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云南丽水
  • 出版时间: 2017-06-25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通过开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医体质辨识,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型分类,分析体质分布特点,探究其不同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依据儿童体质辨识方法,收集相关病例,将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不同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质类型以气虚质和阳虚质多见,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肺脾气虚型以气虚质和阳虚质多见;营卫失调型以阳虚质和气虚质多见;肺脾阴虚型以阳盛质和阴虚质多见;脾肾两虚型以阳虚质多见.本研究提示,偏颇体质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基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证型与体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为临床上结合体质防治该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泻南补北法针刺治疗一过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抽动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子硫必利片口服,治疗组37例予泻南补北法针刺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1.9%,对照组显效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泻南补北法针刺治疗小儿一过性抽动障碍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 摘要:目的:观察玄参桔梗汤合耳穴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观察组口服玄参桔梗汤加减合耳穴贴压.2组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2.3%,明显优于对照组5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玄参桔梗汤合耳穴贴压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通便汤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虚证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采用益气通便汤口服配合小儿推拿治疗,1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便汤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虚证便秘有较好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興解毒汤佐治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小儿EB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更昔洛韦静滴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方消興解毒汤口服,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情况、消退时间及EB-DNA转阴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消興解毒汤佐治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显著.
  • 摘要:芳香中药是指主要有效成分含有挥发性物质的中药,主要包括芳香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及复方制剂等。芳香中药既有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用药部位也不尽相同,或为花,或为树脂,或为心材;常用剂型有汤剂、水丸、露剂、气雾剂、香囊、胶囊、橡胶膏剂(膏药)、巴布剂、栓剂等等,用药途径广泛,可口服、熏香、按摩、手足浴、泡澡、涂抹、外敷、含漱、雾化等。现代药理学解释芳香药的作用可能与其气味分子可促使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抵抗力、同时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抗病原微生物能力、提高脑内药物浓度等作用有关,多数芳香类药物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行气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上;开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化湿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强胃粘膜组织抗自由基损伤方面;辟秽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的作用。
  • 摘要:朝医药学是朝鲜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与经验结晶,具有渊源流传的历史,它以四元化结构为基础,诊断上把人分为四象二型,根据体质因素辨象施治是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所在.朝药的应用,严格遵循按象用药,不可混用的原则;朝医的养生保健,尤其注重性情及饮食的按象调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朝医学是一门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富有民族医学理论特色,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朝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固有文化和传统医疗经验,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辨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朝医学家在继承原有朝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又注入了一些新的理论。朝医学根据人的不同天察脏理分“肺大肝小之太阳人、肝大肺小之太阴人、脾大肾小之少阳人、肾大脾小之少阴人”等四象人.朝医强调治疗疾病首先要调整脏器天赋偏差,然后按病证施治。也就是“辨象、辨病、辩证”为一体进行治疗。与其他医学相比朝医辨象论治诊疗方法对体质具有明显的辨别要求,而朝医体质学在疾病诊治具有更高的优势与特色。
  • 摘要:《理瀹骈文》是一部以理法方药为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该书由略言、续增略言、正文、膏方、治心病方等五部分组成;略言总论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则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后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治心病方》一文。《理瀹骈文》的最大贡献是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千余年来的外治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医外治理论,有效地引导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病的方向。目前,在中医外治法广泛推广应用的情况下,有必要认真研读外治经典著作,追踪朔源,加以规范。在临床应用外治法时,必须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重点介绍了他用膏药治病的经验疗法,详细论述了膏药治病原理、应用和配制方法。吴尚先对外治法的作用原理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外治可以将中药施于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由于所用药物不同,施治部位各异,吸收机制有经络传导、皮肤透入与豁膜吸收等。
  •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婴幼儿腹泻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rn 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和自拟婴幼儿腹泻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泻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rn 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4.00%(37/50),30.00%(15/5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00%(46/50),60.00%(30/5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1.52±6.51)h,(46.61±6.60)h,(41.03±5.83)h;观察组患儿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2.50±2.69)h,(33.71±2.84)h,(21.30±2.56)h;观察组患儿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34±2.81)分,(6.95±1.51)分;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27±3.36)分,(4.09±0.57)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腹泻频率分别为(6.12±2.06)次/d,(3.46±0.76)次/d;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腹泻频率分别为(6.45±2.50)次/d,(2.34±0.45)次/d;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腹泻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自拟婴幼儿腹泻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病情康复进程,降低腹泻频率,且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 摘要:《婴童百问》约成书于1506年。书中的《王云凤序》和《萧谦序》述其流传情况,以为此书相传为明代鲁伯嗣撰、郭静之所藏,后由其子郭坤初刊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本书将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病候诊治列为一百个问题进行论述,故名“婴童百问”。在论证时,既本经论,又博采众家,从葛洪《肘后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杨士壕《仁斋小儿方论》等著作中择取其精要,融汇众说而自成一家。《婴童百问》的主要学术成就有:提出儿科五脏病治疗大法,完善钱乙"五脏病"相关内容,首创"五硬""乳嗽""内钓""积滞""盘肠气"等病名,其辨证论治及辑录方药融汇明代以前各家精华而自成一体.
  • 摘要:目的:研究以清热、化湿、活血等药物按不同比例组成的3组中药复方对幼年营养性肥胖大鼠Lee's指数、血脂、血糖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喂7周建立幼年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清热组、化湿组、清热化湿组5组,并设正常组,给药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测算Lee's指数.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复方各组Lee's指数、TG明显减小(P<0.01),TC降低(P<0.05);LDL均降低,但仅清热化湿组P<0.05.与西药组及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各组Glu降低,且清热化湿组P<0.01;HDL明显升高(P<0.01).rn 结论:3组中药复方能有效抑制肥胖大鼠体重的增长及LDL水平,降低Lee's指数及TC、TG、Glu水平,提升HDL水平,其中以清热化湿复方效果最佳,提示小儿肥胖症以湿热并重为主导,兼有痰瘀积滞.
  • 摘要:目的:对益气化瘀清热方进行拆方,通过观察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rimary mesangial cells,MsC)表达NF-κBp65mRNA及其蛋白的影响,探讨不同药物的作用强度以及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rn 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MsC表达NF-κBp65mRNA的影响.采用Wersten Blo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MsC表达NF-κBp65蛋白的影响.rn 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MsC表达NF-κBp65mRNA及其蛋白,化瘀组、TW组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化瘀、清热三组比较:化瘀组作用明显强于益气组、清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TW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MsC表达NF-κBp65mRNA及其蛋白,其中化瘀组、TW组作用较强,益气组较弱.
  • 摘要:本文阐述中药制剂直肠用药的吸收基理、中药针剂肠道应用不易产生热源反应的依据,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灌肠疗法既祛其标、又治其本,可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中医辩症论治与现代灌肠技术结合为一体的独特治疗方法,开辟了中药给药的新途径。中药直肠用药、新器械的应用推动了直肠用药疗法的发展。注射器+小导管;一次性输液器+导管+输液瓶,不适用于中药散剂、免煎颗粒、超微粉颗粒,因为易堵塞导管或药物外流,专利产品一次性灌肠器可用于各种中药汤剂、散剂、粉剂,可以控制药物的流速、药物的温度,临床应用方便、规范。中药制剂用于灌肠,解决了口感差的问题,避免了肌肉注射疼痛、静脉输液出现反应的问题,这样就扩大了中药制剂给药途径,通过“一带一路”让中药制剂灌肠疗法走向世界,让中药制剂灌肠疗法给世界人民带来安全、有效、无痛苦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建立省市县分级推广模式,根据中医药适宜技术特点展开的集中授课+示范、参观学习、免费进修、技术竞赛、实地指导、互联网+等模式的实践体会.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作提供参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是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作为该项技术的拥有单位,在推广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制于经费及人员的不足,仍有许多需要改进提高之处。把单一的培训变成多样的推广方式,把培训后的效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以实际培训效果为主要工作目标,想方设法提升培训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推广模式是各项推广技术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保证闹。建立起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
  • 摘要: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病之前有特定征兆,并指出具有肺脾肾虚表现的小儿更易发病。首创“哮喘苗期”理论、“三期分治”理论、“哮咳”理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既病防变和痊后防复的学术思想,而重视稳定期的治疗更是对祛除哮喘“夙根”颇有裨益.提出的“十四法”分为总治法和分治法,是其临床多年治疗哮喘的治法总结。总治法分清热法、解毒法、温寒法、活血法、调气法、补益法、祛风法;分治法分止咳法、平哮法、定喘法、化痰法、消积法、通腑法和开窍法。系列方药包括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的四个方剂,以及哮咳发作期的哮咳饮,共计五个有效方剂,包括止哮汤,缓哮方,防哮汤等。新药包括:小儿白贝止咳糖浆、小儿治哮灵、小儿肺热平、小儿消咳片、小儿清热灵等。
  • 摘要:性早熟是指以青春期特征在儿童时期提早出现为特征的一类儿童性及生长发育表现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在古代医籍中没有记载,而性早熟的中医诊疗是从上世纪80年底初开始在中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逐渐开展。近年来,后天环境、饮食失衡等因素致病论成为性早熟研究的新热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界对性早熟的中医病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国内中医界同道,通过多年的经验交流,也先后就性早熟的临床诊疗,提出了自己的各种看法和治疗方案,目前比较公认的儿童性早熟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三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和痰热互结型,分别采用“滋阴泻火”为主,也有“清肝解郁”、“化痰散结”等不同方法,据报道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上正确采用中医方案、中西医结合或者西医方案治疗的,要求正确及时判断患儿临床病情轻重的,除辨证准确,掌握患儿的中医证候外,需要临床动态观察患儿的性征Tanner分期,结合骨龄发育,子宫及卵巢的发育程度,卵巢的大小以及性激素的水平等,这样才能实施正确的干预手段,做到既不治疗太过,又不至于耽误病情。
  • 摘要:药对,又称为"对药",即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三味药的配伍组合,主要指二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它们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中药药对在小儿脾胃疾病中主要是止痛,包括干姜与黄连,白芍配甘草等;止呕吐包括黄连、半夏,黄连配竹茹等;消积滞包括焦三仙、鸡内金,木香与砂仁等;制酸包括海螵蛸与煅瓦楞子;治便秘包括莱菔子、决明子,厚朴与积实等。
  • 摘要:本文介绍了壮、满、回、土家、蒙古、藏、侗、黎、傣、畲、鄂温克、怒等部分少数民族在膳食、酒、茶、服饰、家居、运功、信仰、歌舞、婚育等方面的特色养生习俗.养生习俗是指人类通过一定行为模式的设计、示范和有秩序的熏陶而约定俗成的养生文化。千百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少数民族因不同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当地人群体质的养生文化。
  • 摘要:目的:观察蒙药对儿童癫痫小发作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儿科门诊部、并规律服用蒙药物的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癫痫小发作临床症状、EEG的评分情况评定.rn 结果:治疗效果为服用蒙药后其临床症状及EEG的评分评定情况判断.治疗后改善蒙医临床症状有效率80.33%,无效率16.67%,治疗前后的比较有显著性差距,P<0.05.治疗后EEG疗效为83.3%,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EG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疗效前后积分差值,可以说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EEC的改善疗效相当.rn 结论:目前蒙药:额尔顿乌日勒等该组蒙药对儿童癫痫小发作疗效较可靠,无异常反应,复发率低.
  • 摘要:基于苗医药"热病冷治"理论及对肺家热症咳嗽治疗与用药经验,客观分析小儿喘支炎治疗现状与难点,探索苗药"宣肺平喘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喘支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用药规律;研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苗医"两病两纲"、"热经冷药"理论与中医"八纲辨证"、"热则清之"等理论有相似之处;宣肺平喘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喘支炎疗效显著,安全,为进一步拓展苗医药在儿科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推广。
  • 摘要:畲族作为古老的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畲医理论.据文献报道,畲药在儿科临床中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有其独特的用药方法,涉及到的外治手段也多种多样.笔者回顾并总结既往的相关文献,浅析畲医药理论及其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现状.畲族医药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医术靠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畲药自采自用,在长期疾病治疗过程中,重于实践,虽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具有对疾病认识和治疗特点的独特观点。畲医在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论,其中广泛被大家所认识的有疳积理论、痧症理论、六神学说等特色理论,而涉及到小儿疾病的畲医理论,亦包含在其中。畲医对于小儿疾病认识,医理独到,他们认为人体是由脏腑、骨节、筋脉、血路、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和六神的反应,脏腑功能和六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脏腑功能活动又通过筋脉联系全身的筋骨皮肉,构成整体而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小儿独特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畲医与儿科联系紧密的理论有疳积理论和痧症理论。
  • 摘要:目的:观察食量茶单方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30例病人均口服食凉茶单方,6个月~1岁6g,2~5岁10g,6~10岁及以上15g.水煎,每天按年龄不同,分别为50ml、100ml、150ml、200ml,饭后温服,一日2次或少量分次频服.结果:治愈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结论:食凉茶单方治疗小儿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研究壮药防病香囊对气虚小鼠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疗效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香模组、香囊组,予壮药防病香囊连续干预4周,并于第4周开始造气虚模型,造模成功后予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SIgA及IgG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对比,香囊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IgG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对比,香囊组SIg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防病香囊有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 摘要:上海市名中医王霞芳主任,临证崇尚经典理论,擅用经方治疗小儿疾病,每每获验,善用手法及外治法治疗疾病,方便廉验.王霞芳老师擅治小儿呼吸病,重视“整体观”、“天人相应”理论,形成肺脾同治,健脾为要,分期分证等治疗小儿呼吸病的学术思想,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强调治病应时时顾护胃气,用药贵在清灵、和平,切忌峻药过剂,免伐生生之气。对小儿厌食症,积累多年临床经验,从董氏治疳三验方基础上,选取常见证型的方药,进行剂型改革,研制出“开胃散”外敷穴位,结合针刺法,内外合治,取得较好疗效,并成功创建小儿厌食特色专科。
  • 摘要:总结导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其本在肺,其制在脾,其标为痰、湿、风、瘀等它邪,提出"调肺运脾,化痰祛湿"的基本治法,创制主方麻菀咳宁汤,并随证加减,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外邪侵袭,首犯肺卫,肺为邪侵,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肺气上逆,以致咳嗽;若感邪以后,未及时治疗,或后天失养,易致病程迁延,咳嗽经久不愈。故小儿慢性咳嗽本在肺,治疗以调肺为主,包括肃肺、宣肺、开肺、润肺、清肺诸法。脾属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加之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为肺气宣降提供所必需的水谷之精和津液。脾主运化,水液经脾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当脾失健运时,气机升降失调,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促等症状;水液运化失司,聚而成湿,凝湿成痰,上贮于肺,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时,可以通过运脾祛湿,来达到调肺的效果。常用药物陈皮、白术等。桑师根据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常见证型,确立“调肺运脾,化痰祛湿”作为治疗该病的基本法则,随证加减。调肺,使肺气宣降有司,清气得入,浊气得出,呼吸通畅;使肺之阴阳得以调和,呼吸和缓有度,节律一致,从本治之。运脾,使脾运得健,无化痰生湿之源,从制治之。化痰祛湿,使留滞之痰饮水湿得以祛除,从标治之。
  • 摘要: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年龄分布特征,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建立相对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rn 方法:对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的年龄分布特点进行频数和构成比的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辨证分型患儿的年龄分布特点.rn 结果:抽动障碍患儿的主要起病年龄集中在10岁以前,为总发病人群的96.6%,9~11岁为发病高峰,占患儿比例高达43.3%.肝风内动型在患儿中的比例最高,占到所有患者中的50%,主要集中在12岁以前.rn 结论:学龄期儿童是抽动障碍发病的主要人群,外风袭肺,肝风内动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临床上要注意疏导学龄期花儿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谨防抽动障碍的发生.而在治疗中应始终要围绕祛外风,熄内风的治疗大法,兼顾解郁、健脾、养阴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统计抽动障碍住院患儿相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对于抽动障碍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rn 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抽动障碍患儿各项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抗"O"异常率为20.18%,铜蓝蛋白异常率为7.14%,血沉异常率为3.70%.炎症因子均存在一定异常,异常率最高为IL-2r达13.89%,免疫球蛋白只有IgM存在1例(0.88%),T细胞亚群各项均存在异常,其中CD4/CD8异常率达24.78%,CD3异常率为11.50%.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各项异常率统计基本正常,仅仅少数存在少量异常;rn 结论:抗"O"、血沉和铜蓝蛋白等对T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该关注患儿的免疫情况.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项目的监测对选择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评价挑刺四缝穴配合紫外线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有效性、安全性;明确其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控制程度,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进而拓宽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挑刺四缝穴+紫外线光照疗法(治疗组)及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7天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周后2组患儿临床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而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挑刺四缝穴配合紫外线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较单纯药物治疗为好,且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究本地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症候分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本课题组对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共8家医院的儿科门诊、中医科门诊符合西医诊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共529例进行了调查,采集纳入患儿的相关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信息,整个调查工作由接诊中医大夫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进行,患儿不能表述的,由家长陪同填写"儿童CVA发作诱因调查表".将所收集材料录入数据库后,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每一个病例所描述的症状进行频数分析,总结不同证型症状出现频率.对所收集的中医症状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列出各聚类症状、舌脉频数及百分比,结合中医理论确定各聚类类别的证型.rn 结果:外感、寒冷刺激是CVA的主要发作诱因,占96.02%,其次是饮食(海鲜类)不当,另外年龄、性别、运动、天气变化、劳累、吸入刺激气味均与CVA诱发有关;一级亲属有哮喘史、一级亲属其他过敏史进入模型,是CV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中,肺气虚证98例,占29.97%,为本研究中症侯分布之首,其次分别为寒饮犯肺证患儿75例,占22.94%;风热犯肺证患儿65例,占19.88%;肝火犯肺证患儿57例,占17.43%;肺阴亏虚证患儿32例,占9.79%.rn 结论:外感、寒冷刺激是本研究中CVA的主要发作诱因,其次是饮食(海鲜类)不当;哮喘及过敏性个人史、家族史是CVA发病的危险因素;肺气虚证是本研究中最多见证候类型,其他依次为寒饮犯肺证、风热犯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虚证.
  •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针对小儿肺炎啰音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肺炎啰音吸收缓慢患儿40例(啰音吸收时间大于5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继续给予抗生素抗感染,雾化吸入化痰止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丹参针0.5~1mL/(kg·d)加入4:1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天听诊患儿肺部啰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部啰音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针能有效促进肺炎患儿肺部啰音吸收,值得临床借鉴.
  •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采用激光针灸配合健脾开胃贴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外治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其中外治组予激光针灸配合健脾开胃贴治疗,西药组予以培菲康胶囊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外治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针灸配合健脾开胃贴治疗脾失健运厌食症患儿,能改善食欲,增加摄食量及临床症状,证实了此法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井穴配合教育训练治疗重度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0例重度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为井穴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单纯的特殊教育、语言训练为手段进行干预治疗,井穴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井穴针刺综合治疗,两组患儿均为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3个疗程治疗结束,疗程间隔约20日.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检测,记录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各能区的发育商,并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以评介疗效.rn 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社会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较前有提高,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在社会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4个方面均有提高,且在总体社会适应能力及语言能力疗效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3.33%,经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井穴针刺配合教育训练能有效地提高重度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水平.
  • 摘要:目的:凉膈散联合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疗效观察.方法:将26例疱疹性龈口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中药汤剂凉膈散口服联合阿糖腺苷注射液5~10mg/kg·d静滴治疗5天,对照组单用阿糖腺苷静滴,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消退的时间、烦躁消失时间、口腔疼痛、流涎缓解时间、增加饮食的时间及大便通畅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症状恢复、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凉膈散口服联合阿糖腺苷静滴能缩短疱疹性龈口炎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常见疾病.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病程迁延不愈者,可造成气血生化不足,机体营养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是家长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临床上采用脐敷联合刺四缝法治疗46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刺四缝穴治疗是历代医学家经验的总结,具有功效显著、作用相对专一的特性,属验证治法之一。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为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穴能促进胃的受纳,通调百脉,调理脾胃。现代有研究表明,针刺四缝既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加快胃排空,使胃液酸度及酶活性增高,增加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的含量,也可以改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此促进纳食增加.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是无痛性经穴疗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思路,也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大特色。现代医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表皮角质层薄,药物最容易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使之成为贴敷给药的最理想的部位。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清热汤保留灌肠,对照组予退热西药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其完全起效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退热起效时间相近.结论:清热汤保留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解痉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运用祛风解痉法治疗的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选择常规西药治疗的41例本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总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rn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自身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祛风解痉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rn 方法:选取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发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阿奇霉素10mg+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两组均治疗7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复发率.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啰音、发热、咳嗽咳痰及病灶吸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桑菊饮合止咳散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能显著缓解肺部啰音、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增强免疫功能,且复发率较低.
  • 摘要: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即发作性的腹痛,病程至少3个月以上,病程中至少有3次以上的腹痛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的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近年来,很多资料提出儿童再发性腹痛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病因复杂.国内外对该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再发性腹痛在儿童中患病率可达5%~10%,常见于5~10岁儿童,大约1/3~1/2可持续到成人,可分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其中功能性最常见,约占95%.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病之一,患儿表现为间断性腹痛,以脐周为多,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病程长.本病是以复发性为特征的功能性腹痛,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因其反复发作,长期持续,常规治疗得不到理想疗效,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及家庭的正常生活.故而引起许多临床儿科医师的极大重视.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病因目前认为与社会心理因素、小儿便秘、饮食不当、肠痉挛等有关.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属祖国医学"腹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内外因素所干扰,致使气机郁滞,血流不畅,经络不通而致腹痛.笔者从2014年开始,以疏肝柔肝法神阙、中脘敷贴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法治疗小儿自汗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玉屏风散合桂枝加减治疗120例自汗患儿,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汗出程度,进行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儿汗出程度平均积分为7.53±1.35,治疗结束后平均积分为1.64±1.43,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温阳益气法能明显减轻自汗患几的汗出程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中医儿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需要更新培养观念,需要政策和经济的支持,才能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艺双馨的中医儿科人才.人才是有规格和层次区别的,中医儿科人才不仅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够适应临床需求的各种不同层次医院的复合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科学研究、临床服务、社区家庭签约服务等等。可以按照培养目标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以适应不同层面对中医儿科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儿科人才,需要采取多渠道、多辐射、多规格、多途径的培养方式。除了院校教育培养的方式,还可以选择跟师学习,可以是在本学院的名师传承室进行学习,甚至可以跨地域向各个地方的儿科名师学习,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进行广泛视频学习,尽可能地夯实中医儿科理论基础与扩充临床实践技能。中医儿科人才的多层次发展需要建立在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尊重个性特点和个性选择是培养有层次特色人才的关键,教育者需要更新培养观念,虽然是教师为主导,但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对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的特征,如何推动所有的学生走向成才,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问题,从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不仅学习中医儿科专业知识,还需要选择学习专业之外的人文、心理、哲学、艺术、气候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儿科专门人才。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粘液分泌的可能作用机制.rn 方法:通过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滴鼻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及孟鲁司特钠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Eotaxin-2、CCR3、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STAT6、CCR3蛋白的表达水平.rn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CCR3、Muc5ac mRNA表达升高,P-STAT6、CCR3蛋白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固本防哮饮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均能降低Eotaxin-2、CCR3、Muc5ac mRNA及P-STAT6、CCR3蛋白表达水平(P<0.05).rn 结论:固本防哮饮可能通过抑制STAT6蛋白活化,影响Eotaxin-2/CCR3结合及Muc5ac表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募集和粘液高分泌,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 摘要: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尚有许多基础和临床问题尚未解决,本研究通过木犀草素干预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为临床进一步探讨防治NEC寻求有效思路.rn 方法: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EC造模后除鼠乳喂养外,每天给予灭菌生理盐水灌胃;B组为木犀草素处理组,NEC造模后除鼠乳喂养外,每天给予木犀草素灌胃;C组为木犀草素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每天予以木犀草素灌胃.观察大鼠肠组织标本肉眼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rn 结果:肠组织肉眼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肠腔可见到不同程度积气,A组部分肠管扭曲,B、C两组肉眼肠管颜色有所好转.免疫组化测定肠组织中TLR4表达,均值A>B>C,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的含量测定,A>B、C,A组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木犀草素处理或干预新生大鼠NEC模型可以抑制TLR4的表达,从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的释放,避免肠管黏膜进一步损害.
  • 摘要:目的:研究搜风愈喘方对哮喘大鼠模型肺泡灌洗液(BALF)中VEGF水平和对肺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搜风愈喘汤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rn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搜风愈喘汤低、中、高剂量组6组,通过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然后激发来建立哮喘模型,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V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rn 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VEGF水平、肺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可降低血清及BALF中VEGF浓度、肺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其中、高剂量组的结果较地塞米松组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搜风愈喘汤可通过下调VEGF水平抑制气道重塑,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
  • 摘要:目的:①观察鲜鱼腥草提取物和鲜鱼腥草胶囊对小鼠精神神经系统和犬呼吸、血压及心脏的影响;②观察小鼠、大鼠鲜鱼腥草提取物一次最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rn 方法:①根据《中药、天然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采用小鼠自主活动试验、小鼠协调性试验、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beagle犬呼吸、血压、心电图检测观察;②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小鼠、大鼠进行鲜鱼腥草提取物一次最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进行观察;rn 结果:①鲜鱼腥草提取物灌胃给药对小鼠自主活动、对小鼠协调性平衡实验、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无影响.鲜鱼腥草胶囊口服对beagle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各波无影响.②鲜鱼腥草提取物一次最大剂量给药后小鼠、大鼠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rn 结论:①一般药理学研究表明鲜鱼腥草提取物和鲜鱼腥草胶囊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无影响;②鲜鱼腥草提取物的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0g/kg、大鼠最大耐受量为5g/kg.
  • 摘要:本文旨在初步分析TD的西医的生理病理基础、诊断治疗标准,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的特点.为TD的临床治疗及文献研究提供一定思路,提高该病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水平,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西医来说,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肌群的不随意收缩运动,导致肌肉运动或者是发声,大约一半的甚至更多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和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自伤行为、暴怒发作等等.在中医学上,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名定义起源于现代医学,中医的古代文献中未见该病名的记载,但是有古籍记载过相像的异常表现。但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病理机制也复杂多端,因而古代医家对本病没有统一一致的论述记载。绝大多数可归纳为“德痕”、“筋惕肉暇”、“肝风”、“慢惊风”等证中。
  • 摘要:本文介绍了董幼祺教授运用升清运脾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热恋伤阴型)的临床经验,并分析该方的组方意义,且附2则医案加以验证,为小儿病毒性肠炎(热恋伤阴型)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小儿病毒性肠炎热恋伤阴型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邪热迁延,湿热不清,董师针对这一特点,采用养阴运脾,升清降浊之法,自拟升清运脾汤调治小儿病毒性肠炎(热恋伤阴型),标本兼治,不仅能有效的治疗患儿泄泻的症状,缩短病程,同时也有助于小儿脾胃功能的整体恢复。方中黄连为治泄要药,功善清热燥湿,合炒银花增加洁肠之功,乌梅,石榴皮涩肠生津,荷叶,葛根升清气,扁豆衣,山药健运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起升清运脾,生津固涩之功,与该病热恋伤阴型甚为合拍,临床疗效显著。若患儿便带黏液,舌苔薄腻加马齿苋,黄芩以清热化湿;舌苔薄腻兼食积加炒山楂,炒谷芽,炒麦芽等健脾消食和胃之品;胃中作恶加藿香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口干,舌红少津加石斛,乌梅等酸甘化阴之品以养津液。小儿自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其脾胃易伤,若喂养不当,则易致泄泻病症。究其根本,多为脾胃失调之故,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董师认为正因小儿脾胃脆弱,常易致虚而泄,因此不管何种泄泻最后必当会造成脾胃虚弱,因此其后期的巩固治疗必以健脾和胃之剂而收功。
  • 摘要:蜂房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抽动障碍、急性鼻窦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口疮、遗尿等疾病收到良好效果,并附典型医案,体现其在儿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特色.传统中药学将蜂房列为外用药,其功效为攻毒杀虫,祛风止痛。目前内服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蜂房作为内服药在儿科应用广泛,笔者认为有如下作用:用作引经药,引经走窜,交通上下内外;祛风解表,用于感冒、咳嗽、喘证及哮证等;杀虫止痒,用于荨麻疹、湿疹、痤疮及皮肤顽癣等;熄风止痉,用于急慢惊风、癫痫及抽动障碍等;解毒散结,用于腺样体肥大、淋巴结炎及扁桃体肿大等;温阳益肾,用于遗尿、肾病综合征等。蜂房在处方中大多不作为君药,而是配合诸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其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在各种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从中医的角度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感染性疾病如口疮、呼吸系统感染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中,不论辨证属寒或热证,均可加减使用。对于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变应性鼻炎及新生儿湿疹等疾病,巧用蜂房发挥调节免疫作用。药典及历史文献均有记录蜂房有小毒,但笔者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用药安全为儿科最重要原则,故用量宜掌握在煎汤内服3—lOg,研末不超过6g为好。
  • 摘要:基于对小儿遗尿症病因病理,关键病机,治疗原则和治法的认识,从隔姜灸本身的特色分析出发,认为通过辩证选穴,隔姜灸能发挥其补益脏腑虚损,调理脏腑气机,恢复阴阳平衡的作用,最终达到促进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膀胱收摄有权的治疗效果.隔姜灸治疗小儿遗尿症证发扬和补充了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优势,丰富了治疗手段.
  • 摘要:本文介绍了韩氏儿科用黄芩泻白散治疗小儿咳嗽的心得,指出了小儿咳嗽的特点、病因病机、分型以及治疗方法,并分析了黄芩泻白散的组成、功效等,且附有医案举例讨论.韩师在辩证上有其独特的切入点,包括疾病的最根本病因,病邪的位置和性质,准确的一针见血,而用药上遵循“药味少”、“剂数少”、“克数少”的三少原则,因小儿之体不宜用霸道之品,只需点拨即可,且一药取其两种甚至三种效果,且围绕主因,故才能药到病除。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治疗儿童哮喘经方应用疗效及方法,介绍侯春光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方法:通过以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石膏汤合半夏厚朴汤、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案例分析.结果:经方治疗儿童哮喘有显著的疗效.结论:经方治疗儿童哮喘,重在辨证,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 摘要: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口腔疾病.多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小儿脾常不足,外感湿邪,或过用寒凉,或过食冷饮,或用抗生素,运化水湿无权,以致湿邪夹热上行,困于口舌,为小儿所常见病.笔者自拟化湿清热汤治疗小儿鹅口疮。化湿清热汤中投以山银花、连翘、丹皮、焦栀子、淡竹叶、生石膏以清热泻火,加芳香醒脾的广藿香、茯苓、泽泻利湿。方中含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清热利湿兼解表,使热邪从小便而泄,故热可退,渴可解,祛邪而不伤正,利湿兼能和胃;黛蛤散由青黛、蛤壳组成,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同时,在治疗时应注意小儿易被饮食所伤,佐加健脾消食之品如炒谷芽、炒麦芽之类,免伤脾胃之气。全方共奏清热利湿之功,每获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风池、气池诊法经验规律.rn 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并分析肝风证、咳嗽、泄泻、厌食四种疾病各30例,每种疾病选取2个证型.rn 结果:肝风证中脾虚肝亢证气池色泽以色青、色紫多见,痰火扰神证气池以色赤、色紫多见;咳嗽中风寒咳嗽气池色泽以淡红、色青多见,痰热咳嗽气池以色赤、色紫多见;泄泻中脾虚泻气池色泽以色黄多见,湿热泻气池以色黄、色赤多见;厌食中脾失健运证气池色泽以色黄多见,脾胃湿热证以色赤、色紫多见.同一患儿风池常表现出同气池一样的色泽改变,其中气池色泽变化较风池出现频率更高、色泽变化更明显.rn 结论:不同疾病不同证型风池气池变化有一定规律,对中医临床辨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池气池望诊法是小儿望诊的一大特色,弥补了儿科诊法的不足.
  • 摘要:应用金沸草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如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肺炎、小儿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获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以验证.小儿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病位仍以肺为主,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小儿脾常不足,易脾失健运,而至水湿内停,酝酿成痰,上渍于肺,肺失宣降而咳嗽。而金沸草散主入肺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旋覆花含有黄酮甙,有缓解组织胺引起的动物支气管痉挛有作用;前胡汤剂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强,从而发挥祛痰的作用,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半夏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有中枢镇咳的作用;荆芥可解痉止咳、抗炎、抗微生物;细辛可抗炎、抑菌、解热、镇静、松弛平滑肌等;茯苓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生姜可抗炎、抑菌、消肿;大枣对体内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甘草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粘膜起到保护作用。笔者运用金沸草散加减治疗各类证属中脘停痰、外感风寒证的小儿咳嗽病,每获良效。
  • 摘要:目的:总结衢州雷氏医学五代学术传承人林钦甫儿科临证特色.方法:通过对林钦甫老中医著作、论文研究,收集整理典型临床医案,探究临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总结其儿科临证经验.结果:林钦甫对儿科疾病临床诊治注重学有溯源,传承汇通新安王氏医学和衢州雷氏医学两大流派;强调四诊合参,儿科诊病首重望诊;主张小儿体质为嫩阴嫩阳,治当宜平复心神、平衡阴阳、治法和药性平和,兼顾脾胃中州.结论:林钦甫在儿科诊治经验丰富,用药独具特色,值得传承与推广.
  • 摘要:目的:纪念江西省名老中医外科许樵楠先生.方法:著有《便宜经验集》发送给后辈.其研制的皮肤外科疽、疔、疖、肿常用的紫阳丹,脓肿未化脓前促进消散,成脓后加速破溃出脓头、愈合.黄升丹洒在棉纸线上用于深部窦道引流.生肌散促使创面愈合都是独门独技.使用藤黄固定脓肿不扩散,促进消散也具有较好的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明确.结论:很多慢性溃疡患者经先生调治能较快治愈.疽、疔、疖、肿吊蟾后能较快止痛,局限病灶,防止扩散.
  • 摘要: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阅读、研究及对龚氏后人进行访谈,考证龚香圃的生平及其学术传承渊源.龚香圃学宗《时病论》、《医家四要》,师法万密斋,深受温病学理论的影响,秉承家学,医德高尚,医绩卓著,是时病学派的重要临床医家,尤其对儿科四时时病颇有创建;著有《六一草堂医学丛书》等多本著作.龚香圃是近代浙江衢州市的儿科名中医,对其生平事迹和学术经验,因资料甚少,缺乏宣传,尤其是龚氏儿科的学术源流和临证经验,很少有介绍。笔者有幸获龚老珍贵著作包括《医林荟萃》、《逸仙医案》、《方药玄机》等数本。经阅读、研究,认为龚老为时病学派的重要临床医家和学术传承人,对《时病论》颇有研究,深得家传,其对于小儿时病的治疗,基本不离雷氏法度。
  •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分别从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经验用方及理论探讨,系统整理盛丽先教授防治小儿RTTI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盛教授经验方-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减其半量合方而成。桂枝汤有“群方之冠”之称,伤寒论注云:桂枝色赤通心,温能扶阳散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风邪,内辅君主,发心液而为汗,合芍药酸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柴胡气质轻清,味苦微寒,可疏解少阳之邪;黄芩苦寒,清泻少阳邪热,两者合用,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外透;半夏生姜,降逆止呕,调和胃气;参、枣、草益气和中,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药共七味,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可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故为和解之第一方。柴胡桂枝汤将二方合而为一,故可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阳两气均属不足。感邪后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且往往寒热虚实相互转化或同时并存,通过调和疏解,使患儿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和。和法用药平和,不涉及大寒大热、大攻大补,适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 摘要:湿热伏邪是小儿过敏性紫癜重要的病因之一.湿热病邪潜伏机体,形成本病的"夙根".同时湿热伏邪易与风热、瘀血等相兼夹,加之湿热困阻日久,损及气阴,最终导致本病的反复与缠绵.丁樱教授认为本病急性期应注意清热化湿、疏风凉血;缓解期应加强健脾祛湿,活血滋阴之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治疗时不应忽视湿热伏邪的存在,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同时应注意祛除三焦湿热邪气.
  • 摘要:王素梅教授认为自闭症临床分为本证与标证,本证为先天禀赋不足,脑髓失养;标证为痰浊蒙蔽,元神失聪;肝失疏利,浮阳上越;气血失荣,脑络瘀阻.在治疗时应在补肾益精,活血通络的基础上,健脾扶阳,化痰开窍、清热疏肝.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摘要:小儿鞘膜积液,现代医学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而有一定优势.俞景茂教授善治儿科杂病,对小儿鞘膜积液的诊治疗效明确,分享俞老师验案两则,窥其诊治经验.俞景茂教授认为水疝为寒湿之邪沿肝经下注于睾丸而成,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常以疏肝利水为大法,临床选用五苓散为主方,加减选药必含入肝经之品,注重温化水湿之法的运用,并强调调治体质偏颇以防止复发。
  •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小青龙汤在小儿喘咳病证中的应用,分析小青龙汤的脉证方药特点,总结小儿寒饮咳喘的成因,寒饮的准确辨证,及小青龙汤的临证加减和服药事宜.小青龙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寒饮咳喘的经典方剂,亦为辛散峻烈之剂,然诸多医家恐其拔肾气、动冲气,之弊。临床应用中,需谨抓病机,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笔者随师临床观察,只要辨证准确,短期服用缓解急性喘咳症状往往获效甚佳。
  • 摘要:徐宝秋认为小儿尿频首先当从其膀胱湿热之有无分实证虚证,对虚证病儿从肾阳盛衰辩肾气不足与肾阳不足,且因临床尿频患儿多有心志不宁,故重用安心宁志之品,屡收良效.辩湿热之有无分虚实,无尿痛症状,病机于热淋相仿,故可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之法,用八正散化裁加减,扁蓄、瞿麦苦寒,善清利膀胱湿热,引湿热下行,滑石、木通、车前子均能清热利尿,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大黄通腑泻热,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邪去而正安。辩肾气肾阳之盛衰分病性,尿次过频可加五味子固涩小便;大便清稀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肾散寒。上方助阳之药力较弱,阳虚明显时,须配用温补固涩之品如菟丝子、附子、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散下焦虚寒,达温煦蒸发气化之功以加强疗效,重用安心宁志增加疗效.
  • 摘要:小儿喉源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症状,宣老认为本病病位在咽喉,病根在肺脏,病机液不养津,津不濡咽,以"干咳","郁咳"为主症.宣老在临床上根椐咳嗽特点,兼症进行综合辩证,认为喉源性咳嗽是在慢性咽喉炎的基础上,再有多种病机的作用下产生。在急性发作时多为外感风邪引起,但是又多在肺肾阴虚,心肝火旺的基础上形成。所以临床分型很重要,分型可在干咳的基础上辩出各型干咳的不同特点,判断是外感风邪时的咳嗽是以阵咳,干咳,咳而不不畅为特症。心肝火旺者以干咳,阵咳,剧咳,咳甚而声激气昂,有种气不能上接的感觉为特症。而肺肾阴虚者的干咳,阵咳,剧咳,是以夜咳为主。综上所述同时出现,是肺肾阴虚,心肝火旺,复感风邪所致,治疗时必需同时兼顾。宣老提出“六味汤”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主方,再自拟“喉咳汤”运用于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 摘要: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总结俞景茂教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的认识,以及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其治疗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结果:俞景茂教授以养血疏风法为主,分别辅以运脾化湿、益气固表、清肃肺气、补肾壮骨、和解表里为治则治疗异位性皮炎、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俞景茂教授运用养血疏风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对儿科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 摘要:目的:总结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以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方法:通过对俞景茂教授著作、论文的研究,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典型医案的收集及整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借鉴,以及辨证、用药思路的探究,总结其滋阴学术思想.结果:俞景茂教授滋阴学术思想主要有五方面内容:因地因"儿"制宜,注重滋阴补液;慎用温燥之品,谨防伤阴耗液;清热而不伤阳,养阴而不助腻;滋阴以助扶阳,善于阴中求阳;注重食疗滋阴,强调睡眠养阴.结论:俞景茂教授理论结合临床形成的滋阴学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象思维探讨"风"在多动症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肺"也是多动症的病位之一,从而为治疗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刘老重视“外风”的基础上,发展出“健脾化痰,平肝息风”的治疗原则,通过补脾气以平肝风,息内风,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临证时方药以二陈汤为基础,重用钩藤、白芍、菊花等内外合治。临床加减中,常使用“角药”配伍,疗效甚效。如石菖蒲、远志、郁金以豁痰开窍,宁心安神;龟板、生龙齿、珍珠母重镇平肝,阴阳配伍;青礞石、大黄、黄芩涤痰顺气,升降相因等。需注意的是虫蛇类、金石类等祛风药一不可久用,除部分药物有毒外,久用可伤阴碍脾,加重阳亢;二则其均适用于外风或内风亢盛之证,忌犯虚虚实实之戒。
  • 摘要:中医升降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实践的独特理论.郑老师认为气机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清浊相干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人体的升清降浊除脾胃气机升降外,尚需其他脏腑的配合,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郑老师将这一理论灵活运用于儿科各个系统疾病,且疗效显著.“升”即由下向上,含有升发、宣发、发散之意;“降”即由上向下,含有下降、清泄、通降之意。升降之说,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角度言,主要指脾升、胃降。从广义角度言,则概括了以脏象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升降是互相对立的、互相统一、互相依赖、互相转化、互相贯联的。郑老师认为,气机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清浊相干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五脏六腑各有升降,但脾胃升降对脏腑气机升降起着协调作用,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纳运升降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也将波及其他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
  • 摘要: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同时配合使用现代中成药制剂喜炎平或喘可治注射液,再结合采用曼吉磁贴取穴贴敷三管齐下,临床收效甚佳。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予辨证分型后相应治疗;对照组40例,予四联康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辨证论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 摘要:蒙医将手足口病命名为"阿玛-嘎日-呼勒音-赫吉格-额布钦",是由粘邪侵入人体后引起患儿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丘疹或疱疹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符合蒙医疫热理论与特点,属瘟病范畴.蒙医古籍及相关文献中没有与手足口病相关记载,通过近十年临床观察,参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以蒙医理论为指导,分析阿拉善地区从2008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报告的1184例手足口病进行分析、总结,对本病的命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预防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和总结.通过立项观察研究,蒙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缩短病程的优势。而且用蒙药治疗毒副作用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 摘要:本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朝医四象理论对中医痰湿质哮喘与朝医太阴人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从而对痰湿质与太阴人哮喘辨体论治的相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药贯彻"药乃局限于人"的学术思想,按象用药,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剂及药物,以便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 摘要: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员在县域范围内84%(37个)畲族行政村进行上门访问采集数据.基本摸清本地区民间畲药药食同源植物品种和药膳食谱.采集的资料通过分析、整理、专家论证,初步确定畲族民间畲药药食两用植物品种50个,药膳食谱86个.畲药膳的烹调方法比较简单,药膳做法主要为烧、炖、煮、炒、煨、腌等。畲药鲜用为主,如青草药类植物,鱼腥草、苦益菜、荠菜、马兰、山靛青、鼠曲草等,也可以晒干使用、而且性能与鲜用有不同,如苦益菜鲜用性寒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干用性温以活血化瘀为主。木本植物药都经过采集、加工、干燥、收藏等过程在药膳配伍中作佐料发挥作用为多(一般要先将畲药煎熬汤水待用),如小香勾、山鸡椒、油柴、鸭脚柴等。动物性食物与木本畲药配方以烧、炖、煨为主,肉食先进行预处理(先汆去浮沫),炒干以去气味再加畲药汤水武火烧沸,文火焖熟。动物性食物与草本畲药配方以炒、烫、煮为主,如东风菜、苦益菜、荠菜肉汤,肉丝炒白药、肉丝炒茭白、排骨玉米煮汤等。
  • 摘要:外治疗法是畲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及价廉和功效明显等优点.刮痧疗法是用小器物在人体体表部位进行反复刮动、摩擦,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最常用的治疗痧证的方法。这一疗法简单易行,无需药物,见效快,因此在畲族民间广泛应用。畲医称挑法为“挑珠法”、“挑病珠”、“挑斑珠”等,畲医常用来治疗痧症。挑法是用银针主要是用三棱针在患者的某些穴位上轻轻地挑出血丝来,挑后能使患者感到舒适,症状明显缓解的方法。畲医称捏法为抓痧、捏痧法、撮痧法,是施术者在患者身上的某些部位或穴位上多次地施用捏或抓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法。畲族将熏法分为熏蒸疗法和熏洗疗法。熏法是将药物加水煎汤后所产生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汤凉后用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熏蒸法在畲族民间较早用于预防疾病,熏洗疗法被畲医普遍用于治疗蛇伤。搓法是利用茶叶、新鲜草药等在患者背部或腹部,自上而下,反复搓揉,使搓揉部位发红紫色为止的治疗方法。畲族民间常用来治疗痧症。放血又称刺终、刺痧筋,操作者用针刺破皮肤浅表静脉后放出少许血液,从而将痧毒、瘀血放出,以达到泄火解毒、散瘀消肿、退热止痛、醒脑开窍、祛邪利湿等功效,起到疏通经络、贯通气血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介绍了武义畲族部分医药人物及其与儿科有关的保健习俗、单方验方.例如祝万隆、郑家声、俞承浩等,保健习俗有打屁股治小儿厌食,留头发护脑髓,祝由招魂治惊厥等。畲医单方验方有灯心草修经治小儿惊悸哭闹,杏香兔耳风治鹅口疮,点地梅治小儿肺炎咳嗽等。
  • 摘要:小儿便秘日渐增多,陈华老师认为临床上以脾胃阴虚和肺脾气虚两种证型最为多见,并常兼挟有食积.临证时需辨证论治,指导家长摩腹、合理喂养、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方能提高和巩固临床疗效.并附验案两则加以分析.便秘一症,虽看似小病,实则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陈老师认为,临床上功能性的便秘与肺、脾胃、大肠关系最为密切,以本虚肠燥为基本病机,常见证型有脾胃阴虚、肺脾气虚。陈老师用药轻灵柔润,无蛮补峻下之剂,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随证加减,配伍得当,效如桴鼓。
  • 摘要:小儿慢性咳嗽一般指咳嗽超过4周,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咳嗽症状持续难愈,而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古代医家将慢性咳嗽归属于“干咳、夜咳、久咳、痉咳”。因病程较长,故病机复杂。林蔚达治疗鼻源性咳嗽,即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辨证其病位在肺、脾、胃,病因为风、湿、虚,将其辨证分为3型:风邪犯肺证治拟疏风通窍,方用苍耳子散加减。脾胃湿热证治拟清脾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鼻塞严重、咳嗽脓痰多者,加用杏仁、枇杷叶;脓涕大臭、湿热证明显者,用鹿衔草、薏苡仁。肺脾气虚证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健脾、化浊通窍。脓涕多、痰湿重者,加用薏苡仁、败酱草;纳差者加谷芽、麦芽、山楂。陈四文等根据肺鼻同治的原则,在临床上分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肺脾气虚型以健脾补肺、清鼻开窍为治疗原则,予自拟益气清鼻散:黄芪、白术、桔梗、党参、防风、白扁豆、陈皮、石菖蒲、瓜萎、茯苓、苍耳子、辛夷、白芷。湿热内蕴型治疗以清热化湿通鼻为原则,采用清肺通鼻方:黄芩、栀子、路路通、泽泻、桔梗、川芎、车前子、薏苡仁、辛夷、苍耳子、白芷、龙胆草、鹅不食草、甘草。疗效显著。
  • 摘要:承袭董氏儿科用药"轻、巧、简、活、廉、效"六字诀,初步总结了董幼祺教授应用中药地龙搜风、通络、清热、利水及平喘作用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依据.介绍了其运用经方,佐用地龙;合用清肃,化痰平喘;注重后期调养的学术思想及辨证用药特点.小儿肺热咳喘类疾病是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多为“咳、痰、喘”,若不加以关注,随着病情加重,咳喘患者体质会逐渐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对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物质与刺激呈现过敏反应,极易复发及诱发,导致恶性循环。董幼祺教授应用经方结合地龙辨证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类疾病的经验,体现了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对地龙的研究,可谓深入细致,其学术思想、辨证论治特点均有其独特之处,取得了疗效高、副作用低的临床效果,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热性咳喘型肺系疾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后世传承。
  • 摘要:目的:探析董幼祺教授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在董氏儿科"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学术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跟师总结董幼祺教授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的经验,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辩证要点及治则治法,并举隅临床医案1则.结果与结论:董幼祺教授在治疗"婴儿脚气型泄泻"中,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以健脾运脾为主要治法,强调母婴同治,重视饮食凋护。
  • 摘要:目的:从脑积水的病因病机和腹针疗法的机理特点论述应用腹针疗法治疗脑积水的重要性.方法:中医学认为脑积水为六淫、痰饮、瘀血、外伤、中毒等病因导致脑髓失养,脑之真气不能敷布,水湿停积于脑而引起神明异常,病以本虚标实者为多.腹针疗在传统针灸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极大的提高了针灸作用和疗效,使得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有的放失,方法上使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且临床疗效持久、稳定,易于患者接受.结果与结论:腹针疗法从理论到实践对治疗脑积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摘要:总结杨季国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经验,从夜啼、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案举例,说明其运用的病机,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病》:“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由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组成。历代医家认为本方乃仲景血痹虚劳的常用方,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阳两虚失精之症,且大多运用于成人。而吾师杨季国教授认为本方乃桂枝汤原方加龙骨、牡蛎而成,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龙骨、牡蛎重镇潜降,咸寒益阴,可潜阳人阴,使阴精下泄,虚阳不能上浮,如是则阴阳相济,心肾交通。故在临床应用时不仅从“虚证”的角度论述,更可拓宽从“阴阳失调”方面来考量。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常易阴阳失调,本方颇具双向互调之功效,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经方治疗儿科少见病的疗效,介绍侯春光经方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以小青龙汤治滞颐、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茯苓汤治足底蚁行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安腿、麻杏甘石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口吐涎沫、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反复眩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治头皮痛、栀子豉汤加味治夜间恶热等案例分析.结果:经方治疗儿科少见病疗效显著,省钱、省时.结论: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是治疗儿科少见病的关键.
  • 摘要: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某些致敏源敏感性增加而出现以鼻腔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性鼻粘膜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属于中医"鼻鼽"范围.笔者跟诊于史纪教授学习,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到过敏性鼻炎需从肺与大肠同治,往往取得良效,值得在临床借鉴.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正是中医藏象学说从整体观念把握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的发生具有其独特的发生机制,存在一定规律性。在临床上根据该理论制定了如肺病治肠、肠病治肺或肺肠同治等治法,使临床疗效取得显著提高。小儿的体质特殊,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常不足,且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的特点,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但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易趋康复。根据《灵枢·本输》日:“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亦可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即运用通腑法,或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宣肺通腑之剂。史纪教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基础,于临证过敏性鼻炎时往往肺肠同治,则肠腑得通,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肺又开窍于鼻,诸证悉平,故临证往往获得良效。
  •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俞景茂教授诊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规律.方法:收集俞景茂教授诊治抽动障碍的门诊病案,运用SPSS Clementine软件,进行用药频次、频率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俞景茂教授在抽动障碍的诊治中,以"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论运动性抽动,以"木火刑金,金鸣异常"论发声性抽动,在治疗中从肝、肺、肾三脏入手,标本兼顾.结论:数据挖掘法的应用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 摘要:本文以举例的方式总结了部分雷火灸治疗中医儿科疾病的经验.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或过敏原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塞、张口呼吸,尤以夜间为重,睡眠打鼾,仰卧时明显,甚则出现睡眠呼吸暂停、腺样体面容等。取穴如下:主穴:夹鼻穴(印堂至两侧迎香)、上星、迎香、大椎、肺俞、双鼻孔、双耳孔等;配穴:外感风寒加灸前额、印堂,风热加灸合谷、曲池,痰多加灸脾俞、丰隆,咳嗽加灸天突、膻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纳差、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该病属于中医学“腹痛”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伤,或恣食生冷厚味,或寒邪直中脾胃,皆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寒凝、气滞、食积等致气机不利,郁阻于中焦,博结肠间,经脉不通而致腹痛。雷火灸中含较多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成分,故应用雷火灸灸治相关穴位,可增强调理气机,温通经脉,消肿散结,通调腑气的作用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选穴主穴:中脘、神阙、天枢、气海、足三里,伴纳差者加灸脾俞、梁门,伴便溏者加灸关元、上巨虚。
  • 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现代基础研究、临床疗效观察等方面论述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疗法的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中,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对疗效有积极的影响。对398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药物内治采用丹参注射液、东茛菪碱、麝香注射液,外治法运用中药浴式水疗,均是活血化瘀疗法的体现。治疗3个月和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68.3%、80.4%。李克曲在治疗30例脑瘫患儿中也引入了活血化瘀中药口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杜淑娟等在治疗脑瘫患儿合并肺炎中,引入了活血化瘀治疗,对其肺炎的恢复取得较好疗效。
  • 摘要: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桂枝辛温,《本革备要》谓其能“温通经脉、发汗解肌”,起到温阳发表的作用,而芍药则为酸收之品,与桂枝一散一收,使腠理开合有常,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可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可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生姜大枣相结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既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加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
  • 摘要: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常见病,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受体高敏感性等有关,中医多认为与"风"相关.风耗津伤为主要病机,祛风润燥是主要治疗方法.针对病因病机,治以祛风润燥为法则,佐以敛肺止咳。风邪伏肺,时作时止,治疗首先应给邪以出路,所以首先祛风外出。选用轻清之荆芥、防风、苏叶、前胡等祛外风;风邪伏于咽喉,故有咽痒即咳,加射干、蝉衣、钩藤、地龙、僵蚕祛风通络利咽,透邪外出;沙参、麦冬、石斛清养肺阴润燥;且咳嗽日久,肺气耗散,风性开泄,选用乌梅、五味子、诃子酸收以敛肺柔肝,与甘草相合,酸甘化津以生津润燥。若肺燥阴伤,余热未净,肺气上逆,加桑白皮、麦冬清肺降逆。诸药共用,共奏祛风滋阴,润燥敛肺之效。并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摘要: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且呈现易复发的特点,中医中药在儿童肾病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通过对盛丽先诊治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案例回顾,儿童肾病综合征病程长,变证多,盛师在临证过程中始终立足辨证论治,于诸多症状中抓住本质,分阶段而论,急则先治标,缓则治其本。她认为肾病本证虽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但以中土脾脏最为关键,故倡导肾病治脾的学术观点,然治脾又有健脾、温中、升清等诸法,临床常选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固元汤,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切合的方剂,充分体现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
  • 摘要:本文介绍了盛丽先教授应用济川煎治疗小儿阳虚便秘的临床经验.分析了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以及济川煎的组成、功用、方义等,并附医案1则.盛丽先认为济川煎有滋阴养血、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行气宽肠之功,寓通于补,以之加减治疗小儿阳虚便秘,每获良效。如有纳食欠佳者,加鸡内金、焦三仙以消食化滞;鼻衄、虚热明显者,加白茅根、知母、牡丹皮以凉血滋阴退虚热;便秘日久者,加瓜萎仁以助通便;寐不安者,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腹胀不适者,加莱菔子助其行气宽肠;便秘日久,引起肛裂、痔疮者,斟加地榆、槐花炭、荆芥以宽肠凉血止血。
  • 摘要:史纪教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认为其临床中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脾虚食滞、阳虚饮停、阴虚热瘀是其常见的病因病机.结合患儿病史及症状体征,可知其病本在先天不足,脾肾阳虚,病标为痰饮之邪,痰积在肺,肺移于大肠,阳虚痰饮内停于肺,大肠不固,则泄泻更甚,若仅以温补脾肾为主,恐有“关门留寇”之弊,故应标本同治,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学理论,运用通因通用的治则,在以桂枝、附子、吴茱萸、肉豆蔻、山药、茯苓、白术温补脾肾的基础上,宣肺化痰止咳,加用陈皮、姜半夏、蜜紫菀、蜜款冬花、芥子、天南星等药物探吐痰涎,痰湿之邪消散,脾肾阳气得复,大肠传导功能逐渐恢复,邪去正复,故症状较前好转,二诊便次减少、偶咳、少痰,去天南星,守上方继服,三诊病情基本痊愈,又因脾为后天之本,以后天补先天,故去化痰止咳之品,加用党参、炒莱菔子、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以健脾益气。
  • 摘要:介绍笔者治疗小儿癫痫的经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风内动、痰浊阻滞、瘀血阻窍、暴受惊恐、阴阳两虚、营卫失调、冲气上逆、脏腑虚损等证型进行辨治.治疗上重视瘀血的病理因素,注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自主神经性发作者,认为与奔豚气病类似,治疗上勿忘平冲降逆;强调癫痫治疗不仅仅是控制发作,更重要的是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智力水平.
  • 摘要:介绍基于泻南补北的传统治法,论治具有"心肝火旺,肝风内动和(或)肾水亏虚,虚风内动致经筋失约"病机特点的小儿抽动障碍,以泻心火、滋肾水为原则,以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对小儿抽动障碍的认识比较混乱,常把本病这类表现当成“坏毛病”、“沙眼”、“结膜炎”,以及“咽炎”等,常常延误诊治,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及危害,并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给其家长带来长期的心理负担。治疗上需要告诉患儿家长,此病是一过性的障碍,使其理解此病,从而减轻不安心里,也不要因为认为出现的症状是患儿调皮所致,而予以斥责和惩罚,需要指导家长正确的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临床经过,及对患儿进行心理教育和支持疗法,调整患儿所处环境,去除刺激和诱发因素,防止发展为慢性。对待患儿要热情耐心,可以给患儿以暗示,使之不对此病过度担心,有些轻症通过暗示即可停止抽动。对于重症患儿则需积极的治疗。西医西药可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神经阻断药治疗,但这类药物有出现依懒性及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而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基于抽动障碍患儿心肝火旺、肾水亏虚所致肝风内动这一病机,采用泻南补北法中药及针灸联合运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抽动障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为广大患儿及家长碱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并减轻及消除病痛的折磨。
  • 摘要:本文阐述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具有"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故许华教授在小儿时病与杂病的治疗中秉承"以阳气为本"的理念,运用温阳法治疗小儿肺脾病证,临床疗效显著.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体现了许华教授审证求因,谨守病机,重视阳气的临证思路,总结了许华教授运用温阳法的辨证要点以及使用附子的用药心得,稚阴稚阳,阳气为本;审证求因,温阳为要;肺脾同治,温阳化痰;善用附子,重在配伍.
  • 摘要:目的:总结严仲庆老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严仲庆老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3则验案,分别以柴胡龙牡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桑菊饮加味治之,并进行分析,结果:严师认为此病治疗中应以热、风、痰为主线,故心肝脾肺或外感风热或内生郁热,治疗上以疏风清热、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清热健脾等分而治之,或相兼而治;外风宜疏散宣肺,内风当平肝健脾;涤痰开窍为先,疏肝扶脾并施,尤重扶脾法在此病中的运用,结论:严仲庆老师临证处方精当,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
  • 摘要:小儿湿疹是儿童常见病,西医治疗上以激素外用为主,家长接受度低,中医通过中药内服外洗,有良好且明确的疗效.俞老在临床中常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实际是与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脾胃既是人身赖以生存的根本,又可充养正气以增强防御机能。因此。脾胃的盛衰关系到人体抗病力的强弱。脾胃健旺,则正气充盛,机体抗病力即强,虚邪贼风不能独伤于人;反之,脾气不旺,正气不足,机体抗病力低下,则会诸症蜂起。治疗当以清热疏风,健脾化湿为法,佐以养血祛风。初用白藓皮、荆芥、蝉衣疏风,银花清热,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佐以北沙参、铁皮斛益气养阴,炒麦芽、生山楂健运中焦。皮疹渐退、肤痒好转后去蝉衣、银花以减清热疏风之力,加太子参、炒白术、陈皮以增健运脾胃之功,并加丹皮、丹参以养血疏风。用药三周后疗效明显,病情痊愈。湿疹患儿为过敏性体质,病情易反复,治疗应注重扶正固本。当以健脾除湿为要,并依据“治风先治血”的原则,适加养血疏风之品,以达邪去正安之目的。
  • 摘要:通过俞景茂教授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二则,阐明俞教授攻补兼施,注重脾肾的制方遣药特色.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因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小儿素体脾虚,津液输布失司,水湿内聚,下注阴囊所致。以二苓、泽泻淡渗利湿以行水;白术健脾燥湿以治水;桂枝温经通阳以利水;橘核、荔枝核消肿散结,善于行气以治疝;小茴香理气温肾以祛寒。全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故能收到满意疗效。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如球,粗硬难出,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本病有的单独出现,有的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单独出现者,常为习惯性便秘,其原因与素体阴虚少津,或气虚脾弱有关,一时性便秘,其因多与偏食燥热食物,或脾不布津,每致肠间液竭大便难下,又有多数患儿不喜蔬菜、水果,均可致便秘。临床常用方药:熟大黄、藿香、瓜萎、肉苁蓉、枳壳、厚朴、焦山楂、木香、苏梗、郁李仁、炎麻仁、当归、荷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调整患儿的生活习惯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俞老师辨证精准,用药精练,故疗放显著。
  • 摘要:本文介绍了俞景茂教授运用疏肝利湿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经验,认为肝郁水停为基本病机,疏肝利湿为基本治法.俞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病情时缓时著,往来不已,认为此乃少阳枢机失利之证,常以和解少阳之法治之,方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本方中柴胡既用于疏肝气,又用于解表邪,黄芪既利水渗湿消肿,又与白术相伍以成玉屏风散之意。病例二诊中鞘膜积液未见明显消退,故守方续用,适当加大温化寒湿之力,方用茴楝五苓散加减,小茴香温肾暖肝,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石斛既养胃阴又滋肾阴,以防利水渗湿之药过于伤阴。三诊中初见成效,守方继进,患儿稍有咳嗽,故酌加宣肺止咳之品。四诊同三诊治法,因大便稍干,故去小茴香,加用枳壳既能宽肠通便,又能宽中理气化痰。五诊中胃纳改善,大便偏干,考虑为阴津亏损所致,故加生地黄、火麻仁养阴润肠通便。六诊中患儿咳嗽已愈,故去宣肺止咳之品,大便仍干,在续用杏仁、火麻仁的同时加决明子以增强润肠通便之功。
  •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张葆青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和特点,进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rn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经张葆青教授治疗的小儿抽动障碍门诊病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药物进行基本信息统计和用药规律分析,进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rn 结果:对筛选出的112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涉及中药100味,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挖掘出5个核心组合和5个潜在新方组合.rn 结论:张葆青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多选用补虚、清热、化痰、理气、平肝之品,治疗以治肝为主,补脾为本,佐以调肺,以健脾平肝、化痰熄风为常用治法.
  • 摘要:目的:小儿肺系病证以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小儿皆易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在小儿时期,许多外感、内伤疾病及传染病都可兼见咳嗽症状.笔者改良止嗽散,应用于婴幼儿、儿童,能在较快时间内平喘止嗽并减少复发.方法:参照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为基础,进行加减组方,临床运用380余例,其中男性患儿200例,女性患儿180例,年龄在2月龄~7岁之间.临床疗效佳共人选380例儿童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临床治疗疗效明确.结论:"止嗽散"用于婴幼儿咳嗽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佳.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中药疗效观察.rn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资料,给予自拟中药息风止动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其治疗前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rn 结果:30例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的男女比例6.5:1;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7±2.19)年;临床表现多样化,且易被误诊,误诊率高达63.3%;27例(90%)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共患病,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为最多达21例(70%),其次强迫障碍(0CD)7例(23%),学习困难(LD)5例(17%),睡眠障碍(SD)3例(10%).中医证型以肝亢风动型为多见有19例(63%);其次阴虚风动型7例(23%);脾虚肝旺型3例(15%);痰热扰动型2例(6%);自拟息风止动方治疗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疗效:临床控制6例,显效8例,进步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rn 结论: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男性比女性多见,病程长,症状多样化,共患病多,用自拟息风止动方治疗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