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杨万里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9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217篇;相关期刊629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四届四次全委会暨第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杨万里的相关文献由84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晓光、郭艳华、萧东海等。
杨万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217篇
占比:97.83%
总计:45198篇
杨万里
-研究学者
- 韩晓光
- 郭艳华
- 萧东海
- 张瑞君
- 马海音
- 杨万里
- 胡建升
- 彭庭松
- 张玖青
- 杨理论
- 陆双祖
- 陶文鹏
- 刘学文
- 周静
- 孟晖
- 戴武军
- 文师华
- 李勇
- 熊海英
- 王玉祥
- 丁功谊
- 刘伙根
- 刘晓林
- 周扬波
- 张小艳
- 彭月萍
- 扶平凡
- 李元洛
- 李盛仙
- 李胜
- 王琦珍
- 王瑞来
- 秦雨慧
- 程刚
- 闻增刚
- 龙震球
- (宋)杨万里
- 于东新
- 付春明
- 余轩宇
- 侯守斌
- 冯军赫
- 刘冰
- 刘小琳
- 卢衍录
- 史世海
- 叶嘉莹
- 吴晟
- 周奇沛
- 孟小霞
-
-
刘小琳
-
-
摘要:
杨万里挽诗数量近百首,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对其研究并不深入,杨万里挽诗内容丰富,无论是挽亲人、友人还是他人,充满对逝者的哀悼、悲痛之情,在艺术上呈现出与其写景咏物诗不同的特点,大多篇幅较长、多用典故、语言平实、意象特殊,这是挽诗题材的特殊性造成的,但并未脱离杨万里诗歌平实易懂不走奇峭险峻之路的总体特点。杨万里挽诗特色鲜明,情感真挚,在挽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
曹晓波
-
-
摘要:
南宋淳熙六年(1179)的夏天,临安(杭州)大热的日子,常州知州杨万里调任广东,来行在吏部叙迁,又会一会当年的交好范成大。范成大前一年被言官举报“升迁逾越”,罢职“奉祠”在家静坐思过。这种拿了俸禄的“待业”思过,也成就了一些官宦士人对学术的研习,范成大也属这类。杨万里的到来让五十出头的范成大十分开心,约定明日晚上,湖上小酌消夜。
-
-
罗廷敏
-
-
摘要:
对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头几年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像杨万里的那句诗一样,“一山放出一山拦”。如何与学生友好相处,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每位新教师的必修课。在我看来,新教师与学生相处的第一条法则是“轻轻地”。“轻轻地”包含的第一个层次是“反应轻”。
-
-
冯霞;
王璐瑶
-
-
摘要: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其众多诗歌中,描写自然山水的景物诗一直饱受赞誉,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审美意识,通过诗中随处可见的尊重自然,与自然为友的生命美学精神而表现出来。杨万里将自然生命与个体生命相结合,以童心童趣的视角观察万物,引“活法”入诗,最终达到物我无限,人化自然的审美境界。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杨万里景物诗中所蕴含的生态之美加以关照,这有利于新型审美关系的建立以及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建设,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大有裨益。
-
-
姚晨
-
-
摘要:
宋诗能够在唐诗“风神远韵”之外别立“筋骨思理”之宋调,“自得”精神所体现出的“自我意识”是重要原因。梅尧臣在宋初学唐风气中别开生面,黄庭坚在历史困境中敢为天下先,杨万里于江西末流中破而后立,宋诗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三次转折所体现出的“自得”精神,促使宋诗在自我树立的同时,完成宋调品格的建构。
-
-
陈序;
吴洋洋
-
-
摘要:
杨万里始终以审美的眼光关注日常饮食生活,使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雅化,并进入诗歌艺术之中。杨万里把饮食当作一种生活情趣,追求饮食的清淡、鲜美、纯正口味,追求饮食环境的雅、趣以及食物制作过程的精致与艺术化;将平凡的饮食生活诗意化、审美化,以此实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俗”的超越和审美情思的寄托;此外,他还通过饮食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坚持修身养性和适度感兴的生活态度。
-
-
邸青青
-
-
摘要:
在封建意识形态达到高峰的社会大背景下,杨万里挣脱桎梏,自出机杼,以童心品味人生,创作出一首首清新自然的儿童诗,给“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正统思想所笼罩的南宋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对后世学者、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万里的儿童诗反映出他酷爱自然的自由人格,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超然态度,具有浓厚的思想底蕴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
-
张应斌
-
-
摘要:
明清以降,梅州文教发达,逐渐在闵粤赖交界之地脱颖而出,成为地区文化的中心、培养人才的翘楚。梅州是岭南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曾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感动后人的先贤故事,他们的廉正、忠节、清流的正气言行影响了梅州客家民系性格,促进其精神世界的形成,为民族进步写下不朽的诗篇。为了弘扬先贤们心怀家园、勤廉施政、舍生取义、清操自持的宝贵精神,本刊取材《忠廉大义--梅州节士史话》一书,刊登历史上对梅州治理教化有重大影响或贡献的入梅名贤廉吏、忠义之士,以及梅州本地出生、学优入仕而报国爱民的忠廉贤能人物。敬请垂注。
-
-
陈海贤
-
-
摘要: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南宋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其一,描写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及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用于形容2022年2月4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之机、之势、之威、之运,仿佛更加地契合一些,也形象一些。我们看到,“2022”四个阿拉伯数字,宛若四个滚滚向前的巨轮,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站驶去;放眼雪原之上,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蜿蜒腾飞的巨龙之首那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
-
-
沈传河
-
-
摘要:
杨万里的《野菊》一诗,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是杨氏理趣诗中的佳品。《野菊》推崇个性,对个体独立精神作了深刻的探求与高度的赞扬;肯定和推崇个体的目的价值,忽视甚至拒绝个体的工具价值;合乎自然之道,诗中对“师法自然”的创作路径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
-
-
-
-
-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2007年
-
摘要:
杨万里、张戒等宋代诗家会通诗学与《春秋》,发现二者不但社会功用相通,而且纪事之妙相类,于是吸纳《春秋》义法以论诗.他们既融汇《春秋》的“义”以凸显诗的社会功用(“为世鉴戒”),又借鉴《春秋》的“法”以强调诗的艺术特质(“深微蕴藉”、“文约意长”、“婉雅合礼”、“具文见意”),从而在江西诗派风靡一时、理学家诗论影响日增的时代,起到了一定的补偏救弊的作用。同时,宋人吸纳《春秋》义法论诗,不仅坚守住了儒家诗论的“言志”传统和诗教取向,而且也在体悟“《诗》与《春秋》纪事之妙”的基础上推进了对诗歌审美特性的探求,既有益当世,又泽被后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