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离机理

分离机理

分离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26572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膜科学与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二届膜法城镇新水源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专题——节能环保与污染防治技术分会场论坛、格力—华中科技大学第六届制冷空调研究生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二届制冷空调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分离机理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奎、王晓琳、张维冰等。

分离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6572 占比:99.93%

总计:226733篇

分离机理—发文趋势图

分离机理

-研究学者

  • 张玉奎
  • 王晓琳
  • 张维冰
  • 吴采樱
  • 姜贵权
  • 成贞文
  • 曹丙千
  • 李喆浩
  • 李济安
  • 李章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春晖; 冯博; 张文谱; 张良柱; 郭宇涛; 王涛; 汪惠惠
    • 摘要: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抑制剂海藻酸钠对磷灰石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考察海藻酸钠对两种矿物的抑制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pH=9时海藻酸钠可强烈抑制方解石,而对磷灰石浮选的影响较小.海藻酸钠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量.海藻酸钠主要通过氢键吸附在磷灰石表面,而在方解石上的吸附则是氢键结合和化学键合共同作用所致.因此,海藻酸钠在方解石上的吸附强于磷灰石,导致其对方解石的选择性抑制.
    • 甄云鹏; 张程晖
    •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氧化石墨烯膜的传输及分离拦截机理,并基于此总结出调控层间距可通过还原、交联、阳离子控制、插层、物理限制等化学物理方法;而内部结构缺陷调控主要通过创建纳米孔和密封缺陷.因此,概括和分析出氧化石墨烯的应用限制短板,提出氧化石墨烯膜材料的改性手段及措施,可为氧化石墨烯膜的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 王卓; 刘霞; 李雪娇; 陶中明; 于盼虎; 张琪; 石会龙
    • 摘要: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利用,以减少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有机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水处理、工业生产等领域,在CO2分离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机膜材料的CO2分离机理和制备方法;其次总结叙述了有机膜材料在CO2分离过程中的应用进展;最后提出了有机膜材料在CO2分离领域的发展方向.
    • 夏庆艳
    • 摘要: 纳滤膜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在净水方面引起了极大关注,而膜污染,特别是纳滤膜的有机污染却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前人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仍然没有完全揭示纳滤膜的有机污染.本研究主要总结了纳滤膜的特征污染物、分离机制及污染机理,并介绍了几种目前常见且应用广泛的膜污染表征方法.
    • 王筱磊; 刘新福; 周超; 何鸿铭; 张瑞强
    • 摘要: 为了探讨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效果随各排采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非线性和非定常性的泵下气液分离流场气泡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数值求解结果分析环形分离腔室中两相流运移速度以及气泡上浮速度的动态变化状况,揭示了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机理,同时依据泵下气液分离系统计算模型量化分析了内外管径和分离腔室尺寸等随各排采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气液分离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气井排采泵下气液分离系统的内外管径均随冲程、冲次和泵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且受泵径的影响尤为明显;环形分离腔室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只与冲次有关,且成反比例变化趋势;采用长冲程、低冲次和合理设计泵径原则时的气液分离系统效率最佳,在满足排水量要求时,可充分发挥系统气液分离作用,提高泵效并减小井下泵惯性、振动动载荷以及杆柱应力变化幅值.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为高含气井下泵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 高凤凤; 杨言言; 杜晓; 郝晓刚; 官国清; 汤兵
    • 摘要: 电控离子膜(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Membrane,ESIM)分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离子选择性高效分离技术,已被用于多种金属阳离子及阴离子的选择性分离与回收.电控膜分离源于电控离子交换(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技术,其高效运行依赖于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电活性材料(Electroactive Ion Exchange Material,EIXM).EIXM既能传递电子又能传递离子,通过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控制离子的可逆置入/释放,同时实现目标离子的高效分离和EIXM的再生,因而不产生二次污染.本文从EIXM简介、结构设计与可控合成、各种电控离子选择性分离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ESIX-ESIM膜组件开发和应用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从最初的ESIX技术到基于ESIX原理的电控离子选择渗透膜(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Permselective Membrane,ESIPM)分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ESIM分离技术,应针对目标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要求,设计合成新型结构ESIM材料和研发相关膜组件系统,可望最终实现ESIM技术的工业应用.
    • 孟潇; 郭昕园; 王媛; 熊忠
    • 摘要: 碳气凝胶是一种新型、性能优异的三维纳米多孔碳材料,具有密度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性,已经被应用于传感器、储能和环保等多种领域。作为理想的吸附材料,其在油水分离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有机聚合物、碳材料、生物质以及复合碳气凝胶四种类型碳气凝胶的制备过程和优缺点,并从油水污染物类型出发,综述了碳气凝胶对油水不混溶物和乳液的分离机理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 祝振鑫
    • 摘要: 根据E.Glueckauf 1965年提出的多孔膜脱盐的传质模型,讨论了荷电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在膜上电荷的吸引和水力压力驱动下,一个异性电荷的离子是与它的反离子一起以结合成电中性的离子对的形式即盐分子的形式进入膜孔和渗透过膜,或被膜截留的,并在产水侧再次离解为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子.也讨论了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对荷电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离子表观截留率的概念,并解释了在某些情况下离子的表观截留率会出现负值的现象,最后为“纳滤膜”和“纳滤”这两个术语推荐了一个新的简短定义.
    • 田宏哲; 徐成浩; 许春琦; 付浩亮
    • 摘要: 离子液体由于具有非挥发性、低毒、不易燃、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可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的“绿色溶剂”,在双水相体系构建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离子液体的双水相体系在生物大分子及有机化合物萃取分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萃取快速,操作简单,不需使用有害有机溶剂及复杂设备,易于规模化且生物兼容性好.该文综述了基于离子液体的双水相体系的两相分离机理及其在有机小分子及生物样品萃取纯化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优势、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张红霞; 王玉召; 张海
    • 摘要: 基于PIV技术,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和内窥镜头,测量了带静态导流叶栅的动态分离器内分离区域的流场.气流在静叶栅外的环形区域呈强湍流旋转流动,叶轮转速对该区域的流场几乎没有影响.气流在静叶内呈涡流流动,涡心位置随叶轮转速提高逐渐向后移动,区域位置越低,涡心离叶片背风面越近,涡越扁长.在静叶栅和叶轮之间的区域,气流随叶轮做旋转运动,叶轮转速越高气流旋转越强.在动叶内,气流沿流道呈均匀流动,气流流动方向与叶片之间的夹角随叶轮转速提高而增大.动态分离器内的气固分离分为三级分离:第1级是静叶栅外环形区域的离心分离,该级分离作用几乎不受叶轮转速的影响;第2级为静叶内的撞击分离和旋涡分离;第3级分离发生在叶轮入口区域,既有离心分离,又有撞击分离,叶轮转速对后两级的分离作用有较大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