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洵

苏洵

苏洵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价值理论方法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苏洵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枣庄、李哲、杨胜宽等。

苏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99.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0%

总计:299篇

苏洵—发文趋势图

苏洵

-研究学者

  • 曾枣庄
  • 李哲
  • 杨胜宽
  • 俞樟华
  • 刘绍义
  • 林尔
  • 梁舟
  • 熊宪光
  • 王仿生
  • 王益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郭晔旻
    • 摘要: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九月,苏洵、姚辟合修的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终于大功告成。可惜书刚刚修完,苏洵就积劳成疾,卧病不起。第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便与世长辞,年仅57岁。生前仕途不得志的苏洵却是享尽哀荣:“自天子、辅臣至闾巷之士,皆闻而哀之。”宋英宗追赠苏洵光棣寺丞,并敕官府备船载苏洵灵柩回川安葬。
    • 郭晔旻
    • 摘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1009-1066)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位,不仅如此,他的政治生涯也只能用“平平”二字来形容。不过,苏洵的文章尤其是政论却名动天下,历代评价很高。就连不赞成其观点的朱熹,也只能承认“然其文亦实是好”。
    • 梁博宇
    • 摘要: 苏氏蜀学以“情本论”为其最显著特征,与程朱理学之“理本论”针锋相对。作为苏氏蜀学始祖的苏洵,从人类原初的感性需求中发现了“情”的价值,并将其上升到形上本体的高度。在以《六经论》为代表的论著中,苏洵以情为本体,以“权变”为方法,充分地阐释了情本论的内涵与价值。苏洵的情本论不仅在当时开创了苏氏蜀学的独特学风,极大地影响了苏轼、苏辙的学术思想,更成为明代阳明心学的先导。直至今天,苏洵的情本论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陈心怡
    • 摘要: “德才之辨”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以来,历朝取士大多以德行为先。有宋一代,内忧外患不断,苏洵认为其弊在人才选拔制度。后世公认苏洵思想中充盈着“纵横之气”,体现在他“离经叛道”的人才观中。
    • 张英华
    • 摘要: 文言天地。名①二子说。苏洵轮、辐、盖、轸②,皆有职乎车;而轼③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④,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 摘要: 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成立于2019年9月。学校位于东坡故里,毗邻苏洵公园,环境优美。学校按照省级示范小学标准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占地面积3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71.27平方米,绿地率达40.5%。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立,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完善。拥有室内运动场、录播室、探究室、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场所。学校现有教学班73个,学生4000余人,教师近200人。
    • 舒大刚; 尤潇潇
    • 摘要: 《三苏文粹》是宋人所编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文章选编,目前保留有两种南宋刻本。两种刻本,一种按作者各自为编,三苏文章自成单元。一种按类编辑,三苏文章同类交错。《三苏文粹》虽为选本,但由于编刻较早,内中保留了三苏文章的早期面貌,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同时,两种《文粹》都保存了多篇不见于三苏“别集”的文章,弥足珍贵。文章将两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三苏文粹》的面貌和价值。
    • 苏祖川
    • 摘要: 苏洵的法治思想主要继承法家。他以威与势等概念说明君王权力来源,以法家视角看待礼的起源及礼法关系,通过赏罚问题,充分阐发术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苏洵思想中又存在严格执法与法外施法的问题,他的重刑观包括谨慎赦免等,也是其法家传统的重要体现,与苏轼的轻刑观明显不同。
    • 周铁山
    • 摘要: 一直以来,在社会传播体系里,苏洵都是一个“少不喜学”“大器晚成”的“浪荡公子”。其实,这与事实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对于苏洵的误读,有着诸多因素。但从文献的角度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于相关文献的误解与误用。澄清这一历史疑案,对于还原苏洵的本来面目,确定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梳理了相关文献,力求以此廓清苏洵研究中的一些误区,进而弥补在三苏文化研究中的某种缺失。
    • 周玲
    • 摘要: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在文坛上留下辉煌的一笔。到底是什么样的父亲培养了这样优秀的儿子?三苏祠一块饱含感叹的"是父是子"廉政牌匾,向人们讲述着苏洵的育子故事。名字背后的寄托当一个婴儿降生,父母会为他取名,期待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材。早年,苏洵和程夫人育有二女一子,后一儿一女夭亡,因此苏轼、苏辙出生后,苏洵夫妇对他们的培养非常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