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

道德生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721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中国天主教、求索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等;道德生活的相关文献由40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楚佳、彭定光、陈泽环等。

道德生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721 占比:98.75%

总计:35161篇

道德生活—发文趋势图

道德生活

-研究学者

  • 陈楚佳
  • 彭定光
  • 陈泽环
  • 高恒天
  • 鲁芳
  • 李建华
  • 张怀承
  • 王泽应
  • 王芳
  • 韩传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柏林
    • 摘要: 道德记忆,不仅仅指人类对自身特有的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需要论域中的道德记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基于对过往道德生活经历以及经验之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对其产生的一种依赖性和倾向性。道德记忆作为人所特有的需要具有道德认知、道德传承两个基本功能。
    • 李秀萍
    • 摘要: 班级制度调控着每一位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实践,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师生形成一定的观念定势或习惯,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标准,塑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在实施班级制度的过程中应把握公共德性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有序生活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张力、显性制度与隐性制度之间的张力、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过程育人与结果育人之间的张力、民主与集中的张力,这样才能激发制度活力,让制度成为塑造学生积极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养成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载体。
    • 郭敏
    • 摘要: 情境活动对于儿童的德性生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情境活动的导入效应、牵引效应、难忘效应、定型效应,吸引儿童,引领儿童,构筑儿童美好的生命体验,修炼和涵养着“人之为人”的德性修养。情境活动对于儿童德性生长具有启智、冶情、铸意、促行等独特的优势,在“直抵心灵”的情境活动中,儿童诗意地存在,自在地舒展。
    • 吴元发
    • 摘要: 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由此值得追问:记忆与真理、道德具有何种关联,记忆与知识是何种关系。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在教育上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让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在教育中相互审视,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既拒绝记忆唯工具化,也反对记忆唯理智化,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 蒋艳艳
    • 摘要: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出回归“道德生活”的发展趋势。在描述伦理学的异军突起与规范伦理学的深度变革中,道德舆论研究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并呈现出“道德舆论”与“舆论道德”两种研究向度。“道德舆论”研究强调立足道德生活的经验性视角,用多元话语分析方法再现道德舆论的话语呈现内容与话语建构方式;“舆论道德”研究力求基于道德生活的合理性视域,用话语伦理学方式考察道德舆论的合理对话构建问题。探索道德舆论研究回归“道德生活”的新进路,不仅将有助于描述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各自拓展和对话互动,而且对当代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创新性发展也有助益。
    • 明志华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道德生活遇到一些新的现象.学校将儿童道德生活建设融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品德形成化为一种自然、自主、自觉的需求,将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的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生活更为丰满,道德品质教育更具持久性、连续性、长效性.
    • 李伟胜
    • 摘要: 更为理想的课程学习是引领学生主动建设道德生活的过程,而其关键着力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智德性,进而在更高境界培育学生的伦理德性.据此,每所学校的教师可引领学生逐步通过各门课程中的集体学习、各个学习领域中的群体交往、本校课程体系中的学校生活这三层平台,培育学生的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建设属于自己的道德生活.
    • 王雅丽
    • 摘要: 故事是品德课程中的一类典型元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围绕故事展开阅读、思考、体悟、创写等教学活动,实现培育人道德品性的目的.如何让"讲故事"从浅层的经验分享转向深度意义对话,这有赖于教育者在故事选择上选取反映生存问题、包含真实道德冲突的连贯故事;在讲述与聆听中超越故事内容,走向扩大的对话交往;在价值提升上跳脱提炼核心道理的定势,加深对意义的探讨,回到生活的思考;在讲述结束时预留深层次的疑问,为更深层的意义对话提供契机.
    • 李健
    • 摘要: "激励教育"就是运用特色主题文化思想来引领教师的德育行为、引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成长,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和"激励"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习得基础的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同时教师也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 王鹏伟
    • 摘要: 所谓伦理与道德,从根本上讲,就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利他.在这一前提下,道德不仅涉及行为的形式原则、行为的结果,还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有关.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的诉求的多样性和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的道德生活和幸福生活需要伦理多元主义.多重策略功利主义就是这样一种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