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疾病

肝疾病

肝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9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32398篇;相关期刊618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首届中国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与创新研讨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等;肝疾病的相关文献由77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大志、贾继东、任红等。

肝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9 占比:8.30%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32398 占比:91.50%

总计:35408篇

肝疾病—发文趋势图

肝疾病

-研究学者

  • 张大志
  • 贾继东
  • 任红
  • 范建高
  • 李丽
  • 南极星
  • 尤红
  • 段钟平
  • 牛俊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葛斐林; 郭玉明; 牛明; 赵旭;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中5%(4152份)肝损伤相关ADR病例报告。结合医师临床再评价,分为“否定病例”“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要素的识别(不良反应名称、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采用关键要素与临床再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以及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等构建肝损伤相关ADR智能识别方法,并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价该智能识别方法的效能。结果肝损伤相关ADR评价识别公式为:总分(M)=症状分数+指标分数+不良反应名称分数,“否定病例”与“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M=5分区分度最好(AUC=0.97),敏感度为99.57%,特异度为84.61%;“确定病例”与“疑似病例”“否定病例”在M=12分区分度最好(AUC=0.938),敏感度为87.93%,特异度为85.98%。结论该方法将为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智能识别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望有效减轻人工处理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的负担,为肝损伤相关ADR的早期风险信号识别及预警提供有效工具和方法学示范。
    • 李振; 曾意豪; 王科; 王凯强; 俞科贤
    • 摘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移植、肝脏切除及休克等疾病的一种极为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于HIRI的研究较多,但临床仍缺乏根治性的药物。相关细胞、分子机制及通路、活性氧及氧化应激反应、一氧化氮及线粒体等多种因素介导了HIRI的发生和发展,这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HIRI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中医药成分防治HIRI的研究进展,旨在为HIRI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满明银; 李娜娜; 卜月; 于凯江
    • 摘要: 目的探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对脓毒症小鼠模型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24只C57BL/6J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control+SS-31组、脂多糖(LPS)组(脓毒症组)、LPS+SS-31组,每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LPS(10 mg/kg)制备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或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液,继之腹腔注射SS-31(10 mg/kg)进行治疗或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2 h后ELISA法检测ALT、AST、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1β、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LPS组相比,LPS+SS-31组小鼠血清中ALT[(140.05±12.22)U/L vs(102.64±8.75)U/L]、AST[(80.22±4.71)U/L vs(69.26±5.37)U/L],以及肝组织中ROS[(1030.21±115.87)pg/mL vs(847.84±63.65)pg/mL]、TNFα[(767.18±60.60)ng/mL vs(698.89±16.99)ng/mL]、IL-1β[(29.97±1.37)ng/mL vs(26.70±3.09)ng/mL]、IL-6[(59.13±7.09)pg/mL vs(49.29±3.41)pg/mL)]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肝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出肝小叶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隙模糊、肝细胞肿胀;LPS+SS-31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肿胀减轻。结论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可降低ROS水平,下调脓毒症时高表达的炎性因子,减轻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
    • 陈文赏; 朱继金; 李仕来
    • 摘要: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由四条短链的α螺旋束组成的Ⅰ型IL-2家族细胞因子,与IL-7具有同源性。TSLP在很多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嗜酸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具有重要作用,且促进了这些疾病的发展。目前,也有一些关于TSLP与肝脏疾病的研究报道。关于它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有报道其能促进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但也有研究表明其在肝脏疾病中起到保护性的作用。现从TSLP的分子组成及其生物学特性、TSLP与良性肝病、TSLP与肝脏肿瘤三个方面做一综述,阐述TSLP在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王婷婷; 马亮; 陈建平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体检行腹部超声发现肝脏血流异常”就诊本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扩张的肝动脉及其分支内可见红蓝相间闪烁的明亮血流信号,且血流束较粗,大于正常同级的肝动脉内径(图1)。询问病史:患者无腹痛、腹胀,无眼黄、尿黄,无呕血、黑便,无纳差、乏力,无发热,无消瘦。体检:嘴唇、舌面、双手指掌面可见散在多处毛细血管扩张,直径2~4 mm,余未见异常。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 刘雪冰; 丁洁霞; 金洁; 范震; 朱婧
    • 摘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疾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发病率日益升高^([1]),按照疾病进程可将MAFLD分为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和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etah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SH),前者通常是良性病变,但后者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哀竭甚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 杨玉龙; 魏涛华; 杨文明; 郝文杰; 杨悦; 钱南南; 李祥; 江海林
    • 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及体内复杂的铜稳态调节系统,其中肝脏是铜离子最常沉积的器官,肝损伤也是WD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WD研究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W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系统地归纳了不同模型的背景,肝脏、神经等系统表现以及模型应用,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各类WD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借鉴。
    • 蔡磊; 陈国勇; 吕琴; 熊凡; 唐鹤菡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翻转角(FA)对Gd-EOB-DTPA胆道系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31例行Gd-EOBDTPA上腹部MRI增强的患者,采用T1加权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进行扫描,获取FA分别为9°、20°、30°、45°、60°的斜冠状位图像。测量胆道系统各部位(胆囊、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的信号强度(SI),比较不同FA之间各部位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采用5分法评价胆道可视性及伪影表现。结果:(1)FA=30°~60°时,胆道各部位图像的SNR均明显高于FA=9°的图像(P0.05),左肝管及胆总管SNR在FA=30°时最优,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SNR在FA=45°时最优;(2)FA=30°~60°时胆道各部位图像的CNR均明显高于FA=9°的图像(P<0.05),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图像CNR在FA=30°~60°时均高于FA=20°的图像(P<0.05),左肝管CNR在FA=30°最优,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CNR在FA=45°时最优;(3)FA=30°~60°胆道可视性均高于FA=9°和FA=20°的图像,但FA=60°时伪影增多、图像质量有所下降。结论:Gd-EOB-DTPA增强胆道系统成像中,增大FA(FA=30°~60°)可提高图像SNR及CNR,但FA过大(FA=60°)将导致图像伪影增加,我们推荐在FA=45°作为3T临床扫描延迟成像中Gd-EOB-DTPA增强T1WI肝胆道成像的最佳FA。
    • 王天琪; 刘燕鹰
    • 摘要: IgG4相关肝胆胰疾病是IgG4相关疾病多器官纤维化炎性疾病的一部分,包括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肝脏病变。主要病理表现为IgG4^(+)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伴有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诊断多采用IgG4相关疾病综合诊断标准和专科制定的特异性器官受累诊断标准,难点在于与肿瘤性疾病的鉴别,新型诊断标志物有望提高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迄今,一线治疗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尤其是CD20单抗疗效肯定,对于激素禁忌/不耐受或复发难治性患者不失为一种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