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主体

道德主体

道德主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教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163篇;相关期刊423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2016年江苏省初中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等;道德主体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华、任建东、宁新昌等。

道德主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4 占比:5.6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163 占比:94.25%

总计:10783篇

道德主体—发文趋势图

道德主体

-研究学者

  • 李建华
  • 任建东
  • 宁新昌
  • 张喜平
  • 曾钊新
  • 张渊
  • 张素琼
  • 王丹
  • 赵万一
  • 赵志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媛
    • 摘要: 在自动驾驶汽车高速成长的今天,我们也开始关心机器怎样进行自我判断,以及怎样衡量人们对指导它行动的伦理准则的期望。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伦理问题是遇到事故时,关于道德主体的抉择,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如结果论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契约论伦理学,但这些都不能以偏概全的进行讨论。自动驾驶汽车所面临的决策后果未知,未来行动的不确定性,甚至自身环境的不确定性,有了这些不确定性,常见的道德问题很快变得“复杂”。
    • 王小江
    • 摘要: 当前社会中不良道德倾向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道德倾向、道德主体虚无倾向、道德权利索取倾向、极端利己主义道德倾向、形式主义道德倾向、道德标准绝对化倾向和丑化歪曲社会主义道德倾向等七种。这些不良道德倾向带来了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道德主体虚无化、道德取向名利化、道德标准混乱化、道德运行间断化等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内含着集体的善,集体的善所具有的道德主体的集体性、良善价值和道德行为的互惠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社会中不良道德倾向所带来的危害。
    • 孙妍娇; 焦艳玲
    •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扩展到医疗领域,现已初步用于内分泌疾病以及遗传综合征等的医学诊断,该技术有望用以遗传综合征及内分泌疾病的筛查、缩短疾病诊断延迟期和帮助内分泌疾病进行分期。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比如个人信息安全泄露风险、对人类未来的挑战以及道德责任划分问题。对人脸识别医学诊断应用中所产生的道德责任困境进行反思,探究人脸识别医学诊断中“谁是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道德主体道德责任的具体划分”两大基本问题。最后对人脸识别医学诊断中的道德责任问题提出建议,一是确定人脸识别医学诊断为辅助类角色,医生依然是医疗主体;二是构建责任伦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人脸识别医学诊断责任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与伦理的共同作用。
    • 孙延武
    •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体育的功能比较单一,提高身体素质成了唯一的价值。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德技相长的学生作为目标,将促进学生的身心统一作为重点。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融入德育的内容,将体育的体验式德育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学生作为道德主体,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 吴楠楠
    • 摘要: 近年来,智能机器相关的道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通过梳理发展现状可知其一直呈现出良好态势,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为社会发展进步奠定基础。然而,智能道德机器的发展其实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包括人类对智能道德机器的定义不太清晰,对于智能机器中嵌入何种道德有争议,以及智能道德机器是否应该具有主体性。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需要人类开拓视野,以开放包容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的发展,对自身的需求更加明确以使机器道德更具合理性和应用性,不断完善责任意识,坚定人类道德主体地位。
    • 于潇; 雷爱民
    • 摘要: 心理学研究证实,羞耻感对自我的消极影响常常给人造成心理困扰,羞耻并不必然具有伦理价值。羞耻感严重的人会对其自身予以否定性评价与整体否定,伴随着巨大痛苦的羞耻感会对人的自我造成极大伤害。羞耻感要实现升华,必须对其自我的认知图式与评价方式进行伦理取向的转变,从“改造自我和达到完美”的取向转到“关爱自我和接纳不完美自我”的立场。挖掘羞耻感的正面价值,必须让个体避免伤害自我,进而关爱自我。“不伤害生命原则”与“不否定人的伦理主体地位”是羞耻感具有伦理价值的底线。
    • 肖俊毅
    • 摘要: 《论语·学而》第一章是总领全书的纲要,揭示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路,展现了一种淡泊高远的生命境界与自得于心的生命情感,可谓孔子思想的根本要义之所在。此章三句话分别描述了人生的三种状态,其间存在着相互承接的内在联系,并渐次开显出了孔子为人为学、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及其生命状态。其间隐微而深刻的义理构成了《论语》全书思想体系的核心与基点,值得深入探索。
    • 赵平
    • 摘要: 人的权利与义务受制于其对事物的辨别、选择及控制能力,法律据此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当各行其是,即只能行使与其能力相当的权利、履行与其能力相当的义务。我们常说法律是底线,道德是高尚的法律。道德主体的能力诉求应当要求更高,理应科学设置道德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道德主体分为三类:完全道德行为能力人、限制道德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没有道德行为能力人,再赋予其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评价标准,以助推美丽中国的构建。
    • 全林强
    • 摘要: 形而上学的“本心”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既在主体经验历史中发生,又与其是无相干性的。形而上学的本心产生了两种相反的后果:一种是积极的,即道德主体的挺立;一种是消极的,即为道德不作为提供了辩护。朱熹首先发现了形而上学的本心的消极后果,并提出了基于主体经验历史而形成的本心。朱熹主张,主体的本心建构是主体经验历史的整体性表达。本心与经验历史之间是互释互构的,这是一种内在主义的观点。
    • 赵亮英
    • 摘要: 医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否能够成为道德主体而承担道德责任,关键要从哲学上辨析医学AI的感受性意识和意向性行为是否可能。意向性因果关系可以论证医学AI无法获得感受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因而不可能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但在世界语境中,医学AI可以通过算法模拟表征派生的意向性意识,表现为有限的道德主体行为,这一功能完全由科研设计决定,因而可以向相关科研人员或机构追溯替代责任;在交流语境中,医学AI因“感受性缺失”不具有内在的意向性意识,因而不能有效交流并做出正确的医学判断,应由相关医务人员或机构承担替代责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