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造诣

文学造诣

文学造诣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专利文献1537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台世界、雪花文学等; 文学造诣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爱菊、何妤、元晖等。

文学造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9.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7 占比:91.00%

总计:1689篇

文学造诣—发文趋势图

文学造诣

-研究学者

  • 范爱菊
  • 何妤
  • 元晖
  • 刘舸
  • 北行剑客
  • 吴林
  • 宋慧敏
  • 张宇思
  • 张睦龄
  • 彭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清云
    • 摘要: 人们熟知毛梦溪不是他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身份,而是他在诗词歌曲上颇深的文学造诣。他于宦途之隙,著作等身。出版了《无语也夕阳》《幸好与你遇见》等诗文集13部、《微言微信》微信书23卷本;发行了《红袖添香》《谢谢你让我遇见你》等音乐专辑5部;举办了“空港神韵”毛梦溪作品音乐会,以及“我们在这里”毛梦溪王沛忠诗书画联展。
    • 谭孚
    • 摘要: 杨万里,字廷秀,南宋文学家、官员。他不仅文学造诣高,被誉为一代诗宗,而且正直廉洁、勤政爱民,是封建时代不可多得的清官。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朝廷把杨万里从常州知州任上调到广南东路(以下简称广东)管理盐茶。当时,广东食盐管理混乱,官员和大商户勾结搞垄断,哄抬盐价,老百姓要用十几斤大米才能换到一斤食盐,苦不堪言。杨万里认为自己初来乍到,不能大张旗鼓地整治腐败,只能另辟蹊径。
    • 魏智子
    • 摘要: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感悟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真挚情感,继而对他的画品、文品、人品建构更整体的联结与思考。
    • 郝端端
    • 摘要: 毫无疑问,作为作曲家的克劳德·德彪西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从笔者的上一篇文章《随想德彪西:〈德彪西论音乐—反"音乐行家"的人〉译后感》①中,我们已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法国人还有着非比寻常的文学造诣,并且作为音乐评论家出现在各大主流刊物上。那么他还有什么其他"身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钢琴家德彪西。钢琴作品是德彪西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在他生前完成的264首各类作品中,仅钢琴独奏、四手联弹及双钢琴作品就有102首,将近占总曲目量的百分之四十。
    • 牛锐
    • 摘要: 现代有很多作家,常常让我们惊叹其才情。其实,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同样相当有才。他们遣词造句,展示了颇高的文学造诣,给世人留下不少文趣。
    • 周啸天
    • 摘要: 林语堂说,在文艺创作上,苏东坡一个天才,一个全才,一个大家。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所谓天才,一指才思特别敏捷,所谓“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李白《上韩荆州书》)。二指创新思维,笔补造化。陈衍《宋诗精华录》:“东坡兴趣佳,不论何题,必有一二佳句。”此之谓也。
    • 马小丹
    • 摘要: 就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塑造正确三观和提高文化素养来说,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带领学生通过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来汲取其中的精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古诗词不仅字词优美,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情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倾向和抱负,给人以美的享受。
    • 袁秀月
    • 摘要: 关于鲁迅,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鲁迅是“小号达人”。现考证鲁迅光笔名就有170多个,有网友调侃,我跟鲁迅的差距不但体现在文学造诣上,连搞“马甲”都输了。鲁迅起笔名并非是随意为之。他曾写信给许广平说:“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名太近于滑稽,则足以减轻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好……此后的文章,也应细心署名,不得以‘因为忙中’推诿!”
    • 辛香芝
    • 摘要: 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原因有三:1、先生身处的黑暗时代需要以文章来实现愚昧麻木国民性的觉醒。即文章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2、文学造诣需高、思想维度需深,高过天际、深不见底的那种,能耐得住读者多角度地挖掘和找茬。在这挖找的过程中,读者的思维也得到了无限的拓展与发散。3、思想有了深度后,看事情就清晰,讲道理就透彻。读者即使读过了作品、知道了结局、学到了道理,但仍乐意去重温,让自己再次接受精神上的洗礼,乃至于把这愉悦的体验反复若干遍——经典由此诞生。
    • 摘要: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开幕时间:2020年9月1日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主办单位:故宫博物院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