的和谐发展。
    • 周青民; 李钟惠
    • 摘要: 在实现劳动审美教育的多元化路径中,我们可以选择文学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基于文学教育而建构劳动审美的意义在于:文学教育本身的鲜活性有利于实现劳动审美,文学教育本身的能动性和前瞻性有利于实现劳动审美,基于文学教育而建构劳动审美可以促成劳动教育的潜在效应和有效性。从文学教育走向劳动审美的基本途径是:合理建构专属文学课堂,优选关联性文学文本,重视发挥家庭、社会的延伸性建构作用。
    • 叶楚蓉
    • 摘要: 文学教化观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文学,被传统学者视为小道的小说也承担了相应的教育功能。受此影响,日本汉学家们在创作汉文小说时也有意将小说往教育读本方向靠拢。日本汉文小说中的教育读本起到了为读者提供语言训练和写作模范的作用。不仅如此,其教育内容还包括传统儒家的仁教思想以及“忠孝”观,同时大力宣扬日本民族武士阶级倡导的勇敢与节俭意识。为了让小说教育效用最大化,日本汉学家们还利用小说评点的形式作为教育方法,并将被传统教材摒弃在外的鬼神故事作为素材,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日本汉文小说在吸收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民族文化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