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磺酸阿帕替尼

甲磺酸阿帕替尼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254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癌症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四川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治疗专委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四川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等;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余倩、宋波等。

甲磺酸阿帕替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254 占比:98.70%

总计:22547篇

甲磺酸阿帕替尼—发文趋势图

甲磺酸阿帕替尼

-研究学者

  • 王磊
  • 余倩
  • 宋波
  • 王艳华
  • 秦叔逵
  • 赵彩红
  • 阮寒光
  • 丁兆军
  • 丁少冰
  • 付玉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竣博; 王莫然; 王硕; 孟凡石
    • 摘要: 近些年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类药剂不断地被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使得临床医师们因此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甲磺酸阿帕替尼也应运而生。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新型靶向药物,它适用于治疗胆囊癌等外科疾病,可用来研究探索新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提高胆囊癌患者的治疗存活率。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实际临床应用中对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但其针对不同恶性实体瘤的潜在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血药浓度监测及基因位点研究甚少。本文从作用机制和应用方面对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甲磺酸阿帕替尼的合成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医学家提供参考。
    • 邓泽锋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分别联合微波消融与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波消融组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组,各46例。微波消融组接受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甲磺酸阿帕替尼组接受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血清标志物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不良反应、近期生存率等指标。结果微波消融组DCR高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或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具有一定效果,两者近期生存情况相似,但TACE联合微波消融疗效更好,且在改善血清标志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葛昕; 王平安; 陈媛媛
    • 摘要: 目的 观察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与替吉奥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4例,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吉奥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替吉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数据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评分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7%(26/37)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96%(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EA及CA199、TSGF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及CA199、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与替吉奥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较好抑制患者肿瘤细胞增殖及扩散,患者体力状态好,不良反应可缓解,较为安全,且患者1年生存率较高。
    • 梁丽君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Ⅲ/Ⅳ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进行放化疗,其中对照组同步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氧化应激反应、PFS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Ⅲ/Ⅳ期胃癌较单独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能有效改善近期疗效,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左彩莹; 徐继业; 赵妙妙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肺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C组(46例,培美曲塞二钠与顺铂联合化疗)和联合组(52例,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培美曲塞二钠+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PC组,头晕发生率低于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培美曲塞二钠+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中CEA、CA125、CA19-9水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朱小轩; 刘海鹏; 景钦东; 冯学乾; 陈康; 陈晓
    • 摘要: 前言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西北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胃癌为主(超过总病例数的90%),其中不可切除胃癌约占10%[1]。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分期较晚、难以根治性切除,总体预后不佳,目前国际胃癌指南推荐以姑息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
    • 张倩茹; 刘建坤; 王永欣; 李铁钢; 高冬梅; 赵瑞景; 朱铁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抑制作用,并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和增殖情况。观察32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甲磺酸阿帕替尼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质量下降,CD34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32例晚期肾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1.2%,客观缓解率为28.1%。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可通过停药或减量缓解症状。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有关,同时临床研究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多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 程向明; 贾锋; 冯军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单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卡培他滨药物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总控制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疾病总控制率(93.33%)高于常规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常规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可显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减少高血压、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及皮肤反应等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总体预后水平。
    • 李长生; 袁小笋; 冀叶; 任中海; 余进松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5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栓塞组、用药组、联合组,每组51例。栓塞组患者采取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药组患者采取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组患者采取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疗程结束后随访12~24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FP水平,统计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疾病控制率(80.39%)高于栓塞组(62.75%)、用药组(60.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血清MMP-9、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血清MMP-9、VEGF、AFP水平均低于栓塞组、用药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联合组患者生存率(86.27%)与栓塞组(78.43%)、用药组(7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24个月,联合组患者生存率(74.51%、56.86%)均高于栓塞组(52.94%、33.33%)、用药组(54.90%、35.29%)(P<0.05)。结论:采取GEMOX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9、VEGF及AFP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贾昱娴; 陈千英; 谭爱花; 刘燕; 覃芳卉; 农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33例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PFS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位PFS(mPFS)为5.5个月(95%CI:3.8~8.2),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8.6个月(95%CI:6.7~11.3)。总缓解率(ORR)为12.12%,疾病控制率(DCR)为78.7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PFS与既往手术史[HR=0.32(0.13~0.83),P=0.019]及肿瘤转移[HR=0.29(0.09~0.97),P=0.045]有关。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5.2%)、高血压(9.1%)、贫血(6.1%)。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STS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可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