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生产模式

知识生产模式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科学研究、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93925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术论坛、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齐鲁高教论坛2013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等;知识生产模式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妍、张明、汪福俊等。

知识生产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3925 占比:99.98%

总计:994096篇

知识生产模式—发文趋势图

知识生产模式

-研究学者

  • 宋妍
  • 张明
  • 汪福俊
  • 洪林
  • 王务均
  • 王铭
  • 白强
  • 黄文武
  • 黄瑶
  • 于小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德鑫; 纪璇
    • 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建构与运行的内在动因与原始驱动。由高深知识和学术研究催生的内在诉求,与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所触发的利益主体间非线性交互产生的外在诉求共同塑造着以学术逻辑为导向的模式Ⅰ向以学术和应用逻辑混合为导向的模式Ⅱ演进,进而促进以解决复杂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跨学科知识生产与组织建构逻辑的孕育。作为美国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密歇根大学凭借其卓越的办学实力与战略规划,基于“两栖型”的组织建构理念形成了独立稳定、灵活分散、辅助协同、开放合作的多类型跨学科组织共同体,并通过与适切的运行保障机制相耦合,以此支撑知识生产的高水平、可持续与创新性。进一步指出,未来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建构策略与优化路径。
    • 李天航
    • 摘要: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的关键一环。站在“十四五”起点上,如何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是值得关注与探究的。知识生产模式至今已经经历从知识生产模式Ⅰ、知识生产模式Ⅱ到知识生产模式Ⅲ的转型,呈现出多主体、异质性、利益平衡等特征,影响着高校的办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定位。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视角出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通过政校行企等多方主体跨界融合,加强技术创业,致力于培养高度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从“象牙塔”迈入“市场的后院”。为达到上述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将外部产业发展的逻辑和内部知识生产的逻辑相结合,加强“超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教师,构建以知识治理为关键的产教融合体制,持续推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 胡桂云; 王浩林
    • 摘要: 知识生产转型突破了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框架,一流专业建设应在需求引领下实现变革。试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方案进行探讨,针对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展开具体的论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培养需要坚持三原则,通过儒商精神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校政融合与校企融合相结合、深度培养与广博培养相结合等策略实现一流专业建设。
    • 王勇安; 鲍柳康
    • 摘要: 从出版功能属性对出版的知识服务功能和知识生产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出,出版的本质功能是通过知识服务进行规制化的知识生产。在知识生产模式3时代,出版的知识生产与知识服务已经全面融合为实时互动的生产—服务综合体,以知识生产为基础,以知识服务为功能表达方式。突破传统出版的路径依赖,创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出版知识服务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基于知识创造和生产重新设计的流程规范、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构造范式重构推动出版知识服务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出版业目前存在问题的重要抓手。
    • 王丽华; 刘炜
    • 摘要: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范式创新,其基本路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加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变革知识生产模式,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于促进专业优化,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促进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
    • 许洁; 白一杨
    •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国家对出版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提升知识服务能力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优化知识资源形成机制。对于出版企业而言,面向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环境,充分利用用户贡献内容的价值无疑是一种提高知识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当前环境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与出版知识服务的关联看,用户贡献内容模式对出版知识服务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出版业要充分认识并利用用户贡献内容及其与出版业之间的价值联系,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 杨冬
    • 摘要: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两类人才培养范式的要素差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推进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变迁,遵循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实现目标定位从知识整全到能力卓越、内容结构从单一学科体系到跨/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线到学做贯通、参与主体从产教分离到多方协同的逻辑转向。为此,需立足工程本位,以卓越质量观统整新工科人才的多元结构与复合能力塑造;开放学科边界,基于跨学科建制创新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体系;创建学习范式,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工科教学共同体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耦合内外需求与资源平台以增强新工科人才的社会效能。
    • 钟今瑾
    • 摘要: 知识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知识集群的构成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系统的整体创新。卡拉雅尼斯等人在吉本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三”理论,指出其背后的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是源于“政府-大学-产业-社会公众”的“四螺旋”结构。文章以“四螺旋”理论为基础,选取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与筑波大学、韩国的大德创新特区与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四个同为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与独特方案,总结提取出其中的关键创新要素,为我国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 张炜; 王良
    • 摘要: 学科评估是促进高校学科生态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向应用情境的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与集群知识生产模式正驱动大学学科组发生重大变革,无边界学术组织与动态衍生学科群正在成为学科组织的高级形式。针对学科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尝试构建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驱动的"学科评估"发展演进框架。在分析现有高校学科评估体系在评估对象、评估方式、评估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多元知识生产模式之间存在的多重价值冲突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新型学科评估方案:一是主动适应多元知识生产模式,构建基于学科群的复合型评估模式;二是淡化竞争性学科评估模式,重视发挥学科评估的诊断性与服务性功能;三是积极服务"四个面向",创新设计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估方式;四是强化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追溯的"元评估"体系等,以加速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 杜燕锋; 于小艳
    • 摘要: 知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维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转型。大学科研评价作为高等教育转型中的一部分,亦必然受到影响。大学科研评价在知识生产从模式Ⅰ、模式Ⅱ转向模式Ⅲ的过程中呈现出新变化,即知识应用性凸显、知识生产主体呈现多元性、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方式更趋复杂性等。这些新变化促使大学科研评价更加注重树立多元开放的科研评价价值导向、坚持内外部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方式以及多样化的科研评价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