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对
离子对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10751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盐湖研究、科学中国人、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第13届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等;离子对的相关文献由106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金、曾建国、杜方麓等。
离子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751篇
占比:99.88%
总计:211008篇
离子对
-研究学者
- 何金
- 曾建国
- 杜方麓
- 谈满良
- 贺晓华
- 凌青
- 王康
- 何海冰
- 唐星
- 张宇
- 耿思聪
- 刘宣勇
- 李伟力
- 费维栋
- 贾本真
- 陆涛
- D.约翰斯
- J.J.克鲁登
- 傅尧
- 刘俊生
- 刘磊
- 史振举
- 崔成来
- 张岩
- 张强
- 张彬彬
- 李道远
- 杨楚汀
- 林霞
- 许爱华
- 迟连利
- 郭庆祥
- 黄成龙
- 任小明
- 姜洋
- 封心领
- 徐冬梅
- 杨喜兰
- 杨学民
- 杨家振
- 杨永磊
- 江洋洋
- 訚硕
- 邓伟明
- 郭汉杰
- 陈军
- 顾雪元
- A.法德利
- G·伊沃什夫
- H·图尔霍特
-
-
刘瑞琦;
代英辉;
王东凯
-
-
摘要:
目的 综述透皮制剂促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方法 本文作者研读学习国内外38篇文献后,从化学、物理、药剂学三个方面对透皮给药促进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详细介绍了各促透技术的机制、优点、影响因素以及实验案例。结果 透皮给药系统(TDDS)将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发挥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透皮给药作用时间长、维持血药浓度、避免首过效应、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出现了多种促透方法。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可以促进透皮吸收的新方法得到了更好的利用,透皮给药已成为首选给药剂型。
-
-
崔莉;
樊宇亨;
李莎莎;
白瑞兵;
郭彦霞;
程芳琴
-
-
摘要:
发展核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锂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金属,锂同位素(6Li、7Li)分离是核能开发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受到国际及国内科学家的广泛关注.6Li、7Li具有完全相同的电子结构,两者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分离难度极大.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取得的进展,重点综述了同位素分离的理论研究以及近五年来锂同位素分离的新材料、新介质.针对目前冠醚在分离锂同位素过程中存在的冠醚分子易流失、Li+的分配系数低等问题对现有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总结,有望为锂同位素分离新材料和新体系的开发提供指导.
-
-
祝振鑫
-
-
摘要:
根据E.Glueckauf 1965年提出的多孔膜脱盐的传质模型,讨论了荷电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在膜上电荷的吸引和水力压力驱动下,一个异性电荷的离子是与它的反离子一起以结合成电中性的离子对的形式即盐分子的形式进入膜孔和渗透过膜,或被膜截留的,并在产水侧再次离解为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子.也讨论了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对荷电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离子表观截留率的概念,并解释了在某些情况下离子的表观截留率会出现负值的现象,最后为“纳滤膜”和“纳滤”这两个术语推荐了一个新的简短定义.
-
-
张婉晴;
蒋建中;
崔正刚
-
-
摘要:
在水介质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带相反电荷的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使原本强亲水性的无机纳米颗粒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进而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如果能够通过某种触发机制促使表面活性剂从颗粒表面脱附,就可以解除原位疏水化作用,于是颗粒恢复其原本具有的强亲水性,自油(空气)/水界面脱附,导致破乳和消泡.如果这种吸附-脱附作用能够多次循环,就得到了所谓的刺激-响应体系.本讲座将介绍如何利用常规商品表面活性剂和普通纳米颗粒例如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等来达成这一目标,主要采用离子对形成触发机制和pH触发机制.
-
-
袁靖;
雷德卿
-
-
摘要:
目的 建立光电二极管阵列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豆腐中溴酸盐的方法.方法 用水作溶剂超声提取米豆腐中溴酸盐,提取液浓缩后用流动相溶解.经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5 mmol/L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甲醇(80∶20,V∶V)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C,以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以210 nm处的吸光度定量.结果 溴酸盐在1.0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7 (n=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3%~96.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8%~0.9%.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与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分别为0.7、2.0 mg/kg.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米豆腐中溴酸盐的检测.
-
-
程晓宏;
周楠;
杨俊
-
-
摘要:
建立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制备均匀后用甲醇超声提取15分钟,滤纸过滤后,再经0.45μm有机系滤膜过滤,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留时间、DAD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该方法在1~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5 mg/kg.在不同空白基质样品中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0.3%~107.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n=6).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灵敏高、准确度好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定量分析.
-
-
张清智;
刘雪姣;
黄艳军;
温劭;
吕妍妍
-
-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聚氨酯橡胶中的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碰撞能量为20 eV下,以质核比(m/z)为265和229的离子对为定性离子对、m/z为265和195的离子对为定量离子对,将MOCA在(60±5)°C下用丙酮超声提取60 min,用GC-MS/MS对提取液进行测试,MOCA含量在0.1~5.0 mg·L-1范围内,其响应强度与标准溶液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3 mg·L-1,定量限为0.1mg·L-1,回收率为90%~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本方法测试结果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
-
-
-
张辉;
何波;
时超;
袁国军
-
-
摘要:
An ion-pair type of molecular magnetic compound, [ BzQl] [ TCNQ] ,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combi-ning the paramagnetic TCNQ-(TCNQ=7, 7, 8, 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and nonmagnetic benzylquinoline.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two TCNQ- anions form an -type (TCNQ)2-2 dimer, and the adjacent ( TCNQ) 2-2 dimers are connected by benzylquinoline via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force. The 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400 K indicates the diamagnet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的离子对化合物[BzQl][TCNQ](1)(BzQl+是苄基喹啉阳离子,TC-NQ-为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自由基阴离子)。单晶结构表明:在该离子对化合物中,两个TCNQ-离子形成了面对面堆积的二聚体;阴离子中的氰基分别和阳离子上的喹啉环氢、苯环氢以及亚甲基氢之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邻的TCNQ-二聚体被阳离子连成三维网络结构。变温磁化率测量表明,在2~400 K温度范围内,该离子对化合物表现为抗磁性。
-
-
付朝晖;
黄雪祥;
闵顺耕
- 《第八届亚太医学毒理学大会暨全国中毒控制与救治论坛》
| 2009年
-
摘要:
建立了一种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中百草枯的简便、经济的方法,采用Inerstil ODS-3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晴:辛烷基磺酸钠溶液(5mmol/L):磷酸(60:200:0.8,V/V/V),平均回收率为78.2%~86.1%,检出限(S/N=3)为5ng/ml.此方法简便、经济、准确适合血浆中百草枯的检测。
-
-
方亮;
任常顺;
刘宇;
赵利刚
- 《辽宁省民族科普协会首届中青年高新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经皮给药的药物多数都是离子型化合物(弱酸或碱),通常这些药物很难透过角质层的脂质区域。通过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离子对是增强离子型药物经皮吸收性的一个可行的办法。本文旨在阐明经皮吸收性较差的阴离子模型药物--双氯芬酸(Diclofenac acid,DA)和阳离子模型药物--吲达帕胺(Indapamide,IDP)与一系列有机胺/有机酸之间形成离子对的可能性,同时研究了有机胺和有机酸对DA和IDP经皮吸收促渗作用。
-
-
-
-
-
丁汝才;
史成斌;
郭汉杰;
焦晋沙;
杨学民
-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会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
| 2009年
-
摘要:
CaO-SiO2-MgO-Al2O3渣系中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能够像传统意义上的活度一样表征其反应能力。因此,基于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本文通过计算高炉炉渣中结构单元或离子对的质量作用浓度,建立了计算CaO-SiO2-MgO-Al2O3高炉渣系与碳饱和铁液间硫分配比的通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总的硫分配比与脱硫实验实测的硫分配比结果相吻合。此外,通用热力学模型能够定量地计算出渣中自由CaO和自由MgO各自对炉渣脱硫的贡献。1773K时,自由CaO对炉渣脱硫有97%的贡献,而自由MgO的贡献只有3%。
-
-
-
-
李文学;
王良玉;
卢培栋;
李晓红;
张韫宏
- 《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FTIR-ATR)用来研究醋酸钠和醋酸镁气溶胶微粒在潮解和风化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实验所获谱图,作者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该两种过饱和气溶胶在两种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对多种离子对的形成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分析,揭示出了醋酸镁过饱和微粒结构的复杂性.此外,文章还解释了两种微粒在红外光谱图中O-H弯曲振动谱带(~1640cm-1)明显的不同.
-
-
-
-
-
-
-
- IFP新能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7.11.17
-
摘要:
测定带电吸附剂与带电吸附物之间吸附能的方法,其考虑吸附物和吸附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该方法包括构建含有所述吸附剂(A,B)和所述吸附物(i+,i‑),以及类型相同但电荷相反的另一种吸附剂(A’,B’)和类型相同但电荷相反的另一种吸附物(i’+,i’‑)的模拟盒(BSA),使得所述模拟盒的电荷为零。通过分子模拟并使用埃瓦耳德法测定所述第一模拟盒(BSA)中所述吸附物(i+、i‑和i’)的吸附能,并从中推导出所述吸附剂(A,B)上所述吸附物(i+,i‑)的吸附能。应用:测定用于去溶阴离子‑阳离子对和用于将其插入超电容器电极中的总能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