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学、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932515篇;相关期刊656种,包括读书、国际新闻界、现代出版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2014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等;知识生产的相关文献由1269位作者贡献,包括钱省三、傅翠晓、李辉等。

知识生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515 占比:99.89%

总计:933588篇

知识生产—发文趋势图

知识生产

-研究学者

  • 钱省三
  • 傅翠晓
  • 李辉
  • 丁钢
  • 赵涛
  • 吴刚
  • 曾琼
  • 李政涛
  • 李立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丰园
    • 摘要: 以CSSCI期刊收录的国内教师政策研究论文412篇为样本,借助Maxqda、Citespace、COOC6.7、Science Evolution3.0等计量软件与可视化软件,从文献计量、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三个维度对样本的本质特征、内容要点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文献计量方面,具有年度发文逐步增长、教育核心期刊保持领先地位、核心作者团队意识逐渐增强、发文机构以教育智库为主等趋势;知识生产方面,具有从思辨到实证的研究方法范式转型、从重管理到促内涵的研究主题重心转移、从宏观到中微观的研究层次转变等趋势;知识应用方面,体现为教育智库在政策过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政策议题、政策解读的期刊载文将有所下降,政策实施与政策评估将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 百里清风; 邓志超
    • 摘要: 大学分类是大学分类评价的前提。大学分类的既有视角主要包括大学职能视角和多元复合视角等。大学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机构,其职能与知识生产密切相关,其治理模式也受知识生产模式制约。因此,本文提出大学分类评价的新构想,即以知识生产为视角,进而将大学分为以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1型大学、以跨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2型大学和以超学科知识生产为主的模式3型大学,并分别构建其评价机制。
    • 孙信茹; 杨星星; 张书艺
    • 摘要: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传播研究图谱的基本描述,发现由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虚拟学习社区,大大拓展了传统学习和知识传播的空间与范围。在此基础上,以B站“学习区”为主要案例,呈现其视觉实践方式和逻辑,探析虚拟社区的知识如何进行可视化的生产和传播,可发现B站的知识生产采用制作知识影像、塑造知识生产者形象、制造视觉“震惊点”三种方式展开。虚拟社区的视觉实践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传统知识,在网络社区生产出了与日常生活高度重叠的知识、娱乐化与消费化并存的知识和陪伴型的知识。
    • 代杨
    • 摘要: 从知识生产角度对出版知识的生产与运行、出版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学科概念,基于“知识即目的”“问题为导向”“知识集群”三种出版知识生产模式,探索出版学科的内在构建路径与发展道路。“前科学”阶段的出版知识形态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出版知识碎片、基于领域研究的出版知识集群、基于范畴研究的出版知识体系。由于学科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当完成了在知识空间的内在系统化构建并形成出版学科之后,出版学科的发展仍然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制度逻辑,学科形态的出版知识运行除了要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之外,还会受到诸多社会建制的影响和约束。结合出版学科处于“前科学”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学科制度改革的现状,从知识生产角度梳理出版学科的构建过程与发展路径,为前瞻性地谋划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升级提供参考。
    • 黄楚新
    • 摘要: 伴随短视频平台流量时代与用户红利的消退,泛知识类短视频正在成为各平台新增长点。泛知识类短视频以“再中心化”的内容生产、“遍在化”的场景维度和多维支持平台运营逻辑影响着年轻人的知识接受、内容审美及文化参与。应审慎合理对待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多角度提升创作水平和知识“含金量”,形成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
    • 叶小琴; 李小艳
    • 摘要: 2020年疫情暴发后,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号召下,高校在线学术讲座与在线教学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总体而言,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均有高校组织了系列在线学术讲座,除了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之外,很大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借助网络平台也举办了大量独具特色的系列学术讲座。不过如何实现高校在线学术讲座由“新鲜化”走向“常态化”、如何进一步弥合东西部高校之间的“信息鸿沟”,要从知识贡献者、知识接受者、知识管理者以及知识共享平台等角度入手,着眼于“线上”或“互联网+”,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知识分享的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公平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管机制,由此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 王利兵
    • 摘要: 海洋博物馆是存储和展示海洋知识和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与空间,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海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然而,诸如进化论式陈列、过度叙事和缺乏完整性等问题,不仅导致作为“记忆之场”的海洋博物馆无法完整呈现海洋历史与文化,而且无益于海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海洋危机不断增加的21世纪,海洋博物馆应该在强化开放意识的基础上拓展自身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承担起海洋知识生产与传播、参与社区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及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简言之,海洋博物馆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应该成为海洋世界乃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者。
    • 宋红梅; 丁俊杰
    • 摘要: 中国广告知识生产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符合亨利·埃茨科维兹等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即"大学""产业""政府"协同发力的三螺旋动力机制,三者共同构建了"产业导向"特征非常突出的知识生产场域。就实际情况来说,这三者的力量对比和影响力度差异很大。此外,传播学知识生产体系在"大学"这个范畴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时代发展主题的转变以及数字营销的兴起,中国广告知识生产面临全新的挑战,依据知识生产模式Ⅲ,提出了其未来发展构想。
    • 束开荣
    • 摘要: 文章基于数字媒介语境,以知识基础设施为概念视角,考察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研究发现:其一,商业数据库与开放存取、时间常规与可接近性构建了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为知识基础设施的基本架构与基本特征,二者勾勒出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兼具商业数据库的学术知识垄断以及多元化、有限度开放存取的基本状态;其二,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在知识基础设施视域下表现为多元行动者的网络化知识生产,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在聚合机制、供求关系、量化数据三个方面形塑了中国学术知识生产的关系秩序;其三,网络化知识生产的传播实践挑战、分化并重构了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时代建立起来的文化权威,学术期刊积极适应数字媒介语境下的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为其修补文化权威提供了新的路径。从知识基础设施视角来考察学术知识生产及其传播实践,有助于拓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理论路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学术社群的认识和理解。
    • 王敬民
    • 摘要: 胡志红教授的新著《生态文学讲读》,在知识生产层面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学科建构,在研究范式层面拓展了文学的审美批评,在学术担当层面推动了当今社会的价值重塑和人的自我检视,为“人类世”的审美救赎提供可能的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