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67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38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44033篇;相关期刊1303种,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生活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22届华夏园丁教育论坛、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由74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臣之、谢金土、杨邦清等。
综合实践活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4033篇
占比:94.32%
总计:152702篇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学者
- 李臣之
- 谢金土
- 杨邦清
- 郭元祥
- 陈金海
- 游爱娇
- 刘玲
- 姜平
- 张传燧
- 徐燕萍
- 王琳
- 冯新瑞
- 邹开煌
- 刘建勇
- 朱丽娟
- 杨建伟
- 杨静娟
- 王燕
- 钱新建
- 钱美
- 雷丽珠
- 黄利锋
- 余向红
- 刘洋
- 卓东榕
- 周敬贵
- 张军
- 张华
- 张嘉
- 张建芳
- 张莉
- 张静
- 易骏
- 朱芳
- 李娟
- 查立舫
- 梁秀香
- 沙国禅
- 王勇
- 王晓燕
- 王艳荣1
- 王雯
- 王静平
- 肖金良
- 邵春瑾
- 钱贵晴
- 陈丽
- 陈洁
- 魏军
- 严秋萍
-
-
高燕萍
-
-
摘要:
基于新课程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恰恰是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为了促使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初中物理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
-
张新华
-
-
摘要: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时归纳实践经验为主,纠正以往传统教学中轻实践而重知识的做法。本文首先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
-
-
石勇
-
-
摘要:
国家教育方针指出,学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与科技教育充分融合。文章以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高程为例,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阐述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科技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
-
许华珍
-
-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教育行业也在逐渐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政策也应运而生。而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其所具有的实践性、主观能动性、创新性等优势,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每周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不得少于三个课时,这也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资源,继而表达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并且部分学校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因此,本篇文章将对新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现状、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进行讨论。
-
-
徐淑萍
-
-
摘要:
近年来,莱州市实验小学积极践行“张扬个性,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全力营造童心校园、童话校园,不断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
-
-
朱倩
-
-
摘要:
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集审美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不论是静态展示还是动态表演形式,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资源。本文通过开发研究皮影课程,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让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创新。
-
-
顾碧婷
-
-
摘要:
社会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围绕核心素养,彰显着其“社会关联、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价值。然而,观其当前初中生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现状,缺乏从“价值体认”到“知行合一”的内驱力。本文试图探索以“爱”与“创造”为初中生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的“双驱力”,基于指导纲要中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实施框架,践行“关爱独居老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
-
陈雅容
-
-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增强德育实施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德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联系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家校联合等一系列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德育的作用,使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
-
宗晓荣;
任全忠
-
-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相结合,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相关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
-
张勇;
温和;
张光辉
-
-
摘要:
近年来,竹山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着力打造思政课堂“主阵地”,唱响了立德树人“主旋律”,育人成果年年有创新,年年都精彩,呈现出以“四有”品牌学校创建为重心、以研学综合实践活动为特点、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为特色的合力育人格局。脱贫攻坚主战场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竹山县立足贫困山区实际。
-
-
翁华怡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化学实验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平衡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科学的兴趣的提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
苑敏呈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20年
-
摘要:
通过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合理的运用到这项研究中.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能够大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提供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
-
-
冷立志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2001年6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是教育部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为了追求中国课程的综合化,与世界课改发展接轨,为了克服中国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忽视课程的整体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等缺陷,而提出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发展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作为新课程的亮点,具有其独特的课程价值.
-
-
黄安东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拓展,不仅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而且对于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然而,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现状亟需得到改善.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首先从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进行研究,接着又深入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借此表明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拓展有必要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来完成.最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拓展,笔者积极出谋划策,以期能够在相关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
-
陈芳
- 《2018年度泛长三角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联盟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辰,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历史、地理环境的劣势加之国家政策的倡导促使乡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村民纷纷涌向发达的城市,以留在乡村为耻,其中绝大部分是乡村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乡村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才,如何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建设乡村?如何改变乡村“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个体主观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视角出发,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策略.
-
-
胡婷婷
- 《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2018年
-
摘要:
PBL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文章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定义、理论基础、特征,指出科技馆运用PBL教学模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再结合重庆科技馆“风暴小屋”课程的案例,详细说明了科技馆运用PBL教学模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流程、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及采取的措施.
-
-
肖付莉
- 《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着力于在科技馆展厅内为中小学生打造第二科学课堂,此项目自2015年秋季开展至今,授课量大,学校参与度高,深受学校师生欢迎,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在学校科学课程品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各中小学仍踊跃参与,除活动整体形式满足学校需求外,更因为活动课程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课程的核心思想、课程对展品的利用、课程的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重庆科技馆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
-
孙荣俊
-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当前,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成为热点话题.9月13日上午,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师大正式发布,它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现代课堂教学依然是“满堂灌”,鉴于此种现象,早在十多年前,课程改革在纵深推进和常态化实施的过程当中,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这与现今提倡的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活动。
-
-
邹灿华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 2020年
-
摘要: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体现这种趋势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深刻地论述了当代教育的4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事”意味着要特别重视发展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又一挑战,因为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既便于人与人的交往,但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村”里人的孤独和疏离.因此,教育应采取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既要教学生逐步“发现他人”,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要通过从事一些共同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寻找人类的共同基础,“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能力是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部分,当人们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的时候,也是基本上“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时候,就能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学会生存”.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