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监测

药物监测

药物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3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2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433665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药品评价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等;药物监测的相关文献由205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民钧、孙自镛、胡志东等。

药物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3665 占比:99.83%

总计:434384篇

药物监测—发文趋势图

药物监测

-研究学者

  • 陈民钧
  • 孙自镛
  • 胡志东
  • 徐英春
  • 王辉
  • 褚云卓
  • 俞云松
  • 廖康
  • 许建成
  • 倪语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杰; 成富民; 朱昆仑; 胡明尧; 尚文俊; 丰贵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霉酚酸(MPA)制剂在≤12岁与>12岁年龄段的暴露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MPA+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按照MPA剂型分为A组(37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B组(28例,服用麦考酚钠肠溶片)和C组(8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并根据移植时患者年龄分为≤12岁年龄段和>12岁年龄段。计算不同药物剂型每日给药剂量,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MPA血药浓度(C)与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和两个年龄段的MPA血药浓度,分析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组给药剂量和各时间点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2岁年龄段MPA-C_(4h)、AUC均高于>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12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组≤12岁年龄段MPA-C_(4h)较A组和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3组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MPA制剂有不同的暴露率,≤12岁儿童肾移植受者暴露率较>12岁儿童有升高的趋势,但主要表现在服用麦考酚钠肠溶片的受者中。因此,监测MPA的暴露水平是必要的,对调整不同剂型药物用量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张飞雨; 张瑞霞; 高慧儿; 张弋
    • 摘要: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3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浓度。方法:采用WatersBEH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流速0.5 mL/min,流动相为甲醇(含2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梯度洗脱,柱温40°C。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泊沙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的专属性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0.083~20.680、0.328~82.075、0.080~20.08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7.60%,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RSD值均小于14.2%,不同储存条件下稳定性良好,RSD值均小于10.69%。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同时测定3种血浆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浓度,适用于临床对氟康唑、泊沙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监测
    • 谢莉; 朱慧; 高静韬; 刘忠泉; 马丽萍; 张立群; 戈启萍; 聂理会; 孔忠顺; 吴晓光; 刘荣梅; 陈红梅; 宋艳华; 李强; 吕子征; 刘宇红; 陆宇; 逄宇; 高孟秋
    • 摘要: 目的:探索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119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由专家组对其制定含贝达喹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收集患者服用贝达喹啉前的基线资料,并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电解质(钾、钙、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QTcF值,以及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QTc间期延长的因素。结果:119例患者均完成了72周抗结核治疗,处于停药随访中。其中,5例(4.2%)患者因在服用贝达喹啉24周内出现QTcF>500 ms,提前停用贝达喹啉;114例完成贝达喹啉治疗,包括53例完成24周(24周组),61例完成36周(36周组)。对于完成贝达喹啉治疗的114例患者,其第2周末时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谷浓度最高[1.753(1.365,2.412)μg/ml],明显高于第4周末[0.830(0.586,1.035)μg/ml]和第24周末[1.098(0.909,1.44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2,P500 ms;36例(30.3%)出现QTcF>450 ms;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低体质量指数(<18.5)、低钙血症(<2.3 mmol/L)更容易导致QT间期延长[OR(95%CI)值分别为7.056(1.841~27.043)、3.850(1.236~11.989)、2.786(1.029~7.541)]。结论:贝达喹啉的半衰期较长,有效浓度可维持至停药24周,且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时延长使用贝达喹啉至36周是安全有效的;服药期间,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应加强对高龄、低体质量指数、低钙血症等患者的心电图监测。
    • 孙国祥; 饶志; 魏玉辉
    • 摘要: 目的:建立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同时测定人血中他克莫司及肌酐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以子囊霉素为内标,选择液液萃取法提取样品,以ESI源正离子模式,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进行检测。结果:人血中他克莫司及肌酐的线性范围及定量限均符合测定要求,日内、日间精密度及基质效应<15%,内源性物质对肌酐及他克莫司无干扰。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且重现性好,可用于人血中他克莫司及肌酐的同时测定。
    • 陈玳西; 何鲜桂; 许迅
    • 摘要: 阿托品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甚广的经典药物,在眼科方面,阿托品可用于验光前的散瞳以及治疗弱视、虹膜睫状体炎、恶性青光眼等.近年来,阿托品用于近视眼防控这一“老药新用”的现象成为热点,其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但在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前,阿托品的安全性同样应受到关注.本文回顾了有关阿托品用于近视眼防控的不良反应情况,因瞳孔扩大引起的畏光最为常见,其次是视物模糊、过敏及炎症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其他报道的不良反应还有停药反弹、干眼、眼压升高、全身反应、光损伤及毒性作用等.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仅为理论推测,还有一些长期效应未明确,待进一步研究探索.目前,阿托品防控近视眼作为临床研究性探索应用是有益的,但应重视其安全性与疗效的评估.
    • 朱婧; 姜利
    • 摘要: 了解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及达标情况.收集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且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科室、首次采血时间、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是否根据不恰当血药浓度进行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等资料.结果 显示,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住院患者的血药浓度送检率仅为43.1%(410/952).在纳入研究的373例患者中,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为19.3%,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率为42.9%,科室间送检率差异明显.在万古霉素浓度未达标和超标的213例患者中,调整万古霉素剂量比例仅为34.7%(74/213),且主要在超标者中.提示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送检率和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均偏低.在未达标或超标者中,根据万古霉素谷浓度调整剂量的比例偏低,特别是未达标者.应重视静脉使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并规范流程.
    • 张晶磊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监护实践与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细菌感染患者102例,均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BUN、SC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血清BUN、SC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SCr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耳鸣、听力受损等耳毒性反应,未见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药师药学监护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可确保用药安全性,减轻肾毒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 范亚新
    • 摘要: cqvip:为了提高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并保证患者安全,2020年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儿童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和感染病药师学会(SIDP)更新修订了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共识指南。该共识指南发表于Clin Infect Dis, 2020, 71(6):1361-1364,是对2009版共识指南的修订,基于近期的临床研究数据推荐万古霉素治疗严重MRSA感染时,AUC/MIC应维持400~600(假设肉汤微量稀释法万古霉素MIC=1 mg/L),增加了血液透析、肾脏替代治疗、肥胖患者的推荐项,并首次推荐了儿童患者的万古霉素给药和监测。由于数据均是来源于严重MRSA感染患者,在应用此指南时应结合临床并注意其适用范围。
    • 廖彩凤
    • 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监测在临床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采用药物监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未采用药物监测,观察组采用药物监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监测的应用能够提高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提高伏立康唑临床治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赵晶
    • 摘要: 目的:针对肝硬化患者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客观评价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5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使用剂量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减半维持剂量,乙组患者采用标准维持剂量,采用HPLC法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进行测定,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对50例肝硬化病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甲组患者为(4.01±1.92)微克/毫升,乙组患者为(6.87±4.55)微克/毫升.其中甲组中超过治疗窗上限的血药浓度占32%,乙组中超过治疗窗上限的血药浓度占64%.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甲组患者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INR值、白蛋白值、CYP2C19抑制剂与肝毒性药物合并使用等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中未发现影响乙组患者血药浓度的因素,两组患者应用伏立康唑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和36%.结论:肝硬化患者中减半维持剂量的血药浓度较高,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应对血药浓度密切监测,进而确保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