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毒性

药物毒性

药物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9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178545篇;相关期刊414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暨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等;药物毒性的相关文献由3891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月秋、徐世元、乔保平等。

药物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9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6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8545 占比:99.31%

总计:179790篇

药物毒性—发文趋势图

药物毒性

-研究学者

  • 倪月秋
  • 徐世元
  • 乔保平
  • 唐孝达
  • 谢晓冬
  • 张杰
  • 王平
  • 王琴
  • 雷洪伊
  • 仲凯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常怡勇
    •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高发病,用药种类比较多。若再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用药种类会更多。正确的药物联用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但也不能不防药物之间“打架”,使药物疗效降低或增加药物毒性
    • 武谦虎
    • 摘要: 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肾脏结构及功能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过程的一类疾病,称为中毒性肾病。由于这类疾病大多数均由药物毒性所引起,故又称之为“药物性肾病”。药物性肾病是药源性疾病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 梁丽; 邹莉萍; 谢芳晖; 陈晴; 吴桂辉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3例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急性肝衰竭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报道,并回顾分析国内外文献。以“急性肝衰竭、结核病、儿童”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acute liver failure、tuberculosis、child/childre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包括患儿的年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服用抗结核药物时间、服用其他可以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治疗结局等信息,剔除因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而导致肝衰竭的病例。结果:本院收治了3例患儿,男性1例,女性2例。3例患儿结核病灶累及胸腔、腹腔,2例患儿结核病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3例患儿均有低蛋白血症。经治疗后2例死亡,1例存活。通过文献复习获得6例患儿信息,加上本研究报道的3例患儿,共计9例。9例患儿年龄范围为0.25~12.80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70(5.02,12.70)岁。4例患儿使用H-R-E-Z(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方案,余5例使用H-R(2例)、H-R-Z(2例)、H-R-E-S(S:链霉素)(1例)。本研究中4例患儿存活,5例死亡。3例患者年龄<10岁,2例患者死亡,1例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存活。结论:结核病患儿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急性肝衰竭大多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内,且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 李治; 孙东辉; 宋郁; 张新漉; 胡粉英; 闫磊; 田一童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奥司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地奥司明应用剂量的不同分为高剂量组(0.90 g早、晚各1次口服)、低剂量组(0.45 g早、晚各1次口服)各6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静脉曲张CEAP分级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Kr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CEAP分级Ⅰ级患者比例高,Ⅴ级患者比例低(P0.05)。结论高剂量地奥司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调节KLF2、serpine-1水平,且安全性高。
    • 张玉霞; 熊瑜; 常婷婷; 刘凤霞
    • 摘要: 目的: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为贝达喹啉的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房完成了24周治疗及随访的127例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耐药诊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等。监测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450 ms)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为48.5%(3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QTc间期>500 ms者分别有3例(4.5%)和1例(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43)。两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差异。观察组QTc间期随着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使用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第4周末QTc间期为(435.1±28.8)ms,明显高于基线期QTc间期[(419.0±2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在第12周末达峰值[(439.5±30.7)m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时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年龄18~45岁者的9.027倍(95%CI:1.033~78.859);合并使用其他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亦是导致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9.033(1.042~78.326)]。结论: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后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增高,但未见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增加。高龄患者是QTc间期延长发生的高危人群。
    • 摘要: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悠久,可谓是靶向治疗的探路者、分类治疗的先行者,是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对HR+乳腺癌复发特性的认知加深,药物毒性及依从性的日益关注,内分泌治疗新药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审批,MBC内分泌治疗模式及管理流程也愈加纷繁复杂。
    • 张倩茹; 刘建坤; 王永欣; 李铁钢; 高冬梅; 赵瑞景; 朱铁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抑制作用,并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和增殖情况。观察32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甲磺酸阿帕替尼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质量下降,CD34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32例晚期肾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1.2%,客观缓解率为28.1%。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可通过停药或减量缓解症状。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有关,同时临床研究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多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 朱四民; 徐毅; 谢晔; 王会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81例(予二甲双胍片口服+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和对照组83例(仅予二甲双胍片口服),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且安全性高。
    • 韩伟; 马青青; 冯伟勋; 杨明方; 黄红丽
    •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变化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予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和对照组61例(仅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
    • 李东岳; 石丽君; 张金涛
    • 摘要: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为广谱杀菌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有较大处方量。现将1例长期服用呋喃唑酮致中毒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进行报道,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3个月,胡言乱语2周,意识模糊2 d”于2018-11-25收入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