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60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农村教育高端论坛暨第二届现代田园教育论坛等;课程基地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玲丽、马斌、张鸿亮等。
课程基地
-研究学者
- 杨玲丽
- 马斌
- 张鸿亮
- 沈世红
- 康燕
- 贲可敬
- 刘全琳
- 包智强
- 吕建
- 吴海霞
- 周明龙
- 孙庆兴
- 屈玲
- 康红兵
- 张天若
- 徐杰
- 成锦平
- 施俊进
- 朱卫国
- 朱向峰
- 朱洪磊
- 朱烁红
- 李长志
- 林艳华
- 汪小庆
- 王志春
- 石鑫
- 秦晓华
- 胡晓军
- 贾海金
- 邢道乾
- 郭静
- 钱留华
- 顾凤林
- 顾萍
- 马洪超
- 丁中明
- 丁林俐
- 万伟
- 丛小利
- 仇传银
- 代建军
- 任明娟
- 任晔
- 何珺
- 佟柠
- 侯建成
- 侯沛成
- 俞亚萍
- 俞芳芳
-
-
卜新尧;
任明娟
-
-
摘要: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为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高中艺术审美教育课程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发扬特色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既面向全体奠基素养,又关注个体培育特长,在提升学生整体审美素养的同时,让一批批艺术特长生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
李强;
俞芳芳
-
-
摘要:
"玩学创"课程基地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它立足现今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素养而运用物型课程理念开发以探究为中心的"玩创"空间,依据具身认知理论开发学生可体验、可实践、可探究的主题学习活动,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关注学生经验与能力的发展,培育学生"爱探究、善实践、乐创意"的品格和素养。
-
-
-
-
摘要: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原名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98年2月,1999年由美术大师刘海粟的爱女刘蟾女士亲自授牌命名,同年10月通过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验收,现为常州市艺术特色幼儿园。2011年9月,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成立,形成了一园四区的办园模式。2014年构建了“畅想艺术融合课程”,2017年成为首批常州市课程基地、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2020年成为常州市首批主动发展示范校。
-
-
李月;
侯建成
-
-
摘要:
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坚持“澎湃青春·艺树人生”的艺术特色办学理念,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打造艺术特色品牌,目前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优质艺术生源基地学校。2021年学校立项创建江苏省高品质艺术课程基地。
-
-
杨玲丽
-
-
摘要:
吴绫实验小学耕读课程基地建设,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在多元、智化、立体的多维实践中,重塑了学习空间,重构了课程体系,重建了教学秩序,以其丰富的课程文化和开阔的精神视野,给学生以自由选择和努力生长的环境,全面助力其健康发展。
-
-
皮大鹏
-
-
摘要:
思想品德作为国家课程,可以为立德树人的努力提供一个宏观架构,而要想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则还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在仁爱文化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应强调通过课程的作用来追求面向学生的立德树人。这样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理解仁爱文化特色,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精神脉络,同时又显著地突出校本特征。在追求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课程为抓手,建设了以“仁爱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基地,在课程基地里兴建了一场.
-
-
-
-
摘要: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地处故黄河河畔,始建于1948年。学校以“正道”为校训,确定了“正心循道,至善尽美,做卓越的自己”的教育追求。学校积极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深化课程改革,通过构建科学、系统、多元的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学校重视将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开发相结合,创设了“正道教育”课程。其中,学校“铁·道”文化课程基地,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对应国家课程,开发了铁道文化课程、正道润心德育课程、正心循道艺体课程等系列课程,有效实现五育融合发展。
-
-
无
-
-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创办于1981年12月1日,是自治区、南宁市两级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坐落于南宁市青秀区园湖南路,占地面积17915平方米。秉承“阅沁童年放飞梦想”的办园理念,围绕“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的办园宗旨,打造“阅(悦)之旅”园所文化。先后被授予教育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全国十五所试点园之一,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幼儿园,自治区首批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及课程基地园。
-
-
-
-
摘要: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创建于2019年。学校围绕“让每一个生命卓然绽放”的办学宗旨,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领域,依托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及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程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一片让学生“向阳而生、自主发展”的“成长绿洲”:一是聚焦“教为不教,学以成人”的教育主旨,让学生在“鱼渔双授”的学习力生长课堂里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变革和自我超越;二是致力于成长型思维的培育,提炼与设计指向健全人格的七个维度的行动指南,以此涵养儿童的心灵,培养不断趋向完善的人。
-
-
唐炜
-
-
摘要: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依托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为推进“五育并举”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实践场域。学校通过融合资源、融合课程、融合实践,积极构建贯通中学阶段的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五育融合”,赋能师生幸福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人文与科学相融,全面与特色并重”的办学理念已在树人学校落地生效,为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
-
-
夏成前
- 《第四届中国农村教育高端论坛暨第二届现代田园教育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育人目标具有历史延续性,无论哪个时代的教育目标,其核心不外乎"育人".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三个维度"到"核心素养",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目标基础上、适应新世纪育人要求的延续和深化.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都有相应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教、可学的特点.各门课程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设计.课程基地建设有助于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育人目标及模式转型的可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